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氢催化剂膨胀床器外预硫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采用膨胀床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器外预硫化研究。研究了预硫化工艺条件对加氢催化剂硫化度α的影响。结果表明,α随着硫化温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是,烯烃加氢活性在370 ℃时出现最大值。吡啶-TPD表征结果证明,硫化温度高,催化剂的酸性强,而酸性影响催化剂加氢活性。对膨胀床和器内CS2硫化两种方法预硫化的催化剂进行烯烃加氢活性对比,发现膨胀床器外预硫化催化剂α值高、加氢活性好。器外预硫化的适宜工艺条件:硫化时间10 t0,硫化温度370 ℃,床层膨胀率12%。硫化和还原同时进行的催化剂活性高。  相似文献   

2.
刘艳丰 《化学工程》2011,39(11):70-73
在常压下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以H2S,H2,N2,CO2气体模拟炼油厂酸性气为硫化介质,对加氢催化剂进行器外预硫化;考察了硫化温度、硫化时间、空速、模拟气组成等因素对催化剂硫化效果的影响.用裂解汽油一段加氢油为原料,对催化剂进行高压微反活性评价.实验结果表明:以模拟酸性气为硫化介质对加氢催化剂进行器外预硫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分别用含硫有机物和元素硫对加氢催化剂进行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实验室评价表明,二种器外预硫化催化剂都达到器内预硫化的活性,用含硫有机物作预硫化剂制得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进行了工业化试验,开工过程反应平稳未出现飞温,催化剂活性达到了器内预硫化的活性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EPRES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用该技术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硫有效利用率高和放热效应低。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用EPRES技术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加氢活性比常规器内硫化的同一催化剂好。工业应用结果表明,采用EPRES催化剂可以节省装置开工时间,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预硫化加氢催化剂液体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态含氧烃对预硫化加氢催化剂进行钝化处理,考察了含氧烃的用量、钝化温度、钝化时间以及不饱和烃的含量对加氢催化剂钝化效果的影响;以催化柴油为原料,采用固定床连续微反装置对钝化前后的催化剂进行活性评价,同时以ONU自热测试装置对钝化的催化剂自热最高温度进行评价,确定最佳钝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含氧烃对预硫化加氢催化剂进行钝化处理是可行的,最佳的钝化工艺条件为:含氧烃用量占催化剂孔体积的40%;钝化时间为10 min;钝化温度为40℃;不饱和烃含量为100%.该工艺操作简单,可有效抑制催化剂硫的脱离和自热反应,并能保持催化剂的活性,易于活化.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催化剂器外预硫化的方法,研究了硫化剂加入量以及预硫化浸渍温度、浸渍时间、浸渍压力等硫化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同时对预硫化催化剂的稳定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以单质硫和有机多硫化物的混合物溶于馏分油中制成的混合硫化物作为硫化剂,在温度140℃和压力1. 0 MPa的条件下,将焦炉煤气加氢脱硫催化剂浸渍2 h所制备的器外预硫化型催化剂活性优于传统的器内预硫化的催化剂,且催化剂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器内预硫化和器外预硫化两种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阐述了催化剂预硫化反应原理,并对硫化剂进行了比选,讨论了干法硫化和湿法硫化两种器内预硫化技术的特点。干法硫化技术主要适用于分子筛含量较高的加氢催化剂,而湿法硫化技术主要适用于加氢精制类催化剂。通过对比器内预硫化与器外预硫化技术的优缺点,并对国内外器外预硫化技术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认为器外预硫化技术具有开工时间短、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必将逐渐替代现有的器内预硫化技术成为加氢催化剂预硫化的主要技术,将是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未来研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常用的两种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器内预硫化和器外预硫化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催化剂的预硫化作用原理予以阐述,并对比了不同的硫化剂,本文详细分析了干法硫化及湿法硫化的原理及特点。干法硫化技术应用于分子筛含量较高的加氢催化剂,湿法硫化技术应用于要求较高的加氢催化剂。通过比较预硫化技术在器内和器外的各自特点,分析出器外硫化技术具有对环境污染较小,效率高的特点,在今后的发展中主流利用加氢催化剂进行预硫化技术方面,器外预硫化代替器内预硫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间歇釜研究了以单质硫为硫化介质, 对一种Co-Mo-Ni/Al2O3加氢催化剂进行器外预硫化时, 硫和氢气配比、硫用量、初始反应温度及时间、硫化终温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硫化效果的影响, 并对不同状态催化剂进行了XRD、SEM及BET的分析表征。以硫化度作为硫化效果评价指标, 确定优化的硫化条件:硫为1.2倍理论消耗量, 硫和氢气摩尔配比1:3, 低温硫化和高温硫化温度分别为160℃和320℃, 两段恒温硫化时间分别为3h和2h。对硫化后的催化剂进行了真实原料的加氢活性评价, 实验结果表明, 以单质硫作为硫化介质, 利用歇釜可满足器外预硫化的需求, 与器内硫化相比, 硫化度和加氢活性等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加氢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发展,硫化剂及硫化剂负载工艺条件的研究不断深入。本研究采用一步浸渍法,重点考察了硫化剂加入量、浸渍温度、浸渍时间对加氢催化剂浸渍效果的影响,优化出与器内硫化催化剂活性至少相当的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杨春亮  董群  陆昕  李冬生 《应用化工》2006,35(5):391-393,397
采用膨胀床气相硫化技术对加氢催化剂进行了器外预硫化研究。通过XRD、DTA、吡啶-TPD、TPR和SEM等技术对处理过的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XRD显示催化剂硫化后有新相生成,即金属硫化物,且随催化剂硫化度的增加,晶型越明显,处于高分散状态。TPR表明,金属硫化物是加氢活性中心,硫化后的催化剂酸强度增加,但总酸量减小。  相似文献   

