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PVC类型、填充剂粒径大小,硅油种类和用量多个因素对PVC增塑糊黏度及其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级粒子粒径较大、表面较规则的微悬浮法糊树脂制得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小,黏度稳定性较好;填充剂粒径大小与PVC增塑糊黏度成正比,粒径越大,糊初始黏度越大,粒径大小对糊的稳定性影响大致相同;100 mPa·s硅油体系下增塑糊初始黏度较低,50 mPa·s硅油体系下糊黏度稳定性较好;硅油加入0.6份时糊初始黏度较低,0.4份时糊黏度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
选用5种不同牌号的PVC糊树脂制备出增塑糊,研究了PVC糊树脂的颗粒特性对增塑糊陈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小粒子可填充在大粒子之间,从而降低增塑剂的填充量,自由增塑剂更多,成糊后初始黏度较低;②与紧密型糊树脂相比,松散型糊树脂的增塑糊黏度稳定性更好;③分子质量越大,真实密度越大,增塑糊黏度稳定性越好;④对于紧密型糊树脂,低黏度的增塑糊在陈化过程中大粒子会发生沉降,导致糊中粒子分布不均一。  相似文献   

3.
碳酸钙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振动黏度计系统研究了碳酸钙粒径大小、含量及颗粒形貌对环保聚氯乙烯(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用4.5um碳酸钙配制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大,且黏度稳定性最差;固定PVC树脂为100份时,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增塑糊的初始黏度增大,黏度稳定性降低;固定PVC和碳酸钙粉体总量为120份时,随碳酸钙含量的增加,增塑糊的初始黏度减小,黏度稳定性升高;用规则菱形碳酸钙配制的增塑糊黏度相对较小,用棉絮状碳酸钙配制的增塑糊黏度相对较大,且黏度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用量对PVC增塑糊黏度稳定性的影响,并探讨增塑糊的稳定机理.结果表明: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改性PVC糊初始黏度最大,350η硅油次之,聚氧乙烯类表面活性剂改性的增塑糊初始黏度最小,其中350η硅油改性的增塑糊黏度稳定性最好.随表面活性剂用量的增多,增塑糊的初始黏度越小,但增塑糊的稳定性与表面活性剂用量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对有表面活性剂存在的PVC增塑糊,主要遵循空间位阻稳定机制和空位絮凝机制.  相似文献   

5.
刘勇  吉玉碧  徐国敏  杨照  赵红波  谭红 《塑料》2012,41(2):78-80,27
采用PVC糊树脂与掺混树脂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掺混树脂对增塑糊初始黏度及黏度稳定性、以及糊制品蒸发残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初始黏度随掺混树脂比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各体系糊黏度稳定性也相应变差,当CPM-31/SB-100=70/30时,PVC增塑糊的黏度稳定性最差,而CPM-31/SB-100=100/0时的黏度稳定性最好;掺混树脂的加入主要影响PVC糊制品在4%乙酸和正己烷浸泡溶剂下的蒸发残渣性能指标,且当掺混树脂含量为10份后两者残渣结果变化趋势相反。  相似文献   

