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绪伟  毛培才 《山西建筑》2007,33(4):201-201,254
介绍了土工格室的概念,阐述了土工格室在加固软土地基、路堤边坡防护、挡土墙及其江湖围堰、沙漠地区筑路、处理桥头跳车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分别给出了应用实例加以论证,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土工格室在挖方边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晓辉 《山西建筑》2011,37(9):87-88
介绍了土工格室这种新型土工合成材料的特性,对其在挖方边坡防护设计工程中的两种应用形式——土工格室植草护坡和锚杆框架梁内土工格室固土植草护坡做了详细阐述,通过土工格室的应用,解决了岩土边坡工程中支挡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如何与边坡植被护坡有机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地质概况,分析了塌方的形成机理及土工格室的工作原理,对炭质泥岩边坡加固方案进行了比选,决定引进土工格室绿化方案,对该方案的施工工艺作了详细论述,最后总结出采用土工格室处治该类边坡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孙宏宇 《山西建筑》2007,33(24):169-170
就土工格室及其应用进行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土工格室的特点,并简述了其施工方法,详细阐述了土工格室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并指出了土工格室应用的优点,以推广土工格室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王文海  陈景林  朱海云 《山西建筑》2007,33(22):130-132
根据水任(河池)至南宁高速公路No.5标段的施工经验,论述了三维土工网垫配合土工格室喷植草边坡防护施工工艺特点、适用范围、施工工艺、工艺流程、操作方法等,以推广该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6.
土工格室在公路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处理软弱地基、排水、路基护坡、加筋挡土墙,特别是在软基处理方面都有很成功的应用。其最大特点是可以完成岩土工程中常规方法难以处理的多种疑难问题。实践证明土工格室与其它土工合成材料相比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实用性强、价格适宜、应用效果很好的公路建设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公路下伏采空区的治理,主要以注浆法为主,但是注浆法的治理成本较高,采用 FLAC3D 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土工格室在采空区治理中的可行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陈志明 《安徽建筑》2007,14(2):81-82
土工格室在公路建设中的应用日趋广泛。在处理软弱地基、排水、路基护坡、桥头跳车等方面都有很成功的应用。与其它土工合成材料相比是一种新型的、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实用性强、价格适宜、应用效果很好的公路建设新材料。文章结合邵怀、岭南两条高速公路建设实践。介绍了土工格室在公路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芦宁 《山西建筑》2011,37(26):156-157
结合管辖范围内的某铁路路基病害,探讨了应用土工格室进行膨胀土路基病害的整治措施,结果表明,应用土工格室进行膨胀土路基的翻浆冒泥等病害整治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对某机场高填方边坡问题,介绍了土工格室加筋在某机场跑道上的应用情况,分析土工格室加筋作用机理,利用有限元分析手段分析其加固前后的边坡稳定性,并分析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采用土工格室加固高填方边坡,技术上安全可靠,经济效益明显,是稳定跑道高填方边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考虑填料–土工格室相互作用的加筋路堤力学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有砟轨道加筋路堤计算分析中难以考虑土工格室对碎石填料嵌锁及摩擦作用的现状,在大比尺直剪试验基础上建立考虑填料–格室相互作用的三维计算模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该计算的可靠度和优越性,进而系统地分析有/无加筋情况下,填料强度、土工格室刚度及地基压缩性等参数对路堤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工格室的嵌锁作用使得加筋对路堤响应的影响在其布设层发挥程度更大,该影响通过填料与格室及填料内的摩擦作用向周围传递且不断衰减;填料强度较低或地基较软时能加强土工格室对路堤响应的影响,对于填料内摩擦角为20°和地基变形模量为5 MPa的工况而言,加筋后基床侧向位移峰值分别降低60%和72%,应力峰值亦显著降低且分布区域明显扩大;土工格室弹性模量为0.2~2.5 GPa时,路堤力学响应受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地面水对黄土地区桥梁桩基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因其特有的工程性质,使位于黄土地区的桥梁桩基础在桩周土受地面水浸湿后产生湿陷变形,该变形引起桩的负摩阻力,降低了桩的承载力。通过陕西芝川河特大桥桩周浸水前、后的荷载试验,对黄土区域桩基浸水前、后的承载性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揭示了地面水对黄土区域桥梁桩基承载力性状具有较大的影响;分析了桩及桩周土浸水期间的沉降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对黄土区域公路桥梁桩基础的设计与施工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图珲公路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雯璐  赵大军  王磊 《工业建筑》2014,(Z1):698-701
