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JavaScript作为一种编程/脚本语言,已经广泛应用于Web开发,以增加更多的动态功能和效果,最终改善用户体验。然而它的动态特征在提升用户与网站的交互能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问题。通过注入恶意JavaScript代码,攻击者可在网页中加入恶意内容,传播病毒、木马,实现网络钓鱼攻击。通过对大量网页恶意代码的研究,对网页JavaScript恶意代码特征进行分类,构建了基于JavaScript代码基本统计信息,基于混淆技术、基于URL重定向技术,基于恶意攻击过程四类特征的分类模型。采用多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分类方法对恶意代码样本进行检测,完成对该分类模型的验证。实验表明,基于上述特征形成的分类模型对恶意代码具有较好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机器学习特征提取方法很难发掘JavaScript恶意代码深层次本质特征的问题,提出基于堆栈式稀疏降噪自编码网络(sSDAN)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首先将JavaScript恶意代码进行数值化处理,然后在自编码网络的基础上加入稀疏性限制,同时加入一定概率分布的噪声进行染噪的学习训练,使得自动编码器模型能够获取数据不同层次的特征表达;再经过无监督逐层贪婪的预训练和有监督的微调过程可以得到有效去噪后的更深层次特征;最后利用Soft max函数对特征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稀疏降噪自编码分类算法对JavaScript具有较好的分类能力,其准确率高于传统机器学习模型,相比随机森林的方法提高了0.717%,相比支持向量机(SVM)的方法提高了2.237%。  相似文献   

3.
机器学习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方法在提取特征过程中耗费时间和人力,以及这些频繁使用的机器学习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今信息大爆炸的实际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JavaScript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采用爬虫工具收集良性和恶意的JavaScript脚本代码获得样本数据;将JavaScript样本转换为相对应的灰阶图像,得到图像数据集;通过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图像数据集进行训练,使得模型具有检测JavaScript恶意代码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机器学习,该方法对收集到的5 800条JavaScript代码样本,检测准确率达到98.9%。  相似文献   

4.
5.
针对当前恶意代码检测方法严重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和无法提取恶意代码深层特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向长短时记忆(Bidirectional Long Short Term Memory,Bi-LSTM)模型和自注意力的恶意代码检测方法.采用Bi-LSTM自动学习恶意代码样本字节流序列,输出各时间步的隐状态;利用自注意力机制计...  相似文献   

6.
随着Web前端代码压缩与混淆工具的快速发展,浏览器需要执行的代码的体积减小,可读性大幅下降,同时也为恶意代码的隐藏提供了便利.为了解决混淆JavaScript代码中恶意代码片段的检测问题,以及找到混淆前后代码中函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对JavaScript代码函数调用序列及函数调用的分析,研究基于函数调用序列和函数调用关系...  相似文献   

7.
基于CNN和BiLSTM网络特征融合的文本情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洋  董红斌 《计算机应用》2018,38(11):3075-3080
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在自然语言处理上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自然语言在结构上存在着前后依赖关系,仅依靠卷积神经网络实现文本分类将忽略词的上下文含义,且传统的循环神经网络存在梯度消失或梯度爆炸问题,限制了文本分类的准确率。为此,提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和双向长短时记忆(BiLSTM)特征融合的模型,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文本向量的局部特征,利用BiLSTM提取与文本上下文相关的全局特征,将两种互补模型提取的特征进行融合,解决了单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忽略词在上下文语义和语法信息的问题,也有效避免了传统循环神经网络梯度消失或梯度弥散问题。在两种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特征融合模型有效提升了文本分类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网络流量入侵检测技术对主机和平台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目前常采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网络流量入侵检测,然而相关数据集的不平衡问题导致模型偏向于学习多数类数据的特征而忽视少数类数据的特征,严重影响了检测准确率。结合SMOTE算法和生成对抗网络(GAN)构建OSW模型对训练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Wasserstein GAN学习少数类数据分布情况,避免边缘分布问题,构造平衡数据集。建立基于Transformer与双向长短时记忆-深度神经网络(BiLSTM-DNN)的TBD入侵检测模型,使用Transformer中的编码器捕捉全局联系并对输入数据进行初步特征提取,利用BiLSTM网络进行长距离依赖特征提取保留数据的序列化特征,采用DNN进一步提取深层次特征,最终通过Softmax分类器获得分类结果。在NSL_KDD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在进行数据平衡处理后TBD模型的二分类和五分类任务检测准确率分别达到90.3%和79.8%,均高于对比的深度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机器学习算法。  相似文献   

