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是在古生代褶皱基底上形成的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国内面积为40550km2。盆内上侏罗统厚达5300m,其扎赉诺尔群的深浅湖相、沼泽相沉积最厚达4400m,是盆地主要生油层,有机质丰度中等,干酪根属Ⅱ、Ⅲ类,已成熟。盆内呈北东向长条状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各凹陷都具有多物源的沉积特征,砂体发育,各类圈闭众多。地面及钻孔中已见多处油气显示,并在海参4井中发现了工业油流,说明盆地勘探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2.
中国凝析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凝析气藏主要分布在渤海湾、塔里木、吐哈等盆地及东、南沿海陆架区。凝析气总储量约4000×108m3,占天然气总储量的三分之一。气藏主要形成于陆源母质成烃体系和煤成烃体系,湖相和海相腐泥型成烃体系形成的此类气藏很少。腐殖型或偏腐殖型源岩是凝析气藏富集的内在因素,除常规气藏要求的地质条件外,温压条件必不可少,该类气藏富集的温度为70~130℃,压力为30~60MPa.综合分析认为新疆三大盆地、东北-内蒙裂谷系和东部裂陷盆地及南海、东海、渤海湾等地为凝析气藏的重点勘探地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辽东湾盆地旅大10-1 油田建立精细地层格架并确定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模式,对于该油田的开发十分必要。研究表明:旅大10-1 油田东营组东二下段Ⅱ 和Ⅲ油组分别对应2 个中期下降半旋回,沉积物源来自西北方向,主要有2 个分支水道向该盆地供源,形成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等沉积砂体;Ⅱ 油组的砂体厚度较大,对应的小层砂体厚度一般大于10 m,全区均有分布,且砂体顺物源方向延伸约2 000 m;Ⅲ 油组的砂体沉积较少,厚度较薄,对应的小层砂体厚度一般小于8 m,砂体顺物源方向延伸约1 000 m。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沉积特征与储集条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形成于陆缘障壁海三角洲河流湖沼的沉积环境,自下而上构成一个由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的沉积序列。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又各自由三个次一级的沉积序列组成。河道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有利于天然气富集的储集体,储集空间可归纳为:大孔粗喉型(Ⅰ)、大孔细喉型(Ⅱ)、小孔细喉型(Ⅲ)和细孔微喉型(Ⅳ)四类。Ⅰ类占11.91%,Ⅱ类占50.53%,Ⅲ类占28.06%,Ⅳ类占9.5%,工业气流一般都形成在前三类储层孔隙中。  相似文献   

5.
皮羌断裂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隆起上北西方向的走滑断裂。该断裂在卫星图片上整体表现出以左行走滑为主,南段则为局部右行走滑的特征。位于盆地周缘隆起的皮羌断裂与盆地内巴楚隆起色力布亚断裂具有良好空间对接关系,因此皮羌断裂活动的年代学证据对于塔里木盆地的晚期构造变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野外调查表明皮羌断裂将柯坪隆起古生界错断,并通过拖曳作用牵引至地表。该地区古生界奥陶系主要以碳酸盐岩为主,地层内部经断裂错断以及后期流体结晶充填等综合作用,发育大型的方解石脉体。通过断裂带内方解石脉体的ESR电子自旋共振年龄的测定,发现皮羌断裂在晚期可记录的年龄为(6.2~6.6)×104 a,而中段可记录的年龄为(358.3±35.0)×104 a,南、北段相近的年代学数据说明在晚期皮羌断裂具有同步活动的特点。通过对皮羌断裂方解石脉年代差异的成因分析,认为柯坪隆起在南西向推覆作用之后,仍存在有原地体垂向隆升的可能,而这种隆升作用也是皮羌断裂南、北两端差异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莺歌海盆地天然气气源及运移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依据收集的莺歌海盆地20多个天然气样(其储层深度分布在1280m~2664m),分析了该盆地天然气组分及同位素组成。指出:天然气中烃类气以甲烷为主,气体偏干,C1/∑C(1-5)多数大于0.95;甲烷碳同位素偏重,δ13C1为—37‰~—31‰,δ13C2值均大于—28‰,为Ⅲ型母质形成的天然气特征,δ13C213C313C4,且三者相互间差值小,天然气演化程度高。根据莺歌海盆地地层埋深与镜质体反射率(R_o),说明这些气体应从下部运移而来。通过对地层埋深与R_o和Ⅲ型母质有关的δ13C1与Ro的关系,进行天然气垂向运距的计算,追索源岩的可能埋深在3364~3982m或更深部位。其天然气除源于莺歌海盆地莺-黄组外,其下层上第三系梅山组将成为盆地供气的重要来源之一。天然气中氦同位素3He/4He值为10-7~10-8,主要源于地壳,氩同位素具低比值40Ar/36Ar为302~326),呈上第三系特征,表明莺歌海盆地的天然气主要源于上第三系深部层有机母质达到高成熟阶段形成的天然气,并经中-长距运移在浅部储层聚集成藏。  相似文献   

