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莉  戴荣彩  陈家梅  夏福利 《农药》2006,45(3):186-188
为评价除草剂四唑嘧磺隆在水稻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及环境安全性,在北京海淀区进行了50%四唑嘧磺隆水分散粒剂在水稻上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试验研究。样品经丙酮提取抽滤后,再经液液分配及氧化铝柱净化、浓缩、定容后,用紫外检测器的液相色谱进行测定。其有效成分四唑嘧磺隆的最低检出量为0.02ng,在稻田水、土壤、鲜植株、稻壳、糙米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2.4%-105.0%,变异系数为1.1%~14.1%,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结果表明:四唑嘧磺隆在水稻植株上的半衰期为2.4d,在土壤巾的半衰期为5.5d,在稻田水中的半衰期为1.9d,施药后7d四唑嘧磺隆在水稻植株上的消解达到80%以上。50%四唑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按80、120g/hm。使用,施药1次,收获时,四唑嘧磺降在糙米、稻壳、稻草、土壤中的残留量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2.
除草剂氯吡嘧磺隆的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创制的氯吡嘧磺隆除草剂对阔叶杂草及莎草属杂草具有高活性,且用药量很低;对玉米、水稻、小麦、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是一类新型的磺酰脲类除草剂。该除草剂1987年由日产和孟山都公司联合开发,1994年首先在美国获得登记,目前以Permit及Manage的商品名在美国市场销售。1995年亦在日本获准登记,并以Inpool商品名在日本市场销售。另外,该除草剂品种还在世界其他十几个国家登记并已实现商品化生产。本文仅就氯吡嘧磺隆的发现过程、合成、结构与活性的关系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改进的QuECh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吡嘧磺隆在甘蔗和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研究氯吡嘧磺隆在甘蔗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方法]样品经丙酮提取、乙酸乙酯萃取、C18和弗罗里硅土净化,用配有紫外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在植株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8.7~20.5 d、7.1~13.2 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按推荐剂量(67.5 g a.i./hm2)和推荐剂量的1.5倍(101.25 g a.i./hm2)施药,甘蔗苗期,杂草2~5叶期施药1次,甘蔗收获期采样,检测的甘蔗茎秆中氯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1 mg/kg。[结论]甘蔗收获时残留量低于日本规定的最大允许残留量(MRL),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于减轻氯嘧磺隆对玉米残留药害的除草剂解毒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艳  毕洪梅  王亚飞  曹先良 《农药》2008,47(7):525-527
以垦玉6号玉米为指示材料,采用水培法研究了除草剂解毒剂N-二氯乙酰基-2-甲基-1-氧杂-4-氮杂-螺[4.4]壬烷减轻除草剂氯嘧磺隆对玉米产生的残留药害.试验结果表明:用不同质量分数的解毒剂浸种处理后,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减轻氯嘧磺隆对玉米幼苗的药害.当氯嘧磺隆的质量分数为2.0 μg/kg,解毒剂的质量分数为5 mg/kg时对玉米保护效果达到最好,根长保护率达36.85%,芽长保护率达30.64%,根重保护率达24.64%,芽重保护率达28.31%.  相似文献   

5.
[目的]旨在找出一条适合工业化生产双醚氯吡嘧磺隆的工艺路线。[方法]以3-氯-1-甲基吡唑-4-甲酸甲酯-5-磺酰胺为原料,通过缩合、水解、酰氯化、缩合、环化得到3-氯-1-甲基吡唑-4-(5-甲基-5,6-二氢-1,4,2-二嗪-3-基)-5-磺酰基氨基甲酸乙酯,最后与2-氨基-4,6-二甲氧基嘧啶反应得到双醚氯吡嘧磺隆。[结果]该合成路线共6步,产物及中间体经MS、1H NMR等进行表征,反应总收率为47.9%,双醚氯吡嘧磺隆含量为97.7%(HPLC)。[结论]该方法具有原料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易行、收率较高等特点,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山东农药信息》2004,(2):14-14
2003年11月15日,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在合肥市对安徽省国家农药剂型工程技术中心承担的国家“十五”农药科技攻关计划专题“苄磺隆、吡嘧磺隆泡腾片剂、毒死蜱水胶囊悬浮剂研究”(编号:2001BA308A15-01)进行了鉴定,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专题组的工作报告和技术报告,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考察了试验装置,经认真讨论,形成鉴定意见如下:  相似文献   