12.
对加氢催化剂的器内与器外两种预硫化处理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对当前两种技术在实际生产的应用现状也进行了叙述,推测器外预硫化技术将来会是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主要就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催化剂预硫化反应的原理,同时还需要开展一系列的硫化剂比对选择工作,总结各类预硫化技术的使用特点。其中干法硫化技术主要应用到分子筛含量比较高的加氢催化剂中,湿法硫化技术主要应用到加氢精制类的催化剂。对器内预硫化与器外预硫化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二者技术的优缺点,同时还论述了国内外器外预硫化技术的使用现状。器外预硫化技术的实际开工时间都比较短,且其给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程度微弱,可以将其取代原本的器内预硫化技术,让其成为未来我国加氢催化剂预硫化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EPRES器外预硫化技术生产的FH—UDS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近期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分公司330万t/a柴油加氢装置上应用成功。此前这种器外预硫化催化剂已在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260万t/a柴油加氢装置应用成功,2套装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EPRES器外预硫化技术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器内硫化与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同一批次镍-钨氧化态催化剂,分别采用器内硫化与器外预硫化得到3种不同的催化剂,考察3种新鲜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催化活性和使用后催化剂的物化性质。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上硫化物负载量增加,预硫化催化剂的表观密度增加,比表面积、孔容、平均孔径均降低,同时预硫化催化剂在各个孔径范围内的分布均降低;3种催化剂中高负载硫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上W 4+态金属和NiWS活性相原子分数最高,器内硫化催化剂次之,低负载硫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最低;在反应压力为3.0 MPa、空速为1.0 h -1、氢油体积比为400∶1条件下,以绥中常二线、减三线馏分油为原料在不同反应温度下评价催化剂的活性,高负载硫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脱酸、脱硫、脱氮活性最高,器内硫化催化剂次之,低负载硫的器外预硫化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差。  相似文献   

16.
自建了一套防腐型高压差热装置(反应)系统(HPDTA),得到的数据重复性好,已应用于测定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上放热情况的研究。结果发现,单一硫化物或不同硫化物作为硫化剂简单添加时,器外预硫化催化剂上放热明显;而经过对硫化剂添加方式或制备方案的改进,则可以大幅度地降低催化剂上的局部集中放热。该装置还可改造为适合于加氢等催化剂的HPDTA-硫化联用装置、HPDTA-微反联用装置、HPDTA-再生联用装置等,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加氢催化剂的预硫化方法的基本原理,介绍了采用不同硫化剂的预硫化技术现状及国内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指出器外预硫化将不断取代器内预硫化,表明未来开发预硫化催化剂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相似文献   

18.
《工业催化》2007,15(9):64-64
采用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EPRES器外预硫化技术生产的FH—UDS器外预硫化催化剂,近日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分公司3.3Mt·a^-1柴油加氢装置上工业应用成功。此前这种器外预硫化催化剂已在中国石化齐鲁石化分公司2.6Mt·a^-1柴油加氢装置应用成功,两套装置的成功应用标志着EPRES器外预硫化技术已成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加氢处理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硫化是活化氧化态加氢处理催化剂的重要过程。本文着重综述了加氢处理催化剂器外预硫化技术的研究成果并与器内预硫化进行对比。讨论了应用于不同加氢处理技术特别是加氢脱硫过程获得的认识。阐述和分析了主要器外预硫化技术的优缺点以及相关的硫化机理、活性中心模型。最后介绍了作者单位开发的EPRES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其技术优势以及在中国的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董群  于春梅  赵法军  王鉴 《工业催化》2006,14(10):21-24
研究了预硫化催化剂膨胀床钝化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加氢(HYD)活性和硫化度的影响。对钝化后的催化剂进行了ONU自热测试和XRD、DTA、BET等表征。结果表明,预硫化后催化剂需要经过钝化处理;反应温度、O2浓度、反应时间及膨胀率是影响钝化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