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温州古建筑     
汤章虹 《城建档案》2009,(12):10-1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挖掘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保护具有历史文化的建筑遗产,就是保存城市的记忆,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防水历史渊远流长,成为灿烂的华夏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防水经验,比如,"以排为主,以防为辅","多道设防,刚柔并济"等等建筑防水设计理念,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的建筑师们所采用。这不仅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今天要认真汲取和发扬光大的历史精华。  相似文献   

3.
黄灿章 《建筑》1999,(3):25-26
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国各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独特的建筑体系,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之所以历经数千年而长盛不衰,重要的一点就是她能吸取各民族文化之精华,在交流中发展,在融合中前进。历史的脚步,就要迈向对世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在运动、发展、前进。我们只有在保持本民族固有特色的同时,注意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成果,才能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继续放出灿烂的光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4.
汇三湘传统建筑精华 融多宗民文化结晶──评《湖南传统建筑》常继大,黄善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传统文化。作为多宗民族文化结晶的传统建筑,源远流长,在世界建筑史上具有其重要的地位。湖南的传统建筑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融化了多民族的智慧...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探讨了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和中国建筑的"广"与各自文化的关系:古代建筑的"高"与希腊人的自由、冒险精神和中世纪的上帝崇拜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中国古代的建筑的"广则与中国的长幼尊卑有关联。西方古代建筑的"高"是极力要用建筑来体现人的力量,向大自然宣示人类的存在感;而中国人却崇尚亲近自然,将自身与自然尽可能地达到和谐共生的境界,因此不是特别强调其"高"。本文也指出:建筑以及蕴含的文化没有优劣之分;中国建筑以及所融入的文化,剔除其等级糟粕,还有不少精华值得弘扬,我们不要照搬西方,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1997,(1)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历代人民以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砥柱。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灵魂。一个民族如果遣失或抛弃了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无疑是对本民族历史的背叛,是被外族的异化,是对自身存在的否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建设物质文是有的同时,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建筑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城市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综合载体。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积极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促进其健康发展,就是保护传统建筑,延续名城风貌,弘扬民族文化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如果我们赞成有“严肃建筑”这个词的话,那应该是负责任的,有深度的高品位建筑文化的表现。今天招考苤能光表现自己,而应该与所处的自然人文环境和社会生活共存共荣。当代的中国建筑文化,应该是立足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点上,吸收我来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所创造出来的具体时代特征的新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如何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对待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的旧建筑,主张不要轻易拆除重建,应妥善利用旧建筑中的精华,摒弃旧建筑中的糟粕,使旧建筑焕发新生,适应我们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9.
冯雁军 《建筑》1999,(8):32-32
“姓”,是表明家族的字,张三区别于李四的人类社会群体符号。而建筑的“姓”,则是借鉴人类冠名这一方法,在五彩缤纷的建筑群体中区别某种建筑特征、特色的尺度或标志、标识。人类文化开始后,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民创造了带有强烈乡土气息的、具有时代特征和民族风格的建筑体系,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物化纪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源远流长的建筑史,每个历史时期无不留下了美仑美免的精彩乐章,成为一个历史时代的建筑精华所在——建筑群体“姓”别c如历经夏、商、周、泰发展融合的汉代建筑,初步…  相似文献   

10.
<正>土耳其诗人纳乔姆·希克梅有一名句:"人的一生中总有两样东西是永远不会忘记的,那就是母亲的面容和城市的面貌。"具有时代意义的优秀建筑无疑是一个城市特征的凝聚,在经受历史变迁的考验之外,更以其深刻的社会时代价值成为留给后人最深刻的时光记忆。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建于新中国成立之初,作为西南局时代担负重要政治使命的文化建筑,从设计到施工,汇聚了中华民族传统建筑精华,又融合了欧洲古典建筑的智慧;从1954年  相似文献   

11.
王骁丁 《山西建筑》2003,29(6):10-11
介绍了中国当代建筑设计中如何继承历史文化 ,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从历史文化、当代建筑设计和未来建筑发展等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指出中国建筑的历史文化蕴含着我国民族的智慧和结晶。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程,造就了许多历史文化古城,遗留下无数历史文化建筑,积累了深厚的的营造文化。文章就历史文化古城与历史文化建筑的关系,历史文化建筑的修缮改造与仿古建筑的营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历史文化古城的繁荣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就历史文化古城结合自身特点与优势,遵循城市建设发展规律,力求顺应自然,传承文化,创新发展,将历史文化古城的建设与仿古建筑营造结合起来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2,(1):118-118
时代精神决定了建筑的主流风格。我们要融汇世界人类建筑文化的精华,创作有文化品位的现代建筑。  相似文献   

14.
《古建园林技术》2011,(1):I0001-I0002
为“大壮营造录”题辞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是我们祖先勤劳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建筑文化遗产是我们当代建筑同仁不可推卸的光荣责任  相似文献   

15.
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是有地域性和时代性的,不同地区的建筑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不同时代的建筑也会表现不一样的形式和特点。当今时代,建筑流派百家争鸣,如何继承和汲取我们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结合现代建筑科技成果创造出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8)
在流行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面临着的是流行音乐充斥着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的局面。而流行音乐之中精华与糟粕俱存,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教学又是势在必然。教育者应尝试着在教学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让流行音乐进入音乐课堂,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为音乐课增添色彩。如何把有利的流行元素引进教学,把不健康的元素赶出课堂,做到取之精华,弃其糟粕呢?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28)
五千多年积淀形成的中华民族灿烂的传统文化是历史的内涵和精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青少年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豪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营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历史文化建筑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随着岁月的流逝,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建筑不仅受到风、霜、雨、雪等各种自然环境的侵蚀,还受到随意拆除、失火等各种人为的损毁,如果再不加强保护、监管和处罚力度,这些古老文明见证的老建筑可能会永远离我们而去。文章从为什么要对历史文化建筑进行传承和保护,怎么保护,为什么要创新和发展,怎么发展等系列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强调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建筑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泽及子孙后代,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2):52-55
费孝通的文化自觉论意思指各民族要对自身的历史文化自觉自省,并善于主动去适应其他文化,并且去其糟粕、吸其精华为我所用,基于该理论可深刻认识中国的藏书票。中国藏书票艺术是随书产生的文化自觉,是藏书印的文化共生,也是中国新文化自觉、自醒的产物,其在中国兴起是跨文化交流的文化自觉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建筑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历史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都产生了它自己的建筑,随着这文化而兴盛衰亡,世界上现存的文化中,中华民族的文化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我们的建筑也同样是最古老,最长寿的.”梁思成先生这段话耐人寻味之处在于,既然所有的建筑都依附于它的文化,那么中国传统建筑也体现了它所依附的文化特征和社会特征,有自己完整的指导思想体系,空间体系和构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