7.
氯吡嘧磺隆防治红薯地杂草及安全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琦  徐志军  焦伟 《农药》2013,(5):369-370,376
[目的]目前用于防除红薯地阔叶杂草和香附子的除草剂较少,通过试验,研究氯吡嘧磺隆对红薯地阔叶杂草和香附子的效果以及对红薯的安全性。[方法]在杂草2~4叶期,红薯3~5片叶施药1次,分4个级别进行施药。[结果]氯吡嘧磺隆应用于红薯田可以有效防治阔叶杂草和香附子,红薯幼苗稍有发黄现象,7~10 d基本恢复,对后期生长和产量基本无影响。[结论]75%氯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剂推荐用量为45~60 g a.i./hm2,效果较好,对红薯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合格的2%吡嘧磺隆漂浮粒剂配方,探索了扩散剂、粘结剂、填料对所加工漂浮粒剂样品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测试助剂Zeta电位、表面张力等,初步探索了扩散剂的扩散机理。确定2%吡嘧磺隆漂浮粒剂以玻璃微珠为载体,以表面活性剂GY-3060为扩散剂,以高分子聚合物B为粘结剂,以煅烧高岭土搭配氯化钾为填料,漂浮扩散性满足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氯吡脲在葡萄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法]葡萄样品中的氯吡脲使用含1%乙酸的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吸附剂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使用所建方法测定了氯毗脲在北京、杭州两地葡萄上的消解动态.[结果]氯吡脲的最低检出限为0.003 mg/kg,在葡萄中的添加回收率为95%~104%,变异系数为1.0%~1.8%;在北京和杭州两地,氯吡脲在葡萄上的半衰期分别为11.6、23.1 d.[结论]氯吡脲在葡萄中半衰期比在其他基质中更长.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小麦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残留的检测方法,采用层析柱和SPE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萃取,采用C18柱,以乙腈-0.5%冰乙酸混合溶剂为流动相,于236nm检测。在选定条件下该方法的最小检出量为0.35ng,籽粒和土壤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18mg/kg,植株中甲硫嘧磺隆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50mg/kg,甲硫嘧磺隆的质量浓度在0.1~5.0mg/L之间线性关系良好。在土壤和籽粒中以0.02、0.2、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92.14%~96.41%,变异系数为3.15%~9.45%之间,在小麦植株中以0.05、0.5、2.0mg/kg进行空白样品添加试验,平均回收率为86.93%~94.80%,变异系数为6.28%~8.30%之间。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技术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10%博邦水分散粒剂在梨及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博邦在梨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7.24d~9.07d,在土壤中消解相对缓慢,其半衰期为13.38d~19.15d.10%博邦水分散粒剂按最高推荐浓度200mg/kg和最高推荐浓度的2倍400mg/kg施药3次、4次,采收距最后一次施药间隔14d,博邦在梨中残留量为0.0414mg/kg~0.0982mg/kg,土壤中残留量为0.0057mg/kg~0.1799mg/kg.该药属于低毒农药,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建立了二甲四氯钠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微量分析方法。二甲四氯在0.0510 mg/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10 877x-312.03,相关系数为0.999 9,最小检出量为0.25 ng;添加水平在0.05、0.5、1 mg/kg时,二甲四氯在玉米植株、土壤和玉米中的回收率在76%10 mg/L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为Y=10 877x-312.03,相关系数为0.999 9,最小检出量为0.25 ng;添加水平在0.05、0.5、1 mg/kg时,二甲四氯在玉米植株、土壤和玉米中的回收率在76%115.5%范围内,最低检出浓度为0.05 mg/kg。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二甲四氯钠在玉米及其植株、土壤中的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3.
5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和土壤中残留量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贵华 《现代农药》2012,(1):46-49,53
2009-2010年在四川、湖南及广西三省进行了50%啶虫咪水分散粒剂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试验。研究提供了不同施药剂量下啶虫咪在样本中的最终残留量和残留消解动态方程等结果。有效成分用量12.5~20 mg/kg,最多3次施药,施药间隔7d,采收间隔期为21d情况下,收获的柑橘全果残留量均低于0.5 mg/kg。  相似文献   

