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8 毫秒
1.
某船用活塞环在服役过程中发生多处断裂,对其进行了宏观形貌观察、断口形貌观察、工作面形貌观察及组织分析,并结合运行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分析了活塞环断裂失效的原因。结果表明:活塞环材料的组织形态不符合标准要求,吊缸时没有修整缸套内壁,活塞环断裂处存在明显的碰撞挤压变形是导致活塞环断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活塞环表面CrN基复合膜的组织结构与摩擦副匹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的磨损及延长活塞环的使用寿命,本文采用多弧离子镀在活塞环表面制备了CrN及CrTiAlN复合膜,比较研究了Cr电镀层与CrN,CrTiAlN复合膜的纳米硬度及高温摩擦磨损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纳米硬度仪和发动机台架试验装置,系统分析了CrTiAlN复合膜的成分、相结构、表面形貌、纳米硬度和抗高温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rTiAlN复合膜的主要组成成分为Cr,Ti,Al,N,复合膜中含有CrN,Cr2N,TiN和非晶的AlN相。CrTiAlN复合膜表面组织致密,均匀分布着许多颗粒,最大的达400 nm以上,而最小的仅几十纳米。断面结构为纤维状的柱状晶组织。CrN,CrTiAlN复合膜比电镀Cr具有较优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摩擦磨损性能,与缸套匹配性能良好,最后对三种活塞环涂层的摩擦副匹配机理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3.
大功率、长冲程和高爆发压柴油机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国防装备和核电应急发电机领域的重要动力设备。柴油机关键运动副活塞环-缸套在冷/热启动时,缸套的上下止点位置处于干摩擦或贫油润滑状态,易发生局部异常磨损导致动力性能丧失。为抑制活塞环-缸套运动副的异常磨损,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活塞环表面制备了MoS2薄膜;利用SRV-IV微动摩擦磨损试验机模拟柴油机频繁冷/热启动工况,评价了表面附加MoS2薄膜的活塞环与缸套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利用扫描电镜(SEM)表征了MoS2薄膜微观结构和摩擦前后摩擦副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CKS活塞环-缸套,MoS2薄膜活塞环-缸套在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从1.07大幅降低至0.11,缸套磨损率从8.61×10-6 mm3/(N·m)降低至3.71×10-8 mm3/(N·m);在常温贫油条件下摩擦系数从0.18降低至0.11,磨损率从1.43×10-7 mm<...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2LY-9.2/3-Ⅱ型无油润滑氧压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与结构特点,列举了试验取得的活塞环、活塞杆及导向环等易损零件的磨损数据和使用寿命,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图3、表2  相似文献   

5.
<正>采用填充聚四氟乙烯对往复活塞式 2D压缩机在不改变原机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气缸无油润滑改造。通过:①减少活塞环切口的流通截面面积和间隙高度;②减薄活塞环径向厚度,适当增加活塞环的轴向高度;③相应减少环数;④减少密  相似文献   

6.
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塞环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内燃机的整体性能,随着现代内燃机的发展,对活塞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阐述了现代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如PVD与CVD镀膜、热喷涂钼涂层、等离子喷涂陶瓷涂层的技术特点,并与电镀铬、表面氮化进行对比,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展望了现代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利用国产尼龙6活塞环代替原铸铁活塞环,实现5L-16/50型空压机气缸无油润滑,同时介绍了活塞环切口形式、二级活塞支承方法、装配间隙和密封问题。图3、表1。  相似文献   

8.
利用机体表面振动信号诊断活塞环失效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活塞环失效时活塞-缸套撞击的力学模型,通过理论计算证明活塞环失效后活塞组的撞击参数将会改变。分析了活塞环振动和悬浮的条件。给出了活塞环径向振动固有频率范围的计算式。通过两种机型对活塞环失效故障诊断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到了利用机体表面振动信号诊断活塞环失效的方法;当从机身外表面监测到的振动参数在低频段出现了与单环径向振动固有频率相近的特征频率,该特征频率处谱值显著增大,含该特征频率的窄带内功率也显著增大,可认为有活塞环(通常是第一道环)失效了。  相似文献   

