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实验中需对各自由度按照特定的力比例模式进行加载,因此力控制加栽自然成为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实验的选择.然而,结构进入倒塌阶段后承栽力急剧下降,采用力控制加载的拟静力加载实验难以实施.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自由度结构拟静力实验的力和位移混合控制方法.采用此混合控制实验方法既能够保证结构...  相似文献   

2.
为了建立对任何试验设备控制系统均通用的拟动力试验系统,提出外部命令控制方法,并应用Visual C++和MATLAB混合编程控制的方法编制试验程序。以MTS FlexTest GT控制系统为例,在GT控制器上连接采集卡,应用Visual C++编制采集卡控制程序,控制GT控制器的I/O通道,实现外部命令对作动器的控制。应用MATLAB语言编制计算程序,通过Visual C++调用MATLAB引擎的方法,完成了控制程序和计算程序的接口。进行了一个3层砌体结构足尺模型的三自由度结构拟动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系统能够保证3个作动器之间协调地稳定加载,并且保证控制精度;MATLAB编程简单灵活,使计算程序易于扩展;由于外部命令控制方法的硬件连接简单,控制程序不依赖于试验设备控制软件,因此可扩展应用于数值模拟和物理试验相结合的结构抗震试验研究中。  相似文献   

3.
徐宜和  丁勇春 《建筑科学》2005,21(5):11-15,20
在全面分析和比较目前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拟动力试验方法.针对大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出了以力控制方式为基础的力-位移混合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丁勇春  钱玉林  姜景 《工业建筑》2004,34(10):6-9,23
在全面分析和比较目前结构抗震试验方法的基础上 ,重点论述了拟动力试验方法。针对大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 ,提出了以力控制方式为基础的力 -位移混合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结构拟静力实验的加载规则和控制方法 ,根据目前的建筑抗震试验方法规程 ,采用力 位移混合控制的加载方法 ,基于WINDOWS NT平台和VisualC ++语言开发了拟静力加载实验控制软件TUST ,实现了力与位移控制模式的实时平滑转换。具体试件的实验验证了加载规则和控制软件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解决多点激励下结构地震响应的拟静力位移法被广泛使用,但其引入的拟静力位移物理意义并不十分明确,忽略因为地面运动引起的阻尼力也不合理。通过对一个门式刚架的计算分析,说明拟静力位移法有可能低估结构的响应,从而影响结构的安全,并就此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贺勋  叶继红 《钢结构》2005,20(4):22-24,35
根据对大跨空间网格结构的工程实例进行的多点输入地震作用下的时程计算结果,总结了不同地震作用方向、不同视波速等级下,拟静力位移在结构中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拟静力位移与视波速和结构跨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设计的压力-弯矩-扭矩复合受力加载装置,基于力-位移混合控制加载方法,完成了8个钢管混凝土柱试件在压-弯-扭等复合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变化了截面形式、加载方式和弯扭比等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圆钢管混凝土柱和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在压-弯-扭等复合受力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较为饱满,没有“捏拢”现象产生,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弯扭比较大的矩形钢管混凝土试件在扭转角较大时由于钢管底部局部屈曲较为明显,存在承载力退化现象;钢管混凝土截面轴向应变基本满足平截面假定;弯矩的存在将削弱钢管混凝土柱的受扭能力;在压-弯-扭等复合受力往复荷载作用下,钢管剪应变与扭转角之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对试验实测结果和已有文献分析表明:在弯扭比较大时由主压应力导致钢管表面发生局部鼓曲而破坏,弯扭比较小时,主拉应变将导致钢管混凝土柱表面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开裂。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开发考虑扭转作用的钢管混凝土纤维梁单元提供基础性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构多维拟静力加载实验方法及控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结构多维(水平双向)拟静力实验的加载规则和控制方法,根据目前建筑结构抗震实验中比较常用的六种加载规则,采用位移控制的加载方法,基于WINDOWS-NT平台和VisualC++语言开发了多维(水平双向)拟静力加载实验控制软件TUMT.具体试件的实验验证了加载规则和控制软件的使用功能.  相似文献   

