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实测数据开展了不同通风系统对夏热冬冷地区动车检查库降温效果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屋顶机械排风系统设计换气次数宜为2~4 h-1;直接蒸发冷却送风系统换气次数宜为3~4 h-1;诱导通风系统推荐采用中部送风、两侧排风的系统形式,机械送排风换气次数宜为2 h-1;各通风方案在推荐设计值下都能满足湿球黑球温度限值30℃的舒适性要求;综合对比各方案,机械排风系统造价最低,诱导通风系统效果最好,蒸发冷却送风系统适合于改善局部热环境。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复式地下车库模型,借助ANSYS数值模拟车库通风时的气流组织,提出采用不同的送风方式和送排风口位置来优化气流组织,有效地排除污染物,并探究车库内不同负荷的污染物与所需求的通风量的关系来优化通风量,减少能耗。结果表明,排风口应均匀布置在车库顶部且送风侧送的通风效果较好;随着污染物浓度的降低,需要的相对风量的百分比增加,为此提出采用单速风机多台并联的方式对通风系统进行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3.
某高层建筑空调室外机通风效果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流体计算软件针对某"H"形高层建筑对称的形状特点,采用空调室外机迎面布置方式来排除热量的通风方式进行了模拟,研究了不同的排风速度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得出8 m/s为合理的排风速度,并对原有的排风口布置方案进行了优化:内侧排风口应当尽量远离内侧墙壁布置,避免贴附射流效应对通风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场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智能送风地板解决数据机房局部高热的效果,以及智能送风地板使用前后空调的节能效果和机房的PUE值变化情况.试验证明智能送风地板能够降低机柜的排风温度,解决机房的局部高热问题,使机房内各区域温度分布均匀,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房环境温度、减少空调系统能耗、降低机房PUE值.  相似文献   

5.
针对地下管廊综合舱热压自然通风设计,基于巫山管廊综合舱建立了数值模型,模拟分析了进排风口高差和舱内电缆散热量对管廊内不同位置剖面速度和温度分布的影响.对进排风口高差、舱内热源强度、管线布置及排风口尺寸进行了优化探究.结果表明,合理的自然通风设计可以有效排除综合舱内的热量,满足正常通风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燕  黄从新 《暖通空调》2023,(1):162-167
介绍了某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主厂房的分区域通风方案设计理念,并对汽机房区域通风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计算。工程建成实施后的现场测试结果表明,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的汽机房采用蒸发冷却机组机械进风、屋顶通风器自然排风的通风方案可以满足通风要求。为寒冷干燥地区的汽轮发电机组高位布置主厂房的通风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某大型数据中心内气流组织为研究对象,采用6SigmaRoom软件进行数值模型,求解获取不同送风方式下数据中心内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进而对比不同空调位置方案和不同通道封闭方案的优劣,最后运用供热指数(SHI)、回热指数(RHI)、机架冷却指数(RCI)和回风温度指数(RTI)详细分析其优劣.结果发现:相同机房空调布置情况下,与未封闭通道方案相比,封闭通道方案冷热气流掺混少,采用地板下送风+冷通道封闭+空调单侧布置时,相对于地板下送风+空调两侧布置SHI指标可降低98.3%.无论封闭通道方案或未封闭通道方案,将空调布置在机房同一侧比各一半相对布置的气流组织更好,流线和温度场更加均匀.综合可得,该数据中心最优空调方案为冷通道封闭+空调布置在机房同一侧结合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8.
变压器室内的元器件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使得室内温度升高,需及时排出热量。为了研究不同送风方式对散热性能的影响,基于FLUENT软件对某变压器室散热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2种基本优化方案,并对室内的流场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3种典型送风方式对变压器室散热的影响,得出了变压器室通风散热的优化设计方案。对变压器室的散热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实验验证模型的基础上,模拟扩展研究冬季工况下不同室外温度,通风窗不同送风量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室外温度小于-3℃时,开启通风窗会降低室内热舒适度,通风窗不宜开启。在满足室内热舒适要求的前提下,通风窗可先利用高档位短时间送风,之后保持低档位送风,有效去除室内污染物的同时,保持室内较高热舒适度。  相似文献   

