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超声波促进化学接枝法,在水相悬浮体系中将甲基丙烯酸(MAA)接枝到聚丙烯(PP)纤维表面,制备出接枝率为7.5%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纤维(PP-g-MAA纤维).探讨反应时间、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等工艺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红外光谱数据证明MAA接枝到PP链上.考察PP-g-MAA纤维对重金属Cd2+和Cu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PP-g-MAA纤维对Cd2+和Cu2+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当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时,PP-g-MAA纤维对Cd2+和Cu2+的吸附率分别为90%和95%.用Langmu ir和Freund lich方程对其吸附等温线进行线性回归.结果表明,PP-g-MAA纤维对Cd2+和Cu2+的吸附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比较符合Langmu ir模型,但只有在离子质量浓度低于10 mg/L时才符合Freund lich模型. 相似文献
2.
通过用共混聚氨酯对聚丙烯纤维改性的实验研究,制备出适用于共混两组分的相容剂为聚丙烯/聚氨酯的接枝物(PP g PU),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确定了共混组分的比例对聚丙烯纤维的增强改性效果:当聚氨酯(PU)加入量(质量比例)为4%时,共混聚丙烯(PP)纤维的流变性、可纺性、断裂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3.
通过用共混聚氨酯对聚丙烯纤维改性的实验研究,制备出适用于共混两组分的相容剂为聚丙烯/聚氨酯的接枝物(PP-g-PU),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分析,确定了共混组分的比例对聚丙烯纤维的增强改性效果:当聚氨酯(PU)加入量(质量比例)为4%时,共混聚丙烯(PP)纤维的流变性、可纺性、断裂强度最好。 相似文献
4.
芳纶纤维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芳纶纤维目前存在的问题,综述了芳纶的各种改性技术进展,包括表面涂层、化学改性、物理改性等,并展望了芳纶纤维改性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抗渗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两种不同纤维掺量的混凝土试件和普通无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抗渗试验的对比,研究了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掺量的改性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渗性能的改善效果和影响规律,探讨了水泥基纤维混凝土的抗渗机理及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可逆加成-裂解链转移(RAFT)的方法,在UV辐射下对聚丙烯微孔膜(PPMM)进行功能化改性,制备了PPMM-PAA-PAAm膜,考察了辐射时间、链转移剂浓度对光接枝反应的影响,并用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Ft-IR/ATR)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辐射时间的延长和转移剂浓度的下降接枝率呈线性上升;加入0.167~0.835 mmol/L三硫代酯(DBTTC)时,随辐射时间的增加接枝率呈线性上升,但是加了DBTTC时相比没加DBTTC时接枝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水上浮油和油罐漏油的回收,以稀盐酸为刻蚀溶液对碳酸钙/聚丙烯共混改性纤维进行刻蚀处理,得到高吸附改性聚丙烯纤维,分别对柴油、甲苯进行吸附,并通过电子单纤维强力仪对纤维样品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表明,最佳刻蚀工艺为纤维与刻蚀液的浴液比1∶80、HCl溶液质量分数5%、刻蚀处理温度60℃、处理时间30 min,此条件下所得纤维对柴油的吸附倍率达到26.5 g/g,对甲苯的吸附倍率达23.5 g/g,纤维强度略有下降,但仍可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8.
