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Ti-C-xFe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及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新技术合成TiC/Fe复合材料,研究了原料组份、粒度对合成过程及产物特征的影响。探讨了燃烧反应及结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随Fe含量的增大,燃烧合成温度降低,合成TiC粒度变细,燃烧波速度在Fe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出现极大值。与碳黑作碳源对比,细粒石墨在反应合成过程中表现出更大的活性。用铜楔块燃烧波淬息法研究了合成过程。整个合成过程经历了金属的熔融、碳向熔融体中的溶解扩散、大团聚的形成、小的TiCx颗粒生长及TiC长大等阶段。  相似文献   

2.
Al-Ti-TiO2体系燃烧合成及其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l-Ti-TiO2体系放热反应,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原位合成了TiAl基体和Al2O3颗粒,成功制备出TiAl/Al2O3复合材料。结合差热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相组成分析,对Al-Ti-TiO2体系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铝热还原反应是一个分步过程,先期发生的Al-Ti,Ti-TiO2反应降低了Al-TiO2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了Ti_2SnC粉体材料,利用XRD、SEM、EDS、TEM及DTA等分析手段对其形貌结构进行表征,在室温条件下其晶格参数a和c分别为3.186和13.630。分析了Ti2SnC的形成机制。在Ti-Sn-C反应体系中,Sn在232℃时熔化为液态,随着温度的升高,钛包裹在碳的外面形成钛碳层,继续加热Ti和Sn反应生成Ti-Sn金属间化合物TixSny,如Ti_6Sn_5和Ti_5Sn_3,在800℃左右钛碳层形成了TiC,在1100℃左右TiC与TixSny发生反应生成类盘状的Ti_2SnC。  相似文献   

4.
原料组份、粒度对Ti-C-Fe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探讨了Fe含量、碳源及Ti、C颗粒大小对Ti-C-Fe体系自蔓延高温合成过程及产物结构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Fe含量增高,燃烧温度降低,产物颗粒变细,而燃烧波速度在10wt%Fe时出现极大值,反映了Fe液相的作用.石墨作碳源燃烧合成的TiC更接近于化学计量的TiC,且TiC颗粒较粗,燃烧温度、燃烧波速度均较高,反映了碳源结构差异对燃烧合成的影响.Ti、C颗粒越细,越有利燃烧反应合成.随着Fe含量增高,Ti-C-Fe体系燃烧方式由稳态变为振荡式及螺旋式燃烧.Fe含量>60wt%;反应则不能自持.  相似文献   

5.
利用Al-Ti-TiO体系放热反应,采用自蔓延高温合成工艺。原位合成了TiAl基体和Al颗粒,成功制备出TiAl/Al复合材料.结合差热分析,通过对不同温度下反应产物相组成分析;对Al-Ti-TiO体系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铝热还原反应是一个分步过程,先期发生的Al-Ti、Ti-TiO反应降低了Al-TiO还原反应的起始温度.  相似文献   

6.
通过电弧加热方式进行自蔓延高温合成Cu-TiB2的研究,采用粉末(Cu,Ti,B),按如下重量比例进行混合:90%Cu+10%(Ti+2B);80%Cu+20%(Ti+2B);70%Cu+30%(Ti+2B);60%Cu+40%(Ti+2B)50%Cu+50%(Ti+2B).分别用电弧对它们进行点燃并得到燃烧产物,应用热力学分析析,x-Ray衍射,差热(DTA)分析,光学显微镜等分析方法研究了合成工艺和燃烧产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应用上述点热方式均可以合成Cu-TiB2.  相似文献   

7.
MgO—B4C自蔓延高温合成的反应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B2O3-Mg-C体系和B2O3-Mg体系不同加热速率下的DTA曲线进行了分析。发现B2O3-Mg-C体系的自蔓延高温反应中,温度略低于650℃时Mg与B2O3发生强放热反应,释放出单质B;然后中间态B与C通过固态扩散反应生成B4C。  相似文献   

8.
朱春城  曲伟  赫晓东 《材料工程》2003,(Z1):243-246,249
对自蔓延高温合成法制备Ti-B4C-xCu体系复合材料的燃烧反应过程及结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随着Cu含量的增加,体系反应温度和速度降低,材料颗粒尺寸变小;燃烧波淬熄法实验表明,整个合成过程经历了金属的熔融、Ti向B4C中的扩散、大团聚的形成、小的TiC和TiB2颗粒的长大等阶段;同时由于各阶段反应温度不同,体系经历了Ti-Cu及Ti-B等中间产物阶段,但最终产物只有TiC,TiB2和Cu三相.  相似文献   