10.
被动房仅依靠新风换气机实现通风和热回收,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且办公室作为工作人员长时间停留场所,增强室内通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地送风出风口与排风口的不同数量及不同位置对被动房办公室气流组织的影响。利用Airpak软件对被动房办公室地送风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室内气流组织的温度场及速度场,并采用PMV-PPD对室内人员热舒适性及空气品质进行了评价。在通风效果方面,对被动房办公室的地送风设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1.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PHOENICS分别对辐射地板与置换通风(DV),层式通风(SV)和混合通风(MV)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地板温度,送风方式以及送风参数的室内速度和温度分布.结果 表明在不考虑室内污染物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送风温度,速度以及地板温度时,置换通风中由垂直温差引起的竖直不满意率略高于其他通风方式.地辐射与不同通风方式相结合的复合系统均可以达到较好的热舒适.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种不同通风方案,运用CFD软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实验室内污染物浓度场、空气速度场、空气流线图等,分析不同送排风口位置时室内的通风效果,得出最佳通风方案,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排风热回收系统在西藏某储能项目电池间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包括室内供热设计温度、通风量、供热通风方案及负荷计算等。得出储能电池间应采用对流型末端;室外新风应经过电加热器提高送风温度,在满足电池放电能力和循环寿命条件下的最佳室内设计温度为20℃;室内换气次数取3次/h即可满足排除易爆气体和余热的要求;排风热回收设计可使电池间保安负荷电力需求下降10%等结论,为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苗露  石硕 《煤气与热力》2024,(1):19-23+34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以人体口腔作为气溶胶颗粒喷射源,研究在不同通风方式下电梯轿厢内气溶胶颗粒的弥散分布、通风方式净化能力。通风方式1,轿厢顶棚左右两侧各设置6个均匀分布的自然送风孔,左右壁面底部中间位置分别设置1个排风口。通风方式2,送风口设置在轿厢顶棚后侧中间位置,排风口设置在轿厢左壁面底部中间位置。通风方式3,送风口分别设置在轿厢顶棚左右两侧中间位置,排风口分别设置在左右壁面底部中间位置。通风方式4,两送风口沿轿厢顶棚3等分线分布,排风口分别设置在左右壁面底部中间位置。自然通风无法及时有效排出电梯轿厢内的气溶胶颗粒。与通风方式2相比,通风方式3发生病毒接触式感染风险更高。通风方式4的病毒气溶胶颗粒传播与病毒接触式感染风险均小于其他通风方式,通风净化能力理想。  相似文献   

15.
以实验动物屏障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在可保证与屏障环境有着相同环境技术指标的实验舱内,以烟雾发生器产生的细颗粒物作为污染源,得到细颗粒物的释放速率。以实验舱为基础建立屏障环境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屏障环境内细颗粒物去除过程进行模拟,研究不同通风方式下屏障环境内气流流线,以及通风方式、换气次数对屏障环境内细颗粒物去除效果的影响。采用侧送风侧排风通风方式时,气流经送风口送出后,大部分流向了排风口,屏障环境内气流流向大致统一,有较少的回流气流。采用顶送风四周墙角排风通风方式时,少部分气流会从地面卷起产生向顶部方向的回流,导致一部分细颗粒物跟随气流在室内流动。屏障环境内细颗粒物去除效果与通风方式有着较强相关性,当采用气流单一流向的通风方式(如侧送风侧排风通风方式)时,更容易将细颗粒物有效排出屏障环境,不会造成细颗粒物大范围扩散。无论在细颗粒物释放阶段,还是释放结束后,相同时间,换气次数越大屏障环境内平均细颗粒物质量浓度越小。大换气次数可使屏障环境洁净度在短时间内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16.
对某采用风管精确送风的数据机房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机房的温度场和气流组织情况,评估了部分空调机组出现故障或空调温度设定值提高时,机房的温度场分布及对设备运行安全的影响。CFD模拟结果表明,风管送风温度偏低,运行中可能存在结露的风险;如果1台空调压缩机出现故障,在维修恢复前将该台空调整机关停可减轻故障对机柜散热的影响;如果把温度设定值从22℃提高到25℃,机房整体温度随之升高,机柜进排风温度也会上升2~3℃,运行不安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地下网吧消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消防排烟系统与日常排风系统合用设置,排烟口兼作排风口;消防补风系统与日常送风系统合用设置;平时,排烟系统、补风系统作日常通风换气使用,火灾时,则自动切换为消防排烟方式运行。  相似文献   

18.
层式通风是一种适用于中小空间的新型气流组织形式,有潜力用于高效夏季供冷冬季供暖。本文采用实验数据验证的标准k-ε模型,数值模拟分析送风角度对送回风口同侧布置的层式通风冬季供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送风角度能明显影响层式通风供暖室内空气速度和温度分布,能量利用效率以及室内热舒适水平。基于建立的能量利用效率与送风角度函数关系,得出最佳送风角度为水平向下约30°,此时能量利用效率高达1.28,热舒适评价指标PMV、PPD、PD以及头脚温差均满足标准ASHRAE 55-2013要求。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越江盾构隧道土建及交通量情况,在各行车工况需风量计算的基础上,运用通风网络理论进行了竖井集中排风和竖井部分排风的通风方案分析.通过分析,比较了两通风方案的通风能耗、风网稳定性及通风效果.研究表明:采用竖井集中排风方案比采用竖井部分排风方案能耗要大,在各设计年份能耗分别大16%~19%.竖井集中排风方案出口风路风量的变化量总体比竖井部分排风方案的变化量要大,表现为风量减小和风流反向,竖井集中排风方案风网的稳定性差.采用竖井部分排出方案时,竖井后隧道内风流仅发生大小变化,各行车工况下流过的风量均能满足稀释污染物浓度的要求,其通风效果好于竖井集中排风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大型开放式体育场馆的环境特点,以北京市某大型开放式体育场馆的观众座椅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馆内座椅在夏季与冬季的通风换热能力,结合FLUENT软件,在制热制冷工况下分别对座椅的温度场进行模拟研究.对比分析在冬夏季节,传统送风方案与座椅送风方案在不同出风速度、不同出风角度时温变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大出风角度和出风速度的座椅送风方案比同条件下的传统送风方案能更有效地提高大型开放式体育场馆通风换热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