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剂量即~(60)Co γ线、中子及X射线照射正常人血后,以丝裂原PHA、ConA、LPS及PWM诱导血内淋巴细胞体外培养转化实验,研究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损伤效应。实验用~3H-TdR、~(14)C-UR及~(14)C-缬氨酸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示踪技术,观察不同丝裂原诱导人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动态;电离辐射对细胞内DNA、RNA及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并比较其辐射损伤效应。结果:(1)不同丝裂原诱导的正常人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特性各异,分属不同的淋巴细胞亚群。(2)实验以DNA及蛋白质合成中,放射性同位素参入CPM值为指标,观察到ConA、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亚群,其辐射损伤效应大于LPS、PWM诱导的B淋巴细胞。(3)淋巴细胞受中子照射后的损伤效应大于γ射线及X射线照射。(4)不同丝裂原诱导的正常人血麻巴细胞亚群,受照射后其细胞DNA链断裂修复能力愈强,该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就愈低。  相似文献   

2.
人血体外培养,分别用美洲商陆丝裂原和脂多糖激活,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掺入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实验显示了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具有促进LPS对B淋巴细胞的激活效应。当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受1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这种促进作用明显减小。当PWM和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时,如果其中一种事先受10 Gy~(60)Coγ射线照射,其~3H-TdR掺入即显著降低,反映协同功能消失,尤其是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受照射影响更严重。鼻咽癌病人受~(60)Coγ射线治疗后,LPS激活的淋巴细胞掺入接近正常水平,而PWM激活的淋巴细胞掺入则明显降低,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对LPS激活的淋巴细胞的刺激效应亦明显减小。本文提示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具有T辅助细胞的功能,它比LPS激活的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3.
人血体外培养,分别用美洲商陆丝裂原和脂多糖激活,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掺入法测定两种细胞的相互关系。实验显示了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具有促进LPS对B淋巴细胞的激活效应。当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受10Gy~(60)Coγ射线照射后,这种促进作用明显减小。当PWM和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共同培养时,如果其中一种事先受10Gy~(60)Coγ射线照射,其~3H-TdR掺入即显著降低,反映协同功能消失,尤其是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受照射影响更严重。鼻咽癌病人受~(60)Coγ射线治疗后,LPS激活的淋巴细胞掺入接近正常水平,而PWM激活的淋巴细胞掺入则明显降低,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对LPS激活的淋巴细胞的刺激效应亦明显减小。本文提示PWM激活的淋巴细胞具有T辅助细胞的功能,它比LPS激活的淋巴细胞辐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3H-TdR参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单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剂量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激活的细胞对射线的敏感性最低。三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单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相关,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细胞在37℃条件下能重接DNA断链,但重接不完全,重接后如经较长时间保温仍会发生再断裂,PWM激活的细胞重接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重接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3H-TdR掺入法研究ConA和LPS诱导后的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效应及其相互关系。体外实验说明ConA细胞具有激活LPS对B细胞的诱导作用。当ConA细胞受10Gy照射后~3H-TdR掺入明显下降,并失去激活作用。LPS细胞受照不能被正常ConA细胞所激活。两种细胞受照后混合培养出现ConA细胞对LPS细胞的抑制作用。应用琼脂扩散盒培养法反映辐射对两种细胞的效应更明显。 8例鼻咽癌病人接受一个疗程的~(60)Coγ线治疗后,其ConA细胞的掺入显著下降,失去激活B细胞的作用。LPS细胞不能被正常ConA细胞所激活。本实验提示Con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比LPS细胞高。  相似文献   

6.