9.
恶意代码攻击已经成为互联网最重要的威胁之一,并且现存的恶意代码数据庞大,特征多样.为了更好地提取恶意代码特征以及掌握恶意代码的行为,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Attention-CNN恶意代码检测模型.首先结合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注意力机制,构建了Attention-CNN恶意代码检测模型;然后将恶意代码转化为灰度图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变基于特征码病毒查杀存在的滞后性,以及对于恶意代码变种的无效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和模糊推理技术的恶意代码及其变种的检测方法。基于Radux原型系统,通过使用多分类机,将恶意程序进一步细分为病毒、蠕虫和木马程序,然后进行恶意代码判定的模糊推理,使得未知病毒的检测概率进一步提升,对于已有恶意程序的检测率高达99.03%,对于恶意程序变种的检测率达到93.38%。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是恶意代码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然而大多数研究集中于如何改进算法来提高恶意代码检测的准确率,忽略了恶意代码数据集样本标签的不足导致无法训练出高质量的模型.本文利用区块链技术来解决恶意代码检测数据样本孤岛和数据可信任的问题;同时在代码特征提取上,使用马尔可夫图算法提取特征;基于分布式深度学...  相似文献   

12.
针对脚本样本集具有混淆、统计、语义等不同层面上的特征,设计基于多类特征的JavaScript恶意脚本检测算法,实现针对恶意JavaScript脚本的离线分析系统JCAD.首先提取脚本的混淆特征,使用C4.5决策树分析被混淆的脚本并解除混淆.然后提取脚本的静态统计特征,根据语义进行脚本序列化,构造危险序列树,提取脚本的危险序列特征.最后以三类特征作为输入,采用对脚本样本集的非均匀性与不断增加的特点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概率神经网络构造分类器,判断恶意脚本.实验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好的检测准确率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恶意代码的攻击原理,介绍了对恶意代码的检测。通过因果关联的分析原理检测恶意代码,提高对恶意代码等网络攻击的安全防范意识,更新操作系统发布的最新安全漏洞补丁,修补操作系统安全漏洞;加强网络共享管理;强化密码设置,增强安全策略,加强密码强度。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恶意代码侵袭网络范围不断扩大,对网络健康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如何能有效消除恶意代码对网络的影响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恶意代码具有多变性和快速性,传统的基于特征的检测手段已经被淘汰,目前基于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技术已经普遍运用,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在对恶意代码种类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探析了恶意代码检测技术的实施方法以及实施效果,希望能为网络减少恶意代码侵害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机的检测系统对文件检测能力更强.但是因为开销,成本过高,因此实际中基于网络的检测系统应用场景更广泛,可以部署的节点更多,提升网络恶意代码检测系统的检测能力可以更有效地为之后的恶意代码防御做出支持。但是其节点设备数量虽然多,却相对低端,单台成本更低,不能像主机检测一样将捕捉到的网络数据包还原,即使可以,也费时费力,处理速度跟不上网络流量,将会造成大量的丢包。因此,如果能让检测系统的前端主机在能够不重组数据包就检测出数据包是否为恶意代码意义重大,在不还原数据包的情况下,通过对单包的内容进行检测从而对有问题的包产生告警信息,可以显著增强基于网络的恶意代码检测系统前端主机的检测能力,使其在病毒种植过程中就能探测到异常。  相似文献   

16.
17.
隐蔽性恶意程序Rootkit通过篡改系统内核代码与指令,导致操作系统返回虚假的关键系统信息,从而逃避管理员和主机型安全工具的检查.通过分析Rootkit技术的实现原理,包括进程、TCP端口、注册表和文件的隐藏技术,提出了基于差异分析的隐藏行为检测技术.该技术将可信任的系统信息与不可信任的系统信息进行比较,从而获得被隐藏的信息.最终实现了相应的原型系统.与特征码扫描法相比,该检测方法检测在未知和变形Rootkit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恶意代码检测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的一个重要手段,从传统的特征码匹配到启发式检测,甚至基于神经网络的代码检测,整个检测手段在向着更加智能化更加具有自动适应能力的方向发展,检测系统也越来越具有自动分析与自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