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RSM-1和E与聚丙烯共混,制得分散染料可染改性聚丙烯纤维.讨论了共混物组分和组成对共混纤维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RSM-1和E对提高改性聚丙烯纤维的染色性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改性聚丙烯纤维混疑土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克服水泥混凝土脆性大、易开裂的缺点,在混凝土的拌制过程中加入了改性处理的聚丙烯纤维,并通过空白和加纤维的混凝土多种力学性能研究的对比试验,发现在1m^3水泥混凝土中掺入长度为19mm的0.9kg改性聚丙烯纤维,对其诸多的力学性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紫外光接枝聚合对聚乙烯中空纤维膜表面进行接枝改性,利用红外光谱鉴定了接枝产物,接枝率随辐照时间延长而增加,随引发剂浓度和单体浓度增加先上升而后下降;纯水通量随着接枝率增加先上升,当接枝率达到17%左右后,纯水通量随接枝率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用不同浓度的NaOH 溶液对竹纤维(bamboo fiber, BF) 进行表面改性处理, 一定温度烘干后, 通过熔融挤出
制备了竹纤维/聚丙烯(BF/PP) 竹塑复合材料。采用示差同步扫描热分析仪(TG-DSC)、红外光谱(FTIR)、X 射线衍
射仪(XRD) 和扫描电镜(SEM) 等对预处理前后BF 的结构进行表征, 并研究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 改
性后BF 的热稳定性升高, 形成疏松的纤维束;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显著提高。其中用3% 的NaOH 溶液改性BF 制
备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最佳, 冲击强度较纯PP 可提高100%, 屈服强度提高14.8%。复合材料冲击断面SEM 显
示, 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改性可以明显提高BF 与PP 基体树脂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对复合材料要求增强纤维表面具有良好黏合力. 针对这一情况,详细综述了提高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纤维表面润湿性的各种改性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各种方法的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和工业化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比较;同时介绍了改性纤维的性能表征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丙烯酸类单体在纺粘法丙纶非织造布上进行了接枝改性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丙烯酸(浓度为3%)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浓度为单体的0.1%),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为单体的3%),对丙纶纺粘非织造布进行接枝改性可获得良好的改性效果,吸湿性、透气性和织物强力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聚丙烯增韧改性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增加聚丙烯的韧性 ,扩大其应用 .方法 探讨聚丙烯改性机理 ,分析讨论影响聚丙烯改性的因素 .结果 共混体系的结构形态、相容性、组成和共混工艺等影响聚丙烯的改性 .结论 适宜的改性技术是聚丙烯改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朱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18(2):62-65
通过分析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的增强作用 ,说明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的聚丙烯纤维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材料的抗裂、抗冲击、抗冻性能 ,改善混凝土的抗疲劳特性 .文中还介绍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在路面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及设计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采用UHMWPEF与碳纤维混杂复合,可有望解决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过程中的高成本问题.为了提高UHMWPEF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界面强度,采用紫外辐照接枝方法对UHMWPEF织物表面进行改性,考察了不同接枝条件对织物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枝方法、接枝单体、引发剂、除氧剂和紫外辐照时间等因素的变化都可明显改变UHMWPEF织物表面接枝率;UHMWPEF与碳纤维混杂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性能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对高强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揭示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混杂后对高强混凝土C60强度的影响。设计了15组不同纤维增强C60试件和1组C60对比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在高强混凝土C60中同时掺加不同质量分数的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后,抗压强度没有明显增大趋势;抗拉强度平均值达3.46MPa;拉压比增加了5%-26%。适量掺加钢纤维和聚丙烯纤维后可明显提高高强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拉压比。 相似文献
18.
采用了等离子体接枝和等离子体表面处理技术来改善凯夫勒纤锥的表面性质。X-射我光电子能谱、电子自旋共振谱、混性质和接触角的测试结果证明处理结果随时间延长并没有明显的老化效应。突验还表明,处理后的凯夫勒纤维抗张强度有所提高,用它制备的坏氧树脂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6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以机制砂水泥砂浆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机制砂中石粉含量、聚丙烯纤维掺量对水泥砂浆干缩性能的影响.在分析石粉含量分别为0%,7.9%,10%,15%,20%,25%和30%时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含量的基础上,考虑聚丙烯纤维掺量分别为0.6,0.8,1.0,1.2 kg/m3及纤维长度分别为6,12,18 mm时,研究了聚丙烯纤维对机制砂水泥砂浆干缩性能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掺入1.2 kg/m3、长度18 mm的聚丙烯纤维可以有效减小机制砂水泥砂浆的干缩值. 相似文献
20.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聚丙烯纤维的加入能减少和防止混凝土塑性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抗冲击性能和耐磨损性能.强调了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