9.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是制备多孔陶瓷的一种新兴方法。作者将传统制备方法中的发泡技术引入到SHS中,以Al并口TiO2为原料,并辅助以高温发泡剂,制备出了Al2O3-TiO-TiO2复相多孔陶瓷。使用SEM和XRD进行了分析表征。宏观和金相显微观察测得Al2O3-TiO—TiO2复相多孔陶瓷具有毫米级和微米级的孔梯度,用阿基米德法测得其显孔隙率为35%~50%。研究表明:添加适量的高温发泡剂可增大Al2O3-TiO—TiO2复相多孔陶瓷的显孔隙率,但剂量超过0.5(摩尔分数)后,显孔隙率的变化不大;添加SiO2能够提高Al2O3-TiO—TiO2复相多孔陶瓷抗压强度,但是却会降低其显孔隙率。  相似文献   

10.
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技术的发展和国内外研究概况,包括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等。分析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的最新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1.
Al-TiO2-C-Ti-Fe体系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DSC和XRD对不同Fe含量Al-TiO2-C-Ti-Fe体系的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Al-TiO2-C-Ti-Fe体系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在高温区以金属间化合物的分解及Ti、C反应为主;在低温区则随着Fe含量的不同存在不同的反应:Al-TiO2-C-Ti以Al、Ti的反应为主,Al-TiO2-C-Ti-20wt%Fe以Al、Ti及Al、Fe反应为主,同时还存在Al、TiO2及Fe、Ti反应,而Al-TiO2-C-Ti-50wt%Fe则以Fe、Al和Fe、Ti反应为主。  相似文献   

12.
铝粉在高压氮气中自蔓延燃烧合成氮化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铝粉在高压氮气中的自蔓延燃烧合成(SHS)方法,制备了氮含量较高(33.5wt%)的AIN,研究了稀释剂含量、添加剂含量、氮气压力、反应物的相对密度、反应物厚度对燃烧产物氮含量的影响,并对后燃烧现象进行了分析,产物中发现氮化铝晶须和棒晶.  相似文献   

13.
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的发展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克智  张曙光 《功能材料》1994,25(6):500-504
本文简介了自蔓延高温合成(SHS)法的优缺点、应用领域、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系统地概述了其基础理论,介绍了绝热燃烧温度的算法与用途,燃烧模式与点火方法,燃烧波的绝热结构与燃烧速度,以及结构宏观动力学理论。归纳出5种技术形成及其应用情况。最后,对SHS法的发展方向及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线性加热速率下的Ni50A120Fe30(wt%)体系热爆反应过程的DTA曲线.用差商法计算了该SHS热爆过程的活化能和反应级数,其结果与用燃烧被违法得到的数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
Ti3AlC2/TiC-Al2O3 composite was synthesized by a combustion reaction in TiO2-Al-C system. The effect of the compositions in raw materials on the products was investigated. Ti3AlC2/TiC-Al2O3 composite was obtained at the molar ratio of TiO2:Al:C=3.0:5.0~5.1:1.8~2.0. The reaction path for the 3TiO2-5Al-2C system was proposed. Al3Ti, Ti2O3, TiO, and δ-Al2O3 are found to be transitional phases. Finally,Ti3AlC2/TiC-Al2O3 composite forms at ~900℃ of furnace temperature. The measured Vickers hardness,fracture toughness,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 nearly dense sample from 3TiO2-5Al-2C are 13.3±1.1 GPa,5.8±0.3 MPa.m1/2, and 466±39 MPa,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6.
以电熔刚玉和单质硅为原料压制成试样,分别在氮气气氛、1400—1600℃高温反应烧结,获得五个不同温度点合成的试样,采用XRD分析技术研究试样的物相演变过程,从而对Al2O3-Si原料在氮气气氛下反应过程中的物相变化和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气氛条件下,经高温反应,新产生的主要物相是β—Sialon和Si3N4。同时,新生成物相β—Sialon(Si6-ZAlZOZN8-Z,0〈Z〈4.2)中的Z值与温度和原料配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