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农药》2016,(4)
[目的]为了提高噻唑磷稳定性,扩大其应用方式,延长其防治根结线虫的持效期,以聚脲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噻唑磷微囊悬浮剂。[方法]探讨乳化剂种类、分散剂、反应温度、芯壁比等条件对合成噻唑磷微囊悬浮剂的影响,确立最佳的反应条件并对微囊悬浮剂的性能指标进行测定,进而考察该微囊剂对线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以D-800为乳化剂、4894为分散剂,芯壁比为10∶1,在反应温度为55℃时可制得平均粒径为4~6μm、包封率在80%以上、均匀分布、各性能良好的微囊悬浮剂。田间试验结果显示,在有效成分使用量为2.25 kg/hm2时,10%噻唑磷微囊悬浮剂药后60 d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效为75.43%,而相同剂量的对照药剂防效为61.11%,且对作物安全。[结论]以上方法制得噻唑磷微胶囊能明显延长对番茄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甲苯二异氰酸酯和水溶性成膜单体乙二胺为壁材,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阿维菌素微胶囊水悬浮剂.研究了分散剂、溶剂、芯壁比、乳化搅拌速度、聚合反应时间对微胶囊包囊率和包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法芯材比可达到6-7.5,体系浓度可达到10%,而且制得微胶囊阿维菌素包囊率>90%,粒径≤10μm,粒径分布均匀,贮存稳定性合格,可...  相似文献   

3.
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21,(5)
[目的]确定10%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的稳定配方,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测试。[方法]采用界面聚合法制备嘧菌酯微囊悬浮剂,考察囊芯溶剂、乳化剂、芯壁比和其他助剂等因素对微囊稳定性影响,并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检测确定最佳配方。[结果]以邻苯二甲酸二乙酯为囊芯溶剂,SP-27001为乳化剂,芯壁比为100∶4,最后加入分散剂SP-7450、硅酸镁铝、黄原胶、甘油及卡松,得到稳定的嘧菌酯微囊悬浮剂。[结论]所制制剂性能指标检测合格,微囊形貌良好且分布均匀,D90值为5.8μm,有效成分含量10.03%,悬浮率97.6%,红外检测无残留异氰酸酯基,物理稳定性良好,且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良好,其防效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复凝聚法制备复配微囊悬浮剂,提升杀虫活性,并依靠天然可降解囊材的优势减轻环境污染。[方法]试验以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为研究对象,选取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2%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微囊悬浮剂,通过HPLC法确定其包埋率,并对复配微囊悬浮剂的释放机制进行探讨。[结果]以4%SC-3作为乳化剂,3%SP-SC-2728为分散剂,0.2%黄原胶和0.3%硅酸镁铝作为混合增稠剂,以1%明胶∶1%阿拉伯胶=1∶1为壁材,制备的微囊包埋率达100%,微囊悬浮率高,稳定性好,同时能显著降低紫外照射对原药的降解,微囊以Fick扩散和壁材骨架溶蚀2种机制进行药物释放。[结论]微囊悬浮剂缓释效果显著,同时降低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相似文献   

5.
胡昌雄  杜飞  刘浩东  陈国华  张晓明 《农药》2020,59(4):296-299
[目的]为明确避雨栽培葡萄上3种常用杀虫剂及不同剂型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和葡萄不同生长期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试验采用浸液饲喂法测定了葡萄蓟马的室内种群活性,并进行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种杀虫剂对葡萄蓟马的室内生物活性啶虫脒和阿维菌素较高,吡虫啉相对较低,依次为啶虫脒EC>啶虫脒WG>阿维菌素EC>吡虫啉EC>吡虫啉WG;田间防效试验发现,在葡萄的花前期和浆果生长期啶虫脒施药后1 d的防效均在60%以上,施药后7 d啶虫脒和阿维菌素的防效均在80%~95%,而吡虫啉的防效在不同时期施用均低于80%;不同剂型间,乳油表现出相对较好的防治效果。[结论]阿维菌素和啶虫脒可推荐为避雨栽培葡萄上防治蓟马的首选药剂,2者属于不同类型杀虫剂,适宜交替使用,能降低蓟马对杀虫剂快速产生抗性的风险,应该在葡萄花期前对蓟马进行防除,防止其数量暴发。  相似文献   

6.
