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因邻区侏罗系有油气发现,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洪德区块成为了新的勘探目标。以洪德侏罗系延安组为例,综合岩心、测井、地震和试井资料,开展了沉积体系、构造和古地貌研究,分析了古地貌、构造和沉积储层对延安组油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延安组与延长组间存在3个局部不整合面,分别介于富县组和延长组、延(延安组)10油层组和延长组及延9油层组和延长组之间。前侏罗纪古地貌可划分为5类单元,分别为古河谷、河间丘、古阶地、斜坡带和低残丘。其中,斜坡带和低残丘利于成藏;古阶地及古河谷的延10油层组也具有一定成藏潜力。此外,多支沟交汇且经河水反复冲刷的坡嘴位置,砂体泥质组分含量低,也利于成藏。油藏可见明显的油顶及油-水界面。断裂带与砂体走向在平面上互相切割;断层上盘利于成藏,而下盘因无有效封闭遮挡,往往不利于成藏;正断裂较逆断裂更容易成藏。优质沉积储层是延安组成藏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基于古地貌、构造及沉积储层三级控藏要素组合,提出了适用于洪德地区侏罗系延安组成藏的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玛北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的油气勘探结果显示,该区具有大面积含油、多层段含油的特点。通过储层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的研究,总结了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气成藏的条件:三面遮挡是大面积成藏的宏观背景;顶底板的发育提供了有效的储盖组合;构造平缓、储层致密、底水不活跃是大面积成藏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结合构造背景分析、地震属性研究、地震剖面解释及油气勘探成果,认为该区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主要受古构造坡折带、深大断裂体系和沉积相带3个因素的控制。此研究可为该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利用储层地球化学手段,分析林镇地区延安组中新发现的多个高效油藏的油气来源、运移路径与动力,同时系统研究了储层、盖层和圈闭等成藏条件,并探讨了油藏的成藏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安组油藏原油主要来源于其下伏的延长组长7烃源岩。油气在高剩余压力推动下由长7烃源岩向上驱动至长6、长4+5段中,而后在浮力的推动下,以深切河谷做为运移通道,油气继续向上运移到延安组延10段至延9段中,进入延安组河道砂体,沿储层砂体发育且砂体连通性较好的河道砂体横向运移进入林镇地区构造或构造+岩性圈闭中成藏。研究结果对完善河流相油藏成藏理论和指导油气进一步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5.
《石油化工应用》2017,(8):85-88
针对目前对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油藏的研究涉及甚少,在文献资料调研和储层地质学理论为指导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钻井、测井、录井、试油试采、分析测试等基础资料,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雨岔地区延安组油藏类型和特征,并探讨总结了影响研究区延安组油藏成藏规律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延安组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包括鼻状构造-岩性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等,其成藏规律主要受烃源岩、三角洲砂体、生储盖组合配置关系及沉积相带和储层物性的变化等因素控制。研究结果为该区寻找油气勘探有利区提供了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6.
陕北绥靖油田延安组延9油组油气成藏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延安组延9油组油气成藏的油源条件、沉积储层特征,并应用印模法对前侏罗纪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对延9油组的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延9油组烃源岩为延长组长7期泥岩;研究区发育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为其主要储集层,且物性较好;由于受古地貌构造高部位控制,研究目的层形成鼻隆状构造油气藏,成藏...  相似文献   

7.
桩海地区沙一、沙二段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桩海地区基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沙一、沙二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沉积体系对该区储层的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了该区油气藏的分布,并据此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对该区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扶余油层构造特征和发育史分析、油气藏解剖和失利井分析,识别出了层状背斜、断块、断鼻、构造—断层、砂岩透镜体、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构造和岩性—断层等8种油藏类型,指出油气成藏受油源条件、有效储层、油气运移动力、油气运移通道、有效圈闭、生储盖组合和后期保存条件等7个因素控制。并归纳出5种成藏模式,即构造隆起带持续多期多向成藏模式、近源近凹顶生下储式成藏模式、深大断裂构造的多源成藏模式、斜坡带断层遮挡油气成藏模式及负向油气成藏模式。通过分析认为,油气成藏的关键时刻是嫩江组沉积末期—明水组沉积末期。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红河油田延安组低幅度构造油藏富集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在对油气藏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采用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叠合分析方法,对延安组成藏、主控因素及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油田延安组油气主要分布在差异压实作用形成的低幅度构造中。其成藏及主控因素为:有效烃源岩是油气富集的基础;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优质储层;油源断层组成优势输导通道;低幅度构造是油气富集的必要条件;有油源断层沟通发育的圈闭组成富集部位。最终根据断层沟通的圈闭类型建立了2种成藏模式:断层断开有效背斜圈闭,直接沟通储层及有效圈闭,富集成藏,或断层沟通储层边部,油气在浮力作用下向高处运移成藏;断层断开鼻隆圈闭,断层断开位置不在有效圈闭内,断层沟通储层边部,油气在浮力作用下向高处运移成藏。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油气成藏条件、运聚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亚诺斯盆地LB区块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探讨局部油气富集的影响因素,预测有利勘探方向。LB区块是油气运聚的优势指向区,主力储层卡沃内拉组内部发育多套储盖组合,圈闭类型主要为与正断层伴生的低幅断背斜、断鼻构造;区块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构造与储层,它源油气沿C7层块状砂岩侧向运移,首先在层内构造圈闭中聚集成藏,部分油气被后期断层作用垂向输导到C5层,并在该层底部紧邻断层的构造、岩性圈闭内再次聚集成藏,局部油气富集受构造背景、圈闭幅度及储层质量等因素共同控制;区内预测发育有C7层远离断层的低幅背斜型油藏、C5层断层下降盘岩性上倾尖灭型油藏。  相似文献   

