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低水头、低佛汝德数消能一直是中小型水利工程泄洪消能的关键问题,通过水力学模型试验方法,对安宁水电站溢洪道泄洪消能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折坡消力池中布置两排消力墩以及护坦末端加设尾坎的方案,解决了该溢洪道消力池消能及水流衔接问题,提高了消能率,改善了下游河道水流条件。  相似文献   

2.
索风营水电站泄洪消能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缩短工期,提高工效,索风营水电站采用宽尾墩 台阶坝面 消力池的联合泄洪消能形式。通过三种不同比尺的模型试验,分析比较了枢纽布置、表孔泄流能力、宽尾墩、台阶坝面及下游消能防冲等问题,提出了X形宽尾墩,它具有传统宽尾墩大单宽泄洪消能作用,同时又有台阶坝面小流量消能作用,使消力池底板承受冲击压强减小30%。  相似文献   

3.
溪洛渡水电站的泄洪消能具有河谷狭窄、泄洪流量大、泄洪水头高的特点。合理布置泄洪建筑物,解决下游消能防冲问题是该电站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设计采取的利用多套泄洪设施,分散泄洪,分区消能的设计思想及相应设计方案和科研成果,初步解决了泄洪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4.
皂市水利枢纽泄洪消能建筑物水力设计根据坝址水文特性、规划要求及工程地形、地质条件,采用表底孔相间布置联合泄洪、表孔宽尾墩底流出流-底孔射流-消力池联合消能的泄洪消能型式,适应了五峰暴雨区洪水陡涨陡落、水位变幅大、泄流量大及消能区地质条件差等特点,成功地解决了中水头、大单宽流量、低佛氏数消能问题,为尽可能地不扰动下游右岸水阳坪滑坡体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黄金峡水利枢纽工程具有洪峰流量大、泄洪消能建筑物规模大、运行条件复杂、水库调蓄能力小、河床宽度有限、下游水位变幅大等特点,泄洪消能及下游河岸防冲刷问题突出。为尽量减少溢流前缘宽度以及考虑到排沙、施工导流等,经多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表、底孔结合布置方式。由于泄洪表孔下游单宽流量大、下游水位高,经多方案分析比较和模型试验研究,表孔采用宽尾墩加戽式消力池消能型式,底孔采用底流消能型式,泄流能力满足要求。泄洪消能建筑物分二区布置,各工况下消能效果良好。研究所得成果为类似水利枢纽工程泄洪消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亭子口水利枢纽水力学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亭子口水利枢纽具有泄洪落差与泄洪单宽流量均较大、建筑物布置相对比较集中、下游河势复杂等特点。通过水工断面模型试验,对表、底孔体型及消能工进行优化,推荐表孔采用宽尾墩消力池联合消能型式,底孔采用突扩跌坎型式,并经过整体模型试验验证,其泄洪消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通过在水工整体模型上对下游引航道左右岸线及河床的整治、隔流堤长度和堤头偏角调整等方面影响因素的比较优化,提出了可行的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7.
三峡工程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仁强  孔繁涛 《人民长江》1997,28(10):13-15
三峡水利枢纽泄洪流量大,孔口数量多,泄洪消能问题是设计研究的重点,这里介绍了三峡工程的泄洪消能布置,以及主要泄洪设备表孔,深孔和底孔的体型设计。  相似文献   

8.
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是水利枢纽布置首要研究问题,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非常重要,涉及到泄流能力、过流面空化、水流掺气、泥沙磨蚀及对其下游河床冲刷等问题。针对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最大泄量达66 200 m3/s和消能建筑物弗劳德数低的难题,泄洪建筑物采用了底孔泄洪、表孔排漂的泄洪方案,消能建筑物采用了二级消力池底流消能方式。泄水闸主要采用底孔泄洪,弧门推力巨大,选用钢梁作为弧门支撑体,解决了工程设计难点,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灼仪 《人民长江》1992,23(3):34-37
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水力学问题的试验研究自1985年以来开展了全面的工作,这些研究包括施工导流,泄洪消能的整体布置,溢流坝表孔,溢流深孔,放空底孔,保留下游过水围堰,溢流坝临时渡汛等。本文着重介绍导流隧洞的水力特性及其下游消能防冲措施,泄洪消能的整体布置,保留下游过水围堰以及溢流坝高速水流问题,共四个问题的试验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为设计、施工提供了有实用价值的数据,解决了设计和施工中许多重要的水力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树华  王天恩 《红水河》1998,17(1):39-41
主要介绍了大藤峡水利枢纽下坝线枢纽布置方案的泄洪消能问题,对T形墩消力池方案和宽尾墩消力地方案这两种消能型式逐一进行了分析研究,两者对比而言,T形墩消力地方案,则取得了较高的消能防冲效果。  相似文献   