使用单克隆抗体CD_4和CD_5,采用Panning法分离并获得B、CD_4~+和CD_8~+细胞亚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获得的细胞纯度分别是82.7%、90.4%和90.8%;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性,三者均达92%以上。用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CD_4~+、CD_8~+细胞,以及经过10Gy ~(60)Co γ线照射的ConA诱导的CD_4~+和CD_8~+细胞,进行匹配分组培养,~3HTdR参入法观察ConA CD_4~+和ConA CD_8~+细胞的抑制功能及其辐射效应。发现ConA CD_4~+和ConA CD_8~+细胞都有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10Gy的γ射线照射对两者的抑制功能没有影响。ConA CD_4~+细胞可以增强ConA CD_8~+细胞的抑制功能;反之,ConA CD_8~+细胞也可以增强ConA CD_4~+细胞的抑制功能;10Gy γ射线照射使两者的增强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用~3H-TdR掺入示踪技术,探讨白细胞介素2(IL-2)对辐射引起人血淋巴细胞增殖抑制的逆转作用。用~(60)Coγ射线体外照射人血淋巴细胞后,加入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和外源性IL-2常规培养,以淋巴细胞DNA中~3H-TdR掺入量的变化来衡量T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表明,1-40Gy剂量的γ射线照射均可引起T淋巴细胞增殖力抑制,40Gy剂量组增殖率只有27.6%;加IL-2后,1-10Gy剂量组的T淋巴细胞增殖幸均明显增加,提示IL-2有使受辐射损伤的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恢复的效应。  相似文献   

8.
采用~3H-TdR掺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这3种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细胞对射线敏感程度最低。3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3种细胞在37℃条件下能修复DNA断链,10min内修复很快,30min修复到高峰,但修复不完全,修复后DNA分子发生再断裂。PWM细胞DNA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采用~3H-TdR掺入法和羟基磷灰石层析法,比较了~(60)Coγ射线照射后PHA、ConA、PWM激活的人血淋巴细胞的转化、DNA链断裂及其修复。结果表明,受照后这3种细胞转化受抑,在0~8Gy范围内,剂量效应呈双相线性关系,其中PWM细胞对射线敏感程度最低。3种细胞受照后DNA发生链断裂,在0~30Gy范围内,与剂量呈线性关系,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受15Gy照射后,3种细胞在37℃条件下能修复DNA断链,10min内修复很快,30min修复到高峰,但修复不完全,修复后DNA分子发生再断裂。PWM细胞DNA修复率最高。淋巴细胞转化对辐射的敏感性可能与DNA断链的修复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掺入法研究PWM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体外或整体受照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三组实验:其一,PWM诱导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照后的功能变化;其二,PWM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照后的功能变化,以及鼻咽癌病人接受~(60)Coγ射线治疗后PWM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实验。以上三组实验都肯定了健康人PWM细胞能够激活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转化,反映了PWM细胞具有T辅助细胞的功能,在整体和体外受照,PWM细胞比LPS细胞对辐射更敏感,都受到显著抑制,而且在两种细胞的协同作用中,PWM细胞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应用放射性标记化合物掺入法研究PWM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以及在体外或整体受照后的变化规律,进行了三组实验:其一,PWM诱导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照后的功能变化;其二,PWM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受照后的功能变化,以及鼻咽癌病人接受~(60)Coγ射线治疗后PWM和LPS诱导的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实验。 以上三组实验都肯定了健康人PWM细胞能够激活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的转化,反映了PWM细胞具有T辅助细胞的功能,在整体和体外受照,PWM细胞比LPS细胞对辐射更敏感,都受到显著抑制,而且在两种细胞的协同作用中,PWM细胞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早期的临床工作是了解淋巴细胞的辐射剂量与效应关系,作为初期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对原子弹受害者的淋巴细胞也进行了远期效应的观察。实验室工作方面研究了淋巴细胞的活力、死亡率,玫瑰花结、细胞膜和DNA等分子的变化。染色体畸变,微核率及其相互关系的研讨也引起人们重视。 应用PHA、ConA、PWM、LPS分别激活淋巴细胞的各个亚群,研究其辐射效应。有关PHA激活的T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研究得较多。