11.
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四段是川西坳陷新场地区重要的含油气层段,根据岩心分析、岩石薄片、压汞、油气测试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新场地区须四段砂岩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套储层以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成分成熟度较低-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储层物性差,属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极度致密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储层孔隙结构差,以微孔喉为主。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须四上亚段、下亚段砂岩分别评价为4类储层,其中Ⅰ、Ⅱ类储层为相对优质储层,是增储上产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2.
潍北凹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研究结果表明,潍北凹陷具备了形成致密气藏的构造、沉积、烃源岩、储层、盖层和圈闭条件,其中最有利的地区和层系为北部洼陷带埋深大于3000m的孔店组二段砂岩。通过对大地构造背景和石油地质条件相似的潍北凹陷和东濮凹陷对比研究发现,这两个凹陷的致密气藏形成条件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烃源岩、储层和盖层条件上,其中东濮凹陷致密气藏的形成条件明显优于潍北凹陷。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精确地识别和评价致密砂岩气层,在地质条件约束下,通过储层"四性"关系研究,分析了定北地区盒1段致密砂岩储层岩性、物性、电性和含气性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应测井曲线的响应特征。分析认为,盒1段致密砂岩储层岩性、粒度和孔隙结构是储层物性和含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储层具有岩性控制物性、物性控制含气性的特征。运用交会图版法和三孔隙度组合识别法对盒1段气层进行了综合识别,将气层划分为三类,并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东营凹陷永安地区地震反演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的油气勘探主要目的层是古近系沙河街组二段和三段,沉积环境为三角洲相和滨浅湖相,其中砂岩储层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但是,复杂的断裂系统造成的强烈改造增加了井间地层对比和储层预测的难度。针对东营凹陷永安地区目的层的地质情况,在准确层位标定的基础上,通过精细构造解释、构造地质建模、多井约束反演和储层预测等工作,结合钻井资料,建立了储层厚度与反演阻抗之间的关系模型,预测了储层分布范围。根据地震反演预测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浊积砂体经钻探获得了油气发现,扩大了研究区油气滚动勘探开发的范围,对整个东营北带的油气勘探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鄂西利川复向斜南部石炭系——三叠系储层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川复向斜正处渝鄂边区 ,其南部石炭系———三叠系储层不仅有川渝气区的主要储层石炭系存在 ,并于齐岳山二叠系长兴组发现了具有较厚和较好储集条件的礁帽白云岩。且石炭系黄龙组的主要储层福成寨段、二叠系的茅口组灰岩和三叠系大冶组大三段的鲕粒灰岩储集条件均有由东向西变好的趋势。因此该复向斜西翼 ,以及齐岳山背斜带东、西两侧都是寻找上述储层气藏的良好所在 ,地腹若有圈闭存在 ,应是获气最有希望的地区  相似文献   

16.
ƽ���������س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平落坝气田是川西龙门山前缘发现的又一个中型气田。文章从沉积构过发展、孔隙演化、油气运聚史、圈闭类型和特征、储层地质模型、封盖性能、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剖析了平落坝香二气藏的成藏机制。该构造紧邻上三叠统生烃凹陷,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烃条件,早期聚气条件好,晚第三纪以来有丰富的“晚成气”补给;属短轴高丘状背斜构造类型,褶皱适中、圈闭完整,无破坏性大断层切割;香二段气层上覆香三段泥质岩厚度大,宏观特征和微观结构研究认为属封盖能力强的优良盖层;香二段储层发育6种类型次生储集空间,孔隙结构较好,选择性溶蚀导致信层的非均质,具较高的有效储集概率;张开、半充填低角度裂缝发育,与次生溶蚀孔形成有机的配置,裂缝是重要储集空间和渗滤通道,是气并产能的重要控制因素;天然气的保存条件优越。  相似文献   

17.
刘庄地区沙一段是该区主要的含油气层段之一,通过对工区内储层和构造特征的精细研究,解剖了沙一段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富集成藏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工区油气聚集成藏的四种控制因素:构造发育史及构造格局控制着油气富集区的分布、II级和III级断层控制油气的运移、构造位置决定了油气富集程度、储层发育程度影响油气富集;总结了沙一段主要油气聚集成藏类型和成藏模式,即构造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正向地垒构造样式运移成藏模式和断节构造样式运移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8.
周文 《天然气工业》1991,11(2):7-12
本文对汉王场构造香二段儲层特征、汉1井成岩圈闭气藏的形成过程作了论述。之后,利用Hobson公式对本区致密砂岩的封堵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通过岩心观察、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压汞试验等测试技术,对直罗油田延安组延9段储层特征及其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延9段岩石类型主要为灰色、灰绿色、灰褐色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砂岩的分选中等~好,磨圆度多为次圆、次棱~次圆状;颗粒之间以线、点–线接触为主,局部可见点接触和凹凸接触,多为颗粒支撑;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剩余粒间孔和铸模孔,孔喉结构为中孔中喉型和中小孔细喉型;延9段属于中孔隙度、中–低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北部大牛地气田储层特低渗成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牛地气田是鄂北塔巴庙大气田的一部分 ,主要储集层为上古生界山西组一段 ,文章首先通过对大量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认定其属于低孔、特低渗气田储层 ,然后分别从储层成岩作用和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两个方面分析其低孔、特低渗储层形成的原因 ,最后初步分析了控制和影响本区储层物性的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