为确定涵侧填土对高填方涵洞地基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根据相似原理设计高填方涵洞模型试验,模拟不同涵侧填土高时涵洞地基受荷破坏的过程,绘制荷载-沉降曲线得到极限荷载;讨论使用经验公式和JTG D 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差值;选取图们至珲春高速公路桩号为RK365+510处的高填方涵洞作为试验涵洞,在涵洞底部埋设沉降观测点测量基底沉降值和沉降差。结果表明:侧填荷载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十分显著,且提高幅度为非线性,先从18.4%增加到36.83%,然后减小到8.91%;计算承载力时不仅要考虑选取合适的计算公式,还应考虑不同试验方法所提供的计算参数的影响;现场测试的涵洞基底最大沉降值符合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治灌浆技术的工程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填方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以国道108线广元段高填方路基沉降这一病害处治为实例,介绍高填方路基沉降处治的压力灌浆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对浆液的经济性与可灌性、结石率及灌浆过程中的路面抬动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注浆技术的现状,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进行了阐述。对注浆工法在构造上进行改进,在地面加设承压板,以增强注浆加固效果和提高注浆可靠性,对注浆工法的作用机理、加固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原则及构造措施,并成功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6.
熊仲明  赵鸿铁 《工业建筑》2002,32(12):12-14,31
对上部结构 -桩 -土共同作用下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各种计算模型的适用条件、场地的地基特性进行了分析 ,找出了适合共同作用下地基模型 ,探讨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土模量与深度变化的关系 ,针对当前桩基承载力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湿陷性黄土地基在共同作用下桩基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多年冻土区公路路基阴阳坡温度及变形差异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基于青康公路阴阳坡效应显著路段——K369路段路基的地温、变形监测资料,研究路堤内阴阳坡温度场差异及其对冻土路堤变形以及路堤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路基地温、变形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冻土路基在横断面上的差异沉降变形和其下地温场分布的不对称状况密切相关,地温场状况及其变化控制和决定着冻土路基变形场的状况;(2) 坡向不同而引起的太阳辐射差异是造成阴阳坡热交换不对称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路基横向差异沉降的根本原因;(3) 路基变形的发展较地温的发展有一个相对滞后的响应,这决定了路基最大沉降并不是发生在最大融化深度的时间。对有差异沉降的路基来说,阴阳坡两侧路基发生最大沉降的时间也不一致,阳坡一侧达到最大沉降的时间要滞后于阴坡。这种差异变形会随着时间加剧,最终导致路基纵向裂缝的发育进而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不同土层对支盘桩荷载传递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根据挤扩支盘桩的实际工作性状,设计了一个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来研究支盘桩在不同土层中的荷载传递规律。试验表明,双盘桩中的两盘无论是设在同一种土层还是不同的土层中,盘底压力的增长与荷载的增加并不成线性关系,同时两盘承载力的发挥也不是同步的。当上下两盘处在不同土层时,两盘的荷载传递规律相差悬殊,处在同一土层时相对比较接近,但在桩达到极限承载力时,两盘并不能发挥相同的承载力。因此,在计算支盘的端阻时不能简单地把其最大承载力相加。另外,本试验还比较了3种不同土层情况下双盘桩的承载力和变形差异。  相似文献   

19.
厦门填海土的振动台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振动台对厦门填海土做了一系列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填海土的动孔压有一定的滞后性,规律性较差;其残余应变受加速度和密度的影响较大;残余应变的值很小,最大只有0.15%左右,据此算出的地基震陷变形为毫米级。根据试验结果分析,建立了填海土的振陷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20.
强夯法处理黄土路基检测方法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黄土地区某高速公路强夯法处理前、后的路基试验场地进行现场原位测试试验(载荷试验及触探试验),并在探井中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土工试验,进行强夯法处理黄土路基检测方法的试验研究,获得一些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将对黄土地区路基处理的质量检测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