14.
2014—2015年,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了5%阿维菌素水乳剂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0.73~2.25d和1.65~2.76 d。施药量为15~22.5 g/hm~2,施药2~3次,阿维菌素在玉米植株中的残留量≤0.16mg/kg,而所有青玉米、熟玉米和土壤样品中均无阿维菌素检出(0.01 mg/kg)。  相似文献   

15.
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评价40%氯噻啉水分散粒剂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和环境安全性,2007年和2008年在北京和山东济南郊区进行了氯噻啉在水稻上的残留试验.两年两地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显示:氯噻啉在稻田环境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氯噻啉在北京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5、7.87、7.83 d,氯噻啉在山东济南的稻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半衰期分别为2.37、9.24、7.58 d;最终残留结果显示:在推荐使用剂量下,收获的稻谷中氯噻啉的残留量均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0.5 mg/kg,收获的稻谷食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36%苄·二氯可湿性粉剂在水稻苗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建立了样品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方法.36%苄·二氯WP在稻田土壤样品的添加回收率均大于80%,在吉林省和湖南省土壤中,苄嘧磺隆的半衰期分别为2.59~2.97、1.52~1.59 d,二氯喹啉酸的半衰期分别为10.00~12.49、3.65~4.19 d,降解较快.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在水稻移栽前苗床土壤中均未检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莠去津在玉米上使用的安全性,于2009―2010年在济南、焦作两地通过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莠去津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莠去津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均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方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6~4.2 d和6.5~12.9 d。土壤中莠去津消解速率焦作慢于济南,这可能与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有关。莠去津在玉米植株、籽粒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莠去津在玉米上的最大残留限量(MRL)0.05 mg/kg。本研究为制定该农药在玉米上的合理使用准则以及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西玛津在甘蔗及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明西玛津使用后在甘蔗及其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西玛津90%水分散粒剂在甘蔗及其土壤中的残留消解降解动态和最终残留实验。结果表明:西玛津在甘蔗和土壤中的降解动态方程分别为Ct=19.157e-0.0587t和Ct=1.689 8e-0.036t,半衰期分别为11.8 d和19.3 d;以1 647 g a.i./hm2和2 470.5 g a.i./hm2的剂量在甘蔗田进行喷雾处理,收获期甘蔗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小于0.01 mg/kg和0.02 mg/kg。  相似文献   

19.
烟嘧磺隆在玉米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和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杨培苏  赵洪波 《农药》1998,37(1):31-33
样品用乙腈与水的混合液提取,提取液分别在pH=7和pH<1的条件下进行液-液分配,再经Sep-PakC18柱纯化,浓缩后用带紫外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本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78.2~99.0%,烟嘧磺隆的最小检出量是4ng,在样品中的最小检出浓度为0.02mg/kg。试验结果表明:烟嘧磺隆在玉米植株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是大约2天和6~14天;按推荐剂量施药,在收获的玉米籽粒、茎杆及土壤中烟嘧磺隆的最终残留量低于最大允许残留量0.1mg/kg。  相似文献   

20.
阿维菌素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在小白菜和土壤中阿维菌素残留量的测定方法,并试验了阿维菌素在小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及最终残留量。样品采用甲醇提取,二氯甲烷萃取,经弗罗里硅土柱净化后,采取反相HPLC–UVD方法测定。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9.22%~95.17%,变异系数为1.82%~4.85%,最低检出浓度为0.001mg/kg,最低检出量为1.0×10-10g。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按2倍推荐使用剂量(18mg/kg)施药,它在小白菜和土壤的半衰期分别为1.56d和1.66d。在推荐使用剂量和2倍推荐使用剂量施药3次的情况下,最后1次施药距收获间隔期7d,推荐使用剂量处理阿维菌素在小白菜和土壤内均未检出,2倍推荐使用剂量处理阿维菌素在小白菜和土壤内的残留分别为0.005mg/kg和0.003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