10.
马新建  刘伟  张斌 《山西建筑》2010,36(19):86-87
详细介绍了两种结构抗震试验方法:伪静力试验和拟动力试验,对伪静力试验的加载设备和装置及试验方法作了说明,具体阐述了拟动力试验的基本方法和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拟动力试验及子结构技术,以期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论述了拟动力试验方法,针对大刚度多自由度钢筋混凝土结构,提出了以力控制方式为基础的力一位移混合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高轴压比下钢筋混凝土柱的变形,对4个钢筋混凝土柱分别进行低周反复和单调加载试验。通过对塑性铰区域局部变形的测量,研究了塑性铰区域的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粘结滑移变形所产生的侧移在柱中总侧移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即使对于剪跨比较大的试件,其剪切变形和粘结滑移变形仍不能简单地被忽略。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等效屈服曲率和极限曲率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了考虑弯曲变形、剪切变形和粘结滑移变形影响的极限位移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拟静力试验是目前结构工程抗震研究领域中最常用也使用最为广泛的试验方法之一。通过该试验技术,可以获得不同试验目的下的试验信息,从而为抗震设计、规范条文的修订完善及结构分析模型的提出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加载制度是拟静力试验方法技术中的关键核心问题,而在试验中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基于加载制度的重要性,从概念上着重论述了不同结构类型的加载制度,阐述了加载制度产生的原则和方法,并指出了当前所采用的加载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14.
15.
《工业建筑》2017,(3):83-88
通过对1榀转换梁下部1根碳纤维复材筋施加预应力的框支转换梁结构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部分预应力混合配筋框支转换梁结构在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发展规律、筋材应变规律,研究试件的承载能力、延性和滞回曲线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对转换梁施加预应力能够有效抑制转换梁在跨中区域裂缝开展,使试件有较高的承载力;试件延性系数大于3,强屈比达到1.31以及滞回曲线较为丰满,说明部分预应力混合配筋框支转换梁结构具有较好的延性和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通用有限有元分析程序ABAQUS的开发接口,编制了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和VUMAT,可分别结合隐式以及显式求解程序,通过纤维模型对梁柱构件进行非线性分析.利用ABAQUS程序提供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结合上述材料子程序,对文献[1]中拟静力实验的模型结构进行了静力弹塑性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加载过程吻合较好,验证了混凝土纤维材料子程序及ABAQUS损伤塑性模型在高层建筑混合结构体系弹塑性分析中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板柱节点拟静力试验的研究成果,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板柱节点层间位移比与重剪比之同的相关关系,分别给出了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板柱节点不配置抗冲切钢筋时,具有95%保证率的的层间位移角与重剪比关系曲线,提出了与1/100及1/50层间位移角对应的、可不作抗震弹塑性变形验算的重剪比限值.  相似文献   

18.
砌体结构窗下墙力学分析与设计方法在我国《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2011)中尚未提及。通过两片实心标砖墙体试件的拟静力试验,测试无筋砌体结构窗下墙试件的开裂荷载与极限荷载,对窗下墙试件的破坏形态、滞回耗能特性、变形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窗下墙受剪破坏试件在达到极限承载力之前变形很小,之后刚度急剧下降,表现出无筋砌体结构脆性破坏的特征;砌体结构相关设计规范应充分考虑窗下墙破坏的模式与机理,建立窗下墙抗震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拟静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在实验室中建成三层足尺模型,对其进行了弹性阶段拟静力试验,详细介绍了试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重点介绍了模型各构件之间的连接技术,给出了试验模型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刚度退化曲线及各级荷载作用下刚度退化的详细数据。刚度退化分析表明,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在出现可见微裂缝之前试验模型的刚度退化很显著,说明预制构件之间的变形能力较强,势必会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耗能能力。这一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新特点,需要进一步的试验研究和分析,使其在抗震中发挥有利作用。图10表4参12  相似文献   

20.
以洛塘河双层高架桥为工程背景,进行了两个不同墩柱配筋率的桥墩模型拟静力试验。重点研究了墩柱纵筋配筋率对双层高架桥桥墩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的墩柱纵筋配筋率可以更好地保证塑性铰出现在墩柱上,有效减小梁端和梁柱节点核心区的破坏程度,进而提高横向地震作用中桥墩的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