6.
吉玉碧  徐国敏  罗恒  杨照  胡智  谭红 《塑料》2012,41(5):24-25,72
研究了几种生产工艺聚氯乙烯(PVC)糊树脂分子量及分布对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颗粒形态糊树脂中,分子量越大,黏度越小,分子量大小与增塑糊存放稳定性无明显规律;分子量大小比聚合度更能反映与增塑糊黏度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
研究形态结构不同的碳酸钙对PVC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塑糊的黏度与碳酸钙吸油量不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还与颗粒粒径分布、比表面积以及颗粒形态相关.当碳酸钙粒径大小及分布存在显著差异时,其颗粒大小及分布成为决定增塑糊黏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徐国敏  吉玉碧  罗恒  杨照  谭红 《塑料》2012,41(5):17-20
分别以不同粒径滑石粉和碳酸钙为填料制备填充型PVC糊,并通过同轴圆筒黏度计研究了稳态剪切下不同粒径滑石粉和碳酸钙对PVC糊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PVC糊均呈现典型剪切变稠的流变特性;以片状滑石粉填充PVC糊体系剪切变稠的现象相对于碳酸钙填充PVC糊体系更为明显,且随粒径的减小,剪切变稠的差异逐渐增大;所制备的PVC糊表观黏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碳酸钙填充的PVC糊体系表观黏度受温度的影响相对滑石粉填充的PVC糊体系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俞丽珍 《中国塑料》2006,20(5):64-66
研究了纳米TiO2、普通TiO2、玻璃微珠填充PVC糊的流变性能、存放性能及凝胶化性能。探讨了加入不同填充剂、温度及存放时间对PVC糊黏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加入纳米TiO2后,PVC糊在高剪切速率变为低剪切速率时黏度发生突增;存放10 d后黏度下降很少,仅下降0.25 Pa·s;在高温(85℃)条件下,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黏度上升趋势很剧烈;并且随填充剂用量增多,PVC糊的黏度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转矩流变仪和旋转黏度计研究了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种类、掺混树脂加入量对环保PVC增塑糊凝胶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PVC糊树脂聚合度越大,增塑糊的凝胶化时间越长;颗粒呈规则圆状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长;颗粒呈扁片状的树脂配制的增塑糊,其凝胶时间相对较短。增塑剂与PVC糊树脂相容性越差,增塑糊的凝胶时间越长。随掺混树脂添加量的增多,凝胶时间逐渐延长,当其加入量为40 份(质量份,下同)时,凝胶时间从空白时的18 min延长至28 min。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同生产工艺、不同聚合度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聚氯乙烯增塑糊初始黏度以及黏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与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的配比为20/80时,糊黏度在各时间段最低;当PSH-10/CPM-31=50/50时,糊黏度稳定性最差;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基体中引入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CPM-31含量小于50 %)时,对增塑糊黏度的影响要比低聚合度糊树脂CPM-31中引入高聚合度糊树脂PSH-10(PSH-10含量小于50 %)的影响明显;聚合度分布宽不利于增塑糊黏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PVC糊中部分主要组分对其糊粘度的影响,重点探讨了糊状PVC树脂种类、增塑剂的种类及用量、降粘剂的种类及用量等几大主要因素对PVC糊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生产工艺使PVC糊树脂的初级粒子的粒径、粒子形态及粒子的分布形式不同,造成其成糊粘度及稳定性的差异。增塑剂的挥发性及溶剂化能力的差异会影响糊的粘度及稳定性。脂肪族烃类和可增塑类降粘剂的降粘机理的不同,会产生降粘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纳米CaCO3/PVC增塑糊体系触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纳米CaCO3/PVC增塑糊体系的触变性能,并在分析纳米CaCO3/PVC增塑糊体系中作用力、增塑糊中物CaCO3粒子分布状态的基础上建立了纳米CaCO3/PVC增塑糊体系的微观结构模型,依据该模型提出了纳米物CaCO3/PVC增塑糊体系的触变性行为机理。结果表明,从触变性能出发,纳米CaCO3的填充量存在一个最佳范围;随着剪切力的增大,CaCO3粒子间拟网络结构的平衡状态逐渐被破坏,体系的微观结构形态发生变化,粒子间的距离被拉开,颗粒间的作用力由排斥转变为吸引。在外部剪切力消除后,布朗运动和团聚体颗粒间的吸引力使得体系又恢复到静止状态的拟网络结构,但恢复过程需要一定时间,从而使体系体现出触变性行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掺混树脂的用量对不同型号的PVC糊树脂发泡性能、黏度、力学性能、加工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对于发泡制品,掺混树脂的最佳替代比例为30%(质量分数);②加入掺混树脂可降低PVC增塑糊的黏度,且在放置时间为24h时黏度最大;③加入掺混树脂会降低PVC增塑糊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相近聚合度、不同生产方法的两种树脂进行复配,研究各复配比例下增塑糊黏度及稳定性。结果表明:当微悬浮法糊树脂1与MSP-3法糊树脂2的配比为80/20时,糊黏度大且稳定性最差;当树脂1/树脂2 =50/50时,糊黏度较低,稳定性最好。树脂1中引入树脂2(含量小于50 %)使得体系黏度上升,黏度稳定性也变差,糊树脂颗粒形貌的影响比粒度分布的影响更大;树脂2中引入树脂1(含量小于50 %)可降低其黏度和提高黏度的稳定性,主要是糊树脂颗粒形貌和粒度分布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刘岭梅  方利荣 《聚氯乙烯》2013,(6):10-11,31
介绍了高黏度PVC糊树脂的研制过程,采用气相法白炭黑对PVC糊树脂进行增黏,生产出了B氏黏度>10 000mPa·s的高黏度PVC糊树脂,该法生产成本低,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7.
谢雷 《聚氯乙烯》2005,(3):13-16
从生产工艺、喷雾干燥的工艺条件及干研磨等方面研究了影响混合法PVC糊树脂糊黏度的因素,并找到了降低糊黏度、提高树脂质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当乳化剂CD-266质量分数减少至原配方的55%时,糊黏度达到了最佳值;当种子质量分数减少至原配方的50%时,乳胶粒径分布较理想,糊黏度降低;喷雾干燥器的进口温度为185℃时,树脂的糊黏度较理想,树脂质量较好;经过干磨机研磨后,树脂的流动性增大,糊黏度降低,有利于PVC糊树脂吸收增塑剂。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填充剂、热稳定剂及碳黑对PVC糊流变性能、存放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纳米TiO_2,PVC糊的粘度在剪切速率变化时,粘度变化很大,存放10d后粘度下降很少,仅下降0.3 Pa·s。玻璃微珠和滑石粉对PVC糊的硬度影响较为明显;添加硬脂酸钡,PVC糊存放10d后粘度仅下降0.4 Pa·s,存放性能较好;碳黑用量为0.5g时,PVC糊流动性能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多种PVC糊体系在50℃下的粘度稳定性,讨论了糊树脂的类型对粘度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提高糊粘度稳定性的方法。结果表明:分子量高粒径大的糊树脂,其增塑糊粘度稳定性较好。通过掺混不同类型的糊树脂、使用少量DOS、DIDA和添加粘度调节剂的方法或将以上方法同时使用,可以提高PVC糊在50℃下的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提供粒度分布集中的聚合物粒子的高效率制造方法。将含有100重量份数的乙烯性不饱和单体、0.1~500重量份数的部分醇解聚醋酸乙烯(PVAc)及0.1—10重量份数的聚合引发剂混合物,在乳化剂存在下,进行机械搅拌,使之乳化。得到25℃下粘度在100mPa·s以上、5000mPa·s以下的乳化液,然后进行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