7.
萨拉瓦提盆地位于东印度尼西亚鸟头岛地区,为印度尼西亚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综合研究区域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盆地地震、测井资料及盆地油气田等数据,对萨拉瓦提盆地石油地质特征、油气分布规律及成藏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萨拉瓦提盆地大致经历了早期裂谷、中期挤压沉降和晚期挤压褶皱、局部逆冲几个演化阶段;萨拉瓦提盆地主要烃源岩为中新统Klasafet组的海相页岩,主要储层为中新统Kais组碳酸盐岩礁体;Kais组沉积经历3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沉积的台地碳酸盐岩为油气运移的良好通道;萨拉瓦提盆地发育3个有利的油气富集带;油气差异聚集控制盆地油气田的分布,平面上具有"内气外油"的特征;盆地发育的向西北生烃凹陷倾没的近NW—SE向构造鼻是控制盆地成藏的关键因素,盆地未来主要勘探方向为位于构造鼻上的KOI地区。  相似文献   

8.
焉耆盆地油田水与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焉耆盆地油田水有CaCl2和NaHCO3两种类型,矿化度为5.5~73.2g/L,呈正向水化学剖面特征,具明显的分区性:CaCl2型主要分布于宝浪苏木构造带的宝北区块的北部地区;NaHCO3型则主要分布在宝南、本布图、种马场区块及宝中区块的部分地区。油田水中有机质丰度均较低,多数在2×10-6以下;有机酸含量很高,一般为2546×10-6~5148×10-6;酚含量一般为0.12×10-6~4.63×10-6。已证实盆地存在自由交替带、缓慢交替带、阻滞带3个水文地质带,北部保存条件好于南部,中部好于盆地边缘。  相似文献   

9.
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等比例方差体切片技术,发现琼东南盆地南部深水区梅山组发育有一系列的强振幅地质体。通过对这些强振幅体的精细研究发现,平面上强振幅地质体的规模大小不等,长度约2~15 km,宽度约500~5000 m,整体走向为近东西向。在强振幅地质体内部发育一系列的小断层系。强振幅体在东西部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东部表现为不规则的斑点状;西部表现为条带状。同时,在垂直于其走向的剖面上,强振幅体多表现为“V”或者“U”型的外部形态。这些强振幅地质体主要发育在隆起上的梅山组中,其下往往有断陷期开始发育的隐伏断层,且走向与渐新世末期断层的展布一致。盆地裂后期断层的活化使下伏古近系中的流体向上输导,深部流体沿梅山组内发育的断层系发生水-岩反应和随后可能的流体充注,导致了强振幅地质体的形成。这套强振幅地质体的发现对于琼东南盆地南部的深水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青藏高原的隆起看柴达木盆地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柴达木盆地面积约120000km2,平均海拔2700—2900m,是我国最大的高原盆地。本文从构造与沉积特征两个方面论述了柴达木盆地的挤压性质,认为盆地的成因与印度板块的向北推挤和盆地下部地壳的相转换有关,这可能是我国西部诸大型挤压型盆地的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