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的本质观是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特征的深刻认识与解读,在马克思整个思想中占据核心地位。对人的本质孜孜不倦地探析是马克思探讨所有问题的源泉和依据,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思想发展与成熟的标志,它涉及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与把握。关于人的本质问题应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考察,用系统方法去研究,以认识和实践为切入点去讨论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已经具有了人的社会性思想的萌芽,促使马克思到社会的实践中去认识人的本质,从而真正地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科学方法和理论,但这一理论并非马克思凭空独自创造,其构建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盛开在马克思之前的西方思想家的思想沃土之中的精神之花。重温这些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不仅能够深化对人的本质的理解,而且能够更加深刻地体悟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的科学性。阐述了古希腊时期、中世纪时期和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关于人的本质的思想精粹。  相似文献   

4.
在阐述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理解三种提法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指出了马克思为求解人的本质问题提供的几点方法论启示.科学地解读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的关键,在于能否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的内在矛盾.人的本质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个体与类的统一,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党中央提出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强调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以人为本的理念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深化了对马克思人学思想的认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次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异化理沦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异化劳动是贯穿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生产劳动的概念去解释人的本质,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2条线索分析探究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他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争鸣,出现了三种定义:(1)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2)人的本质是生产劳动;(3)人的本质是自觉自由的创造活动.这三种定义分别见于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少人都试图从上述三个定义中选择出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但大家各执一端,意见很难统一.其实,从经典作家那里寻找关于人的本质的现成定义的做法是徒劳的.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本质问题作过深入研究和深刻论述,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人的本质下过一些定义,但绝没有穷尽后来者给人的本质作更全面、更精确的定义的企图.事实上,马恩更多地是对人的本质作一些原则性的界说,即向人们指明在人的本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基本界限,因此,马恩的"定义"大都是描述性和开放型的,是我们研究问题的起点而不是终结.对上述三种定义,我们先不去断定它们是否全面、精确,而简单考察一下它们是怎样提出来的.也就是说马恩从什么角度、针对什么问题提出来的,它们各自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自然观的科学基础是将自然界看作历史发展的过程,它是在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马克思认为"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按照对自己有用的方式来改变自然物质的形态".人与自然的这种对象性关系,随着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最终促成了自然界"属人化"发展.在实践层面上,人是价值主体,人以实践为中介,根据自身的需要认识并改造自然.马克思自然观的哲学追求是实现人与自然的价值统一,彰显对自然的人文关怀,实现对人的关怀.其中后者是马克思自然观哲学指向的核心问题.马克思自然观对自然、社会、人本身都体现出鲜明的人文关怀,对当今世界生态问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为探析马克思的个人概念在其思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当代思想价值,文中以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逻辑演进历程为主线,探究其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关联.研究结果表明: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随着其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从偶然个人到类本质个人再到现实个人的发展过程,个人概念内涵的转变意味着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确立.深入探析马克思的个人概念逻辑演进的现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主要有三处有代表性的地方,在对其解释中出现了社会属性与实践属性的分歧。本文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的思维方式出发,去理解其关于人的本质的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