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欣赏与理解福克纳的杰作《喧哗与骚动》,文章采用普遍分析与典型例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小说题目的象征意义以及小说中基督教原型人物和意象的象征意蕴,揭示了福克纳对人、对社会,特别是对他自己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达到了对福克纳进一步了解、获得一种新认识的效果,对于欣赏和理解福克纳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张艺琼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91-92
比较研究顾长卫的电影《孔雀》和福克纳的小说《喧哗与骚动》,认为两者均采用多角度的叙述方式,有相似的家庭构造。实际上,这两部不同体裁、相同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都是对特定的社会环境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4.
黎小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31-132
《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是她的三个兄弟或热爱或怀念或仇恨的对象。对于昆丁来说,她是他要保护的家族荣誉的象征;对于班吉来说,她代表着母爱,是爱的神话;对于杰生来说,她是一种厄运的载体。福克纳通过凯蒂这一形象,写尽了他自己作为男人对各种女人(母亲、情人、女儿)的感情。 相似文献
5.
论福克纳短篇小说《夕阳》的不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1(12):125-127
借助沃尔夫冈·伊瑟尔有关文学文本和读者之间相互影响的理论,分析了福克纳独具匠心的叙述视角,探讨了作品中的空白对读者的启示意义,认为正是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造成了作品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同时揭示了"不确定性"在阅读过程中对读者形成个人见解和探寻小说深层主题意义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邹敏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9-110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在世界文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仅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意识流小说的发展,对于后世作家的创作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经验。作品中意识流技巧的应用主要从三个角度得到体现,即:异乎寻常的对位式结构、多视角与多种形式叙述的结合、混合型笔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意识流小说《喧哗与骚动》和《我弥留之际》,真实地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尤其是美国南方的社会动乱与精神危机,作者致力于小说的实验与革新,在小说中运用了新颖独特的创作技巧,他将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柏格森的“心理时间”学说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之中,在运用时空跳跃和表现混乱意识方面,福克纳自成一家,同时,福克纳还大胆地采用了多层次叙事、内心独自、自由联想和蒙太奇等手法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与意识活动。 相似文献
8.
杜海莉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
通过对巴尔扎克和福克纳这两个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讲述两种叙述方式的差异以及叙述方式和作品之间的联系,探讨不同时代小说创作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赵鑫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15-117
家族的历史是社会历史进程的一个缩影,从家族的兴衰可以透视民族、历史、文化、个人命运在时代发展中的变化。莫言的《丰乳肥臀》在叙事技巧、叙事结构上和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有诸多相似之处。通过分析比较中西方叙事小说的文化背景,探究人们在社会转型期心理结构的变化。两部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在大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主流意识形态下,凸显了个体生命的存在,深层次地挖掘了人性的深度。 相似文献
10.
王志明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20-121,124
福克纳的第一部代表作《喧哗与骚动》的发表略早于他的另外一部约克纳帕塔法体系中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押沙龙,押沙龙!》。福克纳在《押沙龙,押沙龙!》中运用变换的叙述视角、多重的叙述层次、混乱的叙述时间等复杂多变的叙事技巧,表现出较之于《喧哗与骚动》更为超前的小说叙述艺术,对以后小说的写作方法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玲玲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5):96-98
《喧哗与骚动》里刻画了三个康普生家的青少年在家族衰败之际艰难的人生之旅:昆丁固守旧道德不放;凯蒂努力冲破道德束缚,但冲过了头;杰生弃道德责任于不顾。他们的经历代表了没落南方贵族青年的求索之旅。 相似文献
12.
李顺春 《盐城工业专科学校学报》2004,17(3):52-55
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是一部充满象征意象和象征意义的现代小说。小说采用时序颠倒、多角度叙述、并列对照、意识流、神话模式以及象征隐喻等许多新的手法,表现内容与形式的一元化,揭示出死亡与失贞的主题。分析了《喧哗与骚动》中的象征意象及其象征意义,揭示了康普生家族及其所代表的旧南方的旧传统、旧秩序和旧制度的死亡这一中心主题。 相似文献
13.
王廷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22(7):68-71
庐隐是最早参加文学研究会的女作家。她的创作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尤其她的散文充满问题与思索。庐隐是个思想敏锐、见解新颖的作家,她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满腔的爱国激情。她的创作触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譬如妇女解放、人生价值、社会理想。她的创作动机喷涌着生命的原动力,其两面性的创作个性更独特而鲜明。 相似文献
14.
福克纳短篇小说<献给爱米莉的玫瑰>的女主人公爱米莉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悲剧形象.父亲的专制,杰弗逊小镇的保守、矛盾,以及时代的错位造就了爱米莉的畸变以及死亡. 相似文献
15.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代表作。表面看来,整个故事充满绝望、暴力与死亡,其实,福克纳更想表达的是人类经受了种种悲剧、打击和磨难后顽强地生存下来的精神———人的灵魂不但没被摧垮而且还会不朽。本文通过对其作品第四部分中迪尔西及其形象的探讨和解读对富有怜悯、牺牲和耐劳之心的黑人女仆迪尔西进行了阐述,认为迪尔西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人类生存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16.
邵春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2013,(2):70-71
福克纳的小说真实地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社会人们价值观念的变化以及随之而来的精神危机。同时,福克纳致力于小说体裁的革新与实践,大胆地尝试意识流和多元叙事角等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这种努力极大地丰富了美国现代主义小说创作,为探索小说的艺术形式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吴文权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7):122-125
《沉沦》与《迟桂花》是郁达夫前后期的两部代表性小说,这两部作品反映出作者不同的写作风格。《沉沦》的价值体现为作者的时代性使命感,大胆探索人的欲望与传统伦理的冲突,而非文学本身;而《迟桂花》更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学美感。用比较的方法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对郁达夫两部作品的地位进行价值重估。 相似文献
18.
云得煜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4):54-58
威廉·福克纳的长篇小说一直以来备受推崇,然而他的短篇小说却始终没有被较为系统地分析,也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本文将从福克纳的三部短篇小说《烧马棚》、《那傍晚时的太阳》和《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入手,对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研究进行一个尝试,借用福柯的权力理论分析和解读福克纳短篇小说中的权力关系。这些权力关系分别在家族和社会道德、男性与女性、上层社会与底层社会三个层面有比较丰富的表现,对主体的生活和命运产生影响。一方面这些权力直接束缚着主体,另一方面主体又主动接受这些权力的束缚。各种权力关系和在其影响下的主体,构成了福克纳的约克纳帕塔法地区不可分割的风景。 相似文献
19.
郁士宽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16(6):92-94
抒情小说是现代小说的一种新样式,郁达夫先生创作的《迟桂花》就是抒情小说的典范。从对小说整体分析发现,那优美的、富有抒情色彩的景色描写,洞察入幽、感情深挚的人物刻画以及自由、松散的结构形式,都贯彻小说的始终,构成了作者与众不同的抒情风格,成为这一时期独具特色的抒情小说。 相似文献
20.
张秋蘋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24(3):119-120
历史小说在创作中时常处于一种两难境地.高阳在艺术创造与客观真实之间找到了历史小说特有的"实中求虚,虚中见实"的创作方法.以<胡雪岩全传>为例,着力分析高阳的创作手法,即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材展开艺术的想象,是历史化的小说,而不是历史,不是对历史事实的重新忆述.而这一点正是当代学者评判和分析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正确的标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