11.
彭水大坝泄洪消能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效红  程德虎 《水力发电》2005,31(12):39-41
彭水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洪峰流晕大,水库调节能力有限,下游水位变幅大,泄洪消能设计是枢纽布置和水工设计的关键技术难题。通过方案比较研究,彭水大坝采用半径为450m的弧形坝轴线,布置9个泄洪表孔,利用向心作用使水流归槽,减少了下游消能区的开挖和防护工程量。下游消能区河床进行扩挖,采用护坡不护底、两岸坡脚设置防淘端的防护方案。  相似文献   

12.
乐昌峡水电站溢流坝具有泄流落差和单宽流量较大、下游河道狭窄等特点,溢流坝的消能问题较突出.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溢流坝挑流消能工布置和体型进行比较,推荐溢流坝采用反弧段一体的扩散式梯形差动式挑流鼻坎的消能方案,妥善解决了溢流坝消能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杂木寺水电站枢纽布置、泄水建筑物进口及消能工的体型优化、库区拉沙以及下游河道的消能防冲等问题进行了41个方案的试验研究和论证分析,通过在电站进口加设导沙坎、在泄洪冲沙闸末端加设小挑坎以及在消力池右边墙出口段加设导流墩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库区拉沙问题及枢纽的泄洪消能问题。提出的推荐方案具有体型简单,易于施工,操作灵活、工程量小、下游河道冲刷较浅等优点,达到了泄洪消能试验的目的,满足了设计要求,并被应用于工程设计中。  相似文献   

14.
枕头坝一级水电站江沟弃渣场泄洪洞出口消能工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存在诸如地形狭窄,建筑物布置空间有限;水流出口左岸为公路,须避免泄洪水流对公路安全产生影响;消力池内覆盖层较厚,难以布置护坦等技术难题。经过多方面分析比较,确定了异型挑坎+多面体消能工方案,成功解决了洪水归槽难,以及深覆盖层河床消能防冲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金平水电站竖井溢洪道出口台阶消能方式、消能工的布置及运行情况,阐述了台阶式消能工的消能原理及消能率,结合水工模型试验成果及实际泄洪情况对金平台阶消能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台阶消能工消能率在80%以上,台阶上不发生空蚀,大大减轻了下游消能压力。  相似文献   

16.
周宁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下游河道具有河道狭窄、边坡高陡、天然水深浅的特点,消能建筑物布置条件比较差,且大坝紧靠已建的龙溪二级电站地面厂房,泄洪对其存在不利影响。可行性研究阶段,为研究挑流消能方案的可行性,采用水工模型试验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并对外部影响进行试验分析。通过采取底孔扭曲鼻坎、表孔俯角、下游二道坝+预挖冲坑等多种工程措施成功解决了上述技术难题。试验成果表明,挑流消能造成的下游冲刷、雾化等影响均在合理范围之内,满足本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7.
对于高水头、大流量的水电工程,以往的消能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表明,把大面积遭受高速水流作用改为局部承受的消能方式,是高坝泄洪消能的一条有效途径。内消能工主要有孔板(洞塞)式消能工、旋流式消能工、消力井等3种形式。实践表明,内消能工对改善大坝下游水流流态,保护下游环境,保障下游边坡稳定等有积极作用,综合考虑,旋流式消能工具有较大优越性。对水工隧洞内部消能技术尚需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18.
石江涛 《吉林水利》2013,(12):46-49
猴子岩电站非常泄洪洞由导流洞改建而成,非常泄洪洞体型的合理性及抗空化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该工程能否成功运行。本文通过研究,在常压模型试验的基础上,确定采用有压洞塞式泄洪洞改建方案:并通过减压模型试验,提出了“垂直射流+直弯洞塞+水平洞塞组”的消能模式,确定非常泄洪洞的最终体型。减压模型试验表明,该体型的抗空化性能满足工程要求。这一成果,为导流洞改建泄洪洞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洛古水电站采用3表孔集中布置、2底孔分列两侧的孔口布置方案,表孔采用“x”型宽尾墩+WES曲线+台阶堰面+消力池的消能方式,底孔采用坝内有压式流道+反弧+消力池的消能方式,表底孔共用1个消力池。通过模型试验验证,洛古水电站泄洪消能建筑物的布置型式很好地适应了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能够满足泄洪消能要求,消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