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2.
叙述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安全作为发展核能的第一原则,且应当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指出,在能源建设方面,科技不领先,国家能源发展就无法领先。 相似文献
3.
叙述了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把安全作为发展核能的第一原则,且应当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指出,在能源建设方面,科技不领先,国家能源发展就无法领先. 相似文献
4.
我国已经制定了到2020年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15%、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由于非化石能源份额扩大将降低经济的碳强度,这二者存在较强的联系。基于过去30年的发展轨迹,综述了经济、能源与排放指标的变化,建立解析式来衡量指标间的互动影响。分析表明:非化石能源份额目标与能源强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抑制化石能源的消费水平。从这一意义上,经济与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建立非化石能源信息的收集、统计和管理制度,加强统计信息平台建设对推动本市非化石能源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在梳理了全市非化石能源统计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统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市非化石能源统计体系完善的建议,以供相关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9.
本文分析了2019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形势,测算了非化石能源比重,总结了2019年主要可再生能源政策走向,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趋势,并展望了2020年发展形势,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化石能源非能利用的消费量和碳排放量呈现逐年上升态势,对全球2℃温控目标的影响逐步显现。首先,分析了全球化石能源非能利用的基本原理、现状和趋势、关键技术,以及基于基本化工品的化石能源非能利用消费量和过程碳排放核算方法。结果表明,化石能源非能利用具有一定的固碳作用,化石原料中50%~70%的碳元素将长期存储在塑料等终端化工产品中,但是化工产品废弃物管理不善将导致这些存储的碳元素外泄。其次,设计了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并运用对数回归拟合法对基本化工品和化石能源非能利用的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2050年基本化工产品需求将超过10亿t。最后,建立了化石原料需求预测的成本最小化模型。结果显示,基准情景下,2050年化石能源非能利用需求将超过20亿tce,2017—2050年的年均增长率为1.4%。低碳情景下,2050年化石能源非能利用需求相对于基准情景下降23%,天然气将加速成为主要的化石能源原料,以氢能和生物质为原料的低碳化工技术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能源节约的概念不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而需要做出改变。低碳经济背景下,能源节约应与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努力做到在保障经济的发展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这是一种新的立法理念,应在《节能法》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2.
低碳经济理念下能源法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能源法的原则指体现能源法的基本精神,构成能源法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准则。在低碳经济理念下,实现能源安全有效供给保障与环境保护的同步是能源立法的基本价值追求。能源立法的基本原则应该坚持能源可持续利用原则,节能高效、综合利用原则,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能源多元化、优化能源结构和国际合作原则。 相似文献
13.
14.
15.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储存的能源,是世界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正在积极开发的二次能源。氢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氢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发展。简述了氢能环境分级和常规的氢能制取方法,介绍了新能源制取“绿色氢气”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组成。以容量为5 000 Nm3·h-1和20 000 Nm3·h-1的制氢系统为例,分析了制氢系统的占地面积、投资构成和影响新能源制氢成本的因素,结果表明电价和制氢系统年运行小时数是影响新能源制氢成本的两个关键因素。最后讨论了氢能作为原料和动力燃料的应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氢能制取和储存技术研究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氢能制取和储存技术研究的最新发展现状。生物质制氢、太阳能热化学循环制氢、太阳能半导体光催化制氢、核能制氢等技术具有资源丰富、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优点,能克服传统电解水制氢能耗高和矿物原料有限的缺点,成为提高制氢效率、实现规模生产的研究重点。加压压缩储氢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改进容器材料和研发吸氯物质方面;液化储氢技术研发重点是降低能耗和成本;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正努力突破储氢密度低的难题。氢能制取、储存技术正在走向实用阶段,重点技术方向是以水为原料,实现大规模、经济、高效和安全地制氢储氢,推动氢能可持续和洁净的利用,促进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Targeting the net-zero emission (NZE) by 2050, the hydrogen industry is drastically developing 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technologies of hydrogen upstream production, midstream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and downstream utilization are facing obstacles. In this paper,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 industry from the production,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perspectives were reviewed. The current challenges and future outlooks were summarized consequently. In the upstream, blue hydrogen is dominating the current hydrogen supply, and an implementation of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CCS) can raise its cost by 30%. To achieve an economic feasibility, green hydrogen needs to reduce its cost by 75% to approximately 2 $/kg at the large sca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midterm sector is still in a preliminary stage, wher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s need to be conducted in addressing the impact of embrittlement, contamination, and flammability so that they could provide a solid support for material selection and large-scale feasibility studies. In the downstream utilization, blue hydrogen will be used in producing value-added chemicals in the short-term. Over the long-term, green hydrogen will dominate the market owing to its high energy intensity and zero carbon intensity which provides a promising option for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ies in the hydrogen industry requir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ver the whole life cycle in supporting operators and policymakers.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背景下,氢能将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中国海上风电资源丰富,但面临并网难、输送难、成本高等挑战。直接电解海水制氢或可解决大规模制氢水源限制,同时解决深远海可再生能源输送难、制氢成本高的问题,具有巨大潜力。回顾电解海水制氢技术的发展历程,比较现有几种电解水制氢的方式,阐述目前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电解海水制氢产业的未来。以某海上油气公司为例,探讨能源型支柱企业在推动海上风电和电解海水制氢技术融合方面的产业化可能性。结合已有工程装备,针对如何降低成本、避免同质化竞争、发展特色技术等提出思考性建议,其中包括完善海上风电设施布局,推动发展电解海水制氢技术,提升氢气输送的保障能力,以及实现海上绿色能源岛协同发展等。 相似文献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