作者察觉PWM和ConA激活的淋巴细胞对辐射敏感,均减弱了辅助B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PHA激活的淋巴细胞受影响较轻,LPS激活的淋巴细胞变化最小。 单克隆抗体技术研究淋巴细胞亚群的进展为进一步研究淋巴细胞的辐射效应提供条件,可以了解辐射影响免疫功能的主要环节。 有的作者研究了各种病人的淋巴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以了解免疫方面存在的缺陷,还可作为制定辐射治疗某些白血病方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用2.5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照射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克隆抗体OKT_3~ 、OKT_4~ 和OKT_8~ 与淋巴细胞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以评价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OKT_3)、辅助T细胞(OKT_4)和抑制T细胞(OKT_8)的变化。然后加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IL-2对辐射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的逆转效应。结果表明,T细胞亚群受2.5Gy~(60)Coγ射线照射后,照射组与不照射组相比,OKT_3~ 、OKT_4~ 和OKT_8~ 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OKT_4/OKT_8的比例升高,这说明OKT_8细胞减少最多。当加入IL-2继续培养96h后与在同样条件下不加入(IL-2)的平行样本相比,其各群体的细胞荧光标记阳性百分率均明显增加。实验结果发现,IL-2可以使辐射损伤淋巴细胞的膜抗原恢复,对淋巴细胞的群体进行调节,使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使用单克隆抗体CD_4和CD_8,采用Panning法分离并获得B,CD_4~ 和CD_8~ 细胞亚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获得的细胞纯度分别是82.7%,90.4%和90.8%;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性,三者均达92%以上。~3H-TdR掺入法比较ConA激活的CD_4~ 和CD_8~ 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发现两种细胞都含有辐射敏感和抗性两个组分,在辐射敏感成分中,两者的辐射敏感性相同,而在辐射抗性成分中,ConA CD_4~ 细胞更不敏感。用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ConA诱导的CD_4~ ,CD_8~ 细胞,以及经过10Gy~(60)Coγ射线照射的ConA诱导的CD_4~ 和CD_8~ 细胞,进行匹配分组培养,~3H-TdR掺入法观察ConA CD_4~ 、ConA CD_8~ 细胞的抑制功能及其辐射效应。发现ConA CD_4~ 和ConA CD_8~ 细胞都有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照射对两者的抑制功能没有影响。ConA CD_4~ 细胞可以增强ConA CD_8~ 细胞的抑制功能;反之,ConA CD_8~ 细胞也可以增强ConA CD_4~ 细胞的抑制功能,照射使两者的增强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用2.5Gy的~(60)Coγ射线照射外周血淋巴细胞,在照射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单克隆抗体OKT_3~ 、OKT_4~ 和OKT_8~ 与淋巴细胞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以评价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总T细胞(OKT_3~ )、辅助T细胞(OKT_4~ )和抑制T细胞(OKT_8~ )的变化。然后加白细胞介素-2(IL-2),观察IL-2对辐射损伤T淋巴细胞亚群的逆转效应。结果表明,T细胞亚群受2.5Gy~(60)Coγ射线照射后,照射组与不照时组相比,0KT_3~ 、OKT_4~ 和OKT_8~ 细胞数均明显减少,且OKT_4/OKT_8的比例升高,这说明OKT_8细胞减少最多。当加入IL-2继续培养96h后与在同样条件下不加入(IL-2)的平行样本相比,其各群体的细胞荧光标记阳性百分率均明显增加。实验结果发现,IL-2可以使辐射损伤淋巴细胞的膜抗原恢复,对淋巴细胞的群体进行调节,使T淋巴细胞各亚群的细胞数目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使用单克隆抗体CD_4和CD_8,采用Panning法分离并获得B,CD_4~ 和CD_8~ 细胞亚群。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获得的细胞纯度分别是82.7%,90.4%和90.8%;台盼蓝拒染法测定细胞活性,三者均达92%以上。~3H-TdR掺入法比较ConA激活的CD_4~ 和CD_8~ 细胞的辐射敏感性,发现两种细胞都含有辐射敏感和抗性两个组分,在辐射敏感成分中,两者的辐射敏感性相同,而在辐射抗性成分中,ConA CD_4~ 细胞更不敏感。用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ConA诱导的CD_4~ ,CD_8~ 细胞,以及经过10Gy~(60)Coγ射线颜射的ConA诱导的CD_4~ 和CD_8~ 细胞,进行匹配分组培养,~3H-TdR掺入法观察ConA CD_4~ 、ConA CD_8~ 细胞的抑制功能及其辐射效应。发现ConA CD_4~ 和ConA CD_8~ 细胞都有抑制LPS诱导的B淋巴细胞转化的功能,照射对两者的抑制功能没有影响。ConA CD_4~ 细胞可以增强ConA CD_8~ 细胞的抑制功能;反之,ConA CD_8~ 细胞也可以增强ConA CD_4~ 细胞的抑制功能,照射使两者的增强效应消失。  相似文献   

17.