9.
柴油机活塞环镀层摩擦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鹿云  韩志勇  潘艳春 《材料保护》2004,37(Z1):49-53
活塞环缸套的磨损是决定发动机功能和耐久性的关键性因素.根据以往积累的经验和实现目标成本的考虑,最常用的柴油机用活塞环材料是灰铸铁和球墨铸铁,同时为了提高活塞环和缸套的寿命,在活塞环外圆面附加镀铬或喷钼等耐磨镀层.但是,随着柴油机功率的不断增加和排放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活塞环抗磨损的要求更高,人们又开发出性能更为优异的各种化学、物理沉积和复合镀等活塞环耐磨镀层,其中陶瓷复合镀铬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论述了试验室磨损模拟试验方法对性价比最佳的镀铬、喷钼和陶瓷复合镀耐磨镀层的柴油机球墨铸铁活塞环进行摩擦学特性和磨损机理方面研究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林炳凤  徐久军  严立 《材料保护》2004,37(Z1):58-59,62
本文概要介绍了目前缸套-活塞环磨损试验中所采用的模拟准则和试验方法的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我们在缸套-活塞环磨损试验研究中采用的往复式摩擦磨损试样试验机和采用活塞环弹性膨胀加载方法研制成的缸套-活塞环零部件模拟磨损试验机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回热式制冷机原试车方法引起上油,改进的试车方法是在空负荷试车时不再装上新的活塞环和刮油环,对新装的气缸套,先用旧的活塞环空车跑合几小时,然后装上新环负荷试车。并介绍了环锁口尺寸的确定与测量。图2。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活塞环专用双轴镗床的设计方案,主要设计内容包括活塞环镗孔工艺的改进方案,双轴镗床的结构、工作原理、传动装置、伺服机构和工装夹具等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铸铁活塞环的微观缺陷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活塞环是发动机、压缩机内脏部分的关键性零件,它是处在高温、高压、高速、摩擦、腐蚀条件下工作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故活塞环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一般国外活塞环使用寿命较高,可达3×10~5~4×10~5km。而国内活塞环个别质量较好的仅十几万千米。两者差距较大,主要还是质量问题。活塞环的铸件质量包括内在质量和表面质量两种,前者涉及到活塞环的机械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后者涉及到废品率和经济效益。根据内燃机行业1984年对全国14个专业生产厂不完全统计,铸造废品率平均为28.86%,从近期情况看,活塞环除产生铸造表面缺陷外,尚存在着各种严重的组织缺陷,造成废品率大增。由此可见,提高活塞环的内在质量已是当务之急。本文力图对活塞环的组织缺陷进行微观分析,找出产生缺陷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提高活塞环的质量。 1 粗长片状石墨 在铸铁金相标准GB 7216—87中,将铸铁中的石墨分布的形状分为:A,B,C,D,E和F六种。其中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活塞环的表面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厚国 《材料保护》1991,24(10):6-9
通过对国内外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的论述,增加对国外活塞环表面处理先进技术的了解,并就国内外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我国活塞环表面处理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内燃机强化技术和排放标准的提高,对缸套-活塞环配对副的耐磨性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近年来再制造和再修复技术以及各种功能性润滑添加剂的研究,对缸套和活塞环零部件的评价方法也提出更加迫切的要求。基于磨损试验的模拟准则和试验方法,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样试验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模拟活塞环背压的弹性膨胀加载方法,解决了缸套活塞环零部件摩擦磨损的关键技术,并制备了缸套-活塞环零部件摩擦磨损试验机。试验表明,这是一种快速、经济、准确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从仪表、工艺、气阀、活塞环及压缩缸冷却方面分析了W74压缩机排温高报警的可能原因,最终确定冷却不良为主要原因,并采取措施消除了报警。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分析了活塞环从铸造到机加工成型,影响其弹力的因素,提出了提高活塞环弹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于检测活塞环光密封度的光电传感器的设计与制作 ,建立了实验系统 ,验证了该光电传感器的性能 ,得出了检测活塞环光密封度的实验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我厂为了提供干燥瓶氧及延长钢瓶寿命,以满足乌鲁木齐地区及附近地、州、县两千多户厂家的用氧需要,1967年我厂从日本引进两台50米3/时无润滑充瓶氧压机,这在国内是首次引进。该机关键是泰氟仑活塞环,尤其是四级活塞环随机配件用完向国外订货,外商乘机索以高价,多次洽谈未成。后决定立足国内,曾与一些单位联系试制,都没有解决(实际上不能用)。1981年11月,我们和浙江省瑞安县塘下金星高压塑料活塞环厂  相似文献   

20.
引起发动机排气冒蓝烟的原因活塞环与气缸套未完全磨合,机油从缝隙进入:活塞环粘合在槽内,活塞环的锥面装反,失去刮油的作用;活塞环磨损过度,机油从开口间隙跑进燃烧室;油底壳油面过高:气门与导管磨损,使间隙过大等因素均会导致机油进入燃烧室参加燃烧。发动机排气冒蓝烟会造成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增大,动力性、经济性下降,加剧环境污染,有必要对该故障进行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