喷雾方式及桶混助剂对啶虫脒防治棉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2015,(10)
[目的]为减少田间施药量与用水量,利用扇形喷雾技术对暴发期棉蚜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方法]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开展喷头类型与桶混助剂对啶虫脒防控棉蚜的影响试验。[结果]采用扇形喷雾技术防治棉蚜,当药量不变水量降低50%,处理棉蚜3 d后防效达95.2%,7 d后防效达98.6%;当药液中加入桶混助剂,药量降低20%时,处理棉蚜3 d后防效均大于97.1%,7 d后防效达100%。[结论]采用扇形喷头替代锥形喷头喷雾防治棉蚜,提高了药液的雾化效果,生产中可节省用水量50%。施药前添加桶混助剂显著降低了啶虫脒药液表面张力,可节省药量20%。  相似文献   

7.
《农药》2021,(7)
[目的]确定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配方。[方法]采用湿法研磨工艺,通过对粒径、黏度、分散性、析水率等指标检测,确定润湿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各组分的最佳配比。采用田间药效试验,验证对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确定了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配方的最佳配伍: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2%,虫螨腈10%,DSC-2006 2.5%,W-10 1.0%,4913 2.5%,乙二醇4.0%,黄原胶0.2%,硅酸镁铝0.7%,消泡剂QS-308 0.2%,去离子水补足至100%。该悬浮剂对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较好,使用量为18 g a.i./hm2对小菜蛾防治效果尤佳,药后3 d的防效为70.12%,药后7 d的防效为82.67%,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对照药剂。[结论]该配方制得的12%甲维盐·虫螨腈悬浮剂贮存稳定性好,分散性优,各项指标均符合检测要求,生物活性较高,为甲维盐和虫螨腈复配悬浮剂配方的研发提供参考数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含量的分散剂Morwet D-425对质量分数为10%溴虫腈悬浮剂的理化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湿式超微粉碎法制备10%溴虫腈悬浮剂,进行指标测定并对相对较优配方进行流变学行为研究.[结果]Morwet D-425的质量分数为1%时,悬浮剂物理稳定性指标较好,同时随着连续不同剪切应力的作用,悬浮体系表现出典型的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特征,流动曲线符合Ostward模型.[结论]分散剂与润湿剂的联合使用,对10%溴虫腈悬浮剂的物理稳定性的提高有较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勇  徐清华  姜雯  张欣悦  王斌  魏琨  余仲东 《农药》2023,(6):458-460+463
[目的]比较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21%噻虫嗪悬浮剂和25 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er)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室内点滴法和室外喷雾法比较了各药剂对天牛成虫的触杀效果和毒杀效果。[结果]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成虫具有更好的触杀效果和毒杀效果,分别在施药2、3 d后成虫全部死亡。[结论]22%噻虫·高氯氟微囊悬浮-悬浮剂对星天牛成虫防治效果表现出明显的增益效果,建议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高珍 《世界农药》2022,(9):37-40+45
为了研制有效防治瓜蚜的药剂,在室内采用喷雾法测定了氟啶虫酰胺、啶虫脒不同比例混配组合对黄瓜蚜虫的联合毒力,评价了最佳配比组合对蚜虫的田间药效。结果表明,氟啶虫酰胺与啶虫脒混配比例为5∶4(体积比)时,增效作用最显著。最佳配比混剂18%氟啶虫酰胺·啶虫脒可分散油悬浮剂使用剂量为30~37.5 g a.i./hm2时,对黄瓜蚜虫的防效达85%以上,建议在黄瓜蚜虫发生始盛期施药1次,可有效控制蚜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卢海博  万树青 《农药》2012,51(7):539-542
[目的]研究黄皮甲醇提取物对稗草的除草活性及其除草有效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分离及活性跟踪的分离方法。[结果]生物测定结果表明:黄皮甲醇提取物对油菜、萝卜和稗草有很好的生物活性,表明其有效成分为anisolactone和2’,3’-epoxyanisolactone,暂定为黄皮素内酯Ⅰ和黄皮素内酯Ⅱ。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在80 mg/L时,对稗草根长、茎长和鲜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为96.00%、84.71%和89.85%。且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达到0.99以上。[结论]黄皮甲醇提取物对稗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12种农药对油茶炭疽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志华  束庆龙  程义明  胡娟娟  文佳 《农药》2012,51(4):304-306
[目的]通过室内试验筛选出可有效防治油茶炭疽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的抑菌作用,并得到了12个毒力回归方程及抑制有效中浓度(EC50)。[结果]12种杀菌剂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毒力最强的为10%苯醚甲环唑WG,EC50值为47.8630 mg/L;21%硅唑多菌灵SC、25%咪酰胺EC次之,EC50值分别为97.7232、125.8925 mg/L;100%硫酸铜结晶和70%代森锰锌WP的毒力最差。[结论]10%苯醚甲环唑WG、21%硅唑多菌灵SC以及25%咪酰胺EC均可有效抑制油茶炭疽病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3.
[方法]通过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0种杀菌剂对引起甘薯黑斑病的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Ellis and Halsted)的毒力及部分药剂混配的联合毒力。[结果]粉唑醇毒力较高,其EC50值为0.0654 mg/L;其次为氟硅唑,EC50值为0.1508 mg/L;异菌脲、三唑酮、霉灵的EC50值在1~10 mg/L之间,抑菌活性高于甲基硫菌灵。联合毒力的测定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与百菌清质量比2∶1的配比、甲基硫菌灵与粉唑醇质量比2∶1的配比、百菌清与粉唑醇质量比5∶1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强。[结论]为筛选防治甘薯黑斑病的杀菌剂提供了毒力测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啶磺草胺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8 250 mm×4.6 mm(ID)不锈钢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体积比65∶35)为流动相,流速为0.7 mL/min,在280 nm波长下,对啶磺草胺进行定量测定。[结果]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定量检测限(LOQ)为230 mg/L,称量范围为240~4 000 mg/L,标准偏差为0.013 0,变异系数为0.177%,回收率为101.7%~102.4%。[结论]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啶磺草胺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刘德坤  张翠  杨石有  吴祖建  吴刚 《农药》2012,51(8):581-583
[目的]建立了在同一液相色谱条件下测定多杀菌素和毒死蜱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甲醇-乙腈-0.05%乙酸钠溶液(体积比45∶45∶1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使用Amethyst C18-H色谱柱,紫外波长检测器,柱温为20℃,选择250 nm为检测波长进行检测。[结果]方法对于多杀菌素和毒死蜱组分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0541、0.070 1,变异系数为0.621%、0.578%,平均回收率为97.45%、100.03%,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0.999 7。[结论]该方法具有简便、快捷、分离效果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线性关系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程科  毕云枫  沈明浩 《农药》2012,51(4):261-263
[目的]将白腐菌Coprinopsis cinerea okayama 7#130漆酶对三嗪类农药莠去津的降解条件进行了研究。[方法]向纯漆酶溶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莠去津溶液进行降解反应,采用HPLC测定其含量,计算降解率。利用Box-Behnken设计对影响降解此农药的关键因素进行优化。[结果]经Design-Expert软件二次回归分析,得到莠去津降解的最适条件:pH值为6.9,温度为38.3℃,反应体系体积为5.3 mL,转速为186 r/min。在此条件下,莠去津降解率响应预测值为52.41%,验证值为52.32%。[结论]最适条件下的降解率提高了10%~15%,这为降低莠去津对环境的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试验筛选出10%毒死蜱颗粒剂的优惠配方和连续化加工工艺.[方法]以天然颗粒为载体,采用吸附法工艺,研究该制剂的配方组成、加工工艺和设备选型.[结果]试验产品质量稳定合格,流动性好,(54±2)℃、14d毒死蜱分解率≤5%,破碎率≤10%.[结论]在试验选定的配方条件下,所选的加工设备可以实现加工工艺连续化,各项技术指标符合颗粒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烯菌核利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凯  李增和 《农药》2012,51(1):42-43,59
[目的]建立一种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乙烯菌核利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使用Eclipse XDB C8色谱柱,以乙腈-水(体积比80:20)为流动相,流速为1 mL/min,在205 nm波长下对乙烯菌核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当乙烯菌核利质量浓度在1~50 mg/L范围内,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95;标准偏差为0.122,变异系数为0.126%,平均回收率为99.63%.[结论]方法快速、准确,适用于乙烯菌核利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叶艳明  于春睿 《农药》2012,(9):662-663
[目的]建立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异噁草松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Extend 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体积比35∶65)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为30℃,选择220 nm为检测波长进行检测。[结果]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9,标准偏差为0.11,平均回收率为99.4%。[结论]该方法分离效果好,具有高精密度和准确度及完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0.
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玉  甘炳春  隋春  魏建和 《农药》2012,51(3):215-217,221
[目的]掌握广藿香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该病害。[方法]采用平板培养法测定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平板对峙法进行药剂筛选。[结果]多主棒孢菌丝最适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适温度为28℃及最适pH值为6。完全光照或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室内药剂筛选结果表明: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的EC50值分别为0.1115、0.1594、0.1946 mg/L。[结论]50%咪鲜胺锰盐WP、80%代森锰锌WP和10%苯醚甲环唑WG具有较强的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