用三株单克隆抗体(McAb):T_4、T_8和HI_(43)研究不同剂量~(60)Coγ线照射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辐射效应;玫瑰花环法分离T、B淋巴细胞;T_4McAb标记淋巴细胞,经细胞亲和层析得到T_4~ 和非T_4~ (即去除了T_4~ 亚群的淋巴细胞)细胞。部分T、B、T_4~ 和非T_4~ 细胞接受10Gy~(60)Coγ线照射,随后各种细胞匹配分组配养,以~3H-TdR掺入法观察PWM对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激活功能及(60)Coγ线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T_4~ 、T_8~ 和HI_(43)~ 细胞受到0.1Gy(60)Coγ线照射后即刻(1小时之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就可呈现非常显著的辐射效应,T_8~ 和HI_(43)~ 的辐射敏感性高于T_4~ 亚群。T、B淋巴细胞均可被PWM所激活,后者强于前者;PWM对B和非T_4~ 细胞激活作用相当,唯T_4~ 细胞最弱。T细胞和T_4~ 细胞与B细胞均有协同作用。前者与B细胞的协同作用更大。当T、T_4~ 细胞或B细胞受到10Gy(60)Coγ线照射后,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消失。非T_4~ 细胞与B细胞既无协同作用也无抑制作用。受10Gy(60)Coγ线照射后,T_4~ 亚群~3H-TdR掺入CPM减少没有B和非T_4~ 细胞严重,后二者差别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3组实验研究锂与淋巴细胞在调节造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淋巴细胞对不同丝裂原呈现出4种反应,淋巴细胞对PHA和ConA的反应性均增高;对PHA的反应性增高,对ConA的反应性则降低;对ConA的反应性增高,对PHA的反应性降低;对两种丝裂原的反应性均降低。患者血清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抑制与淋巴细胞反应类型无明显关系。实验还发现锂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导CFU-S的增殖与分化。锂对T淋巴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尤其对T_a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控制T_a细胞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3组实验研究锂与淋巴细胞在调节造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淋巴细胞对不同丝裂原呈现出4种反应,淋巴细胞对PHA和ConA的反应性均增高;对PHA的反应性增高,对ConA的反应性则降低;对ConA的反应性增高,对PHA的反应性降低;对两种丝裂原的反应性均降低。患者血清对正常淋巴细胞转化能力的抑制与淋巴细胞反应类型无明显关系。实验还发现锂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导CFU-S的增殖与分化。锂对T淋巴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尤其对T_s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以控制T_s细胞对造血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三种比例的中子(~90%、~50%和~15%)和γ射线混合照射及单纯~(60)Coγ射线照射诱发离体人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在这四种照射条件下,双着丝粒体和环、无着丝粒体、总畸变和畸变细胞都随剂量增加而增多,而且中子比例愈高,诱发染色体畸变的效应愈强。中子和γ射线混合照射诱发双着丝粒体和环的 RBE 值不是恒定的,它随剂量减小而增加。高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后,双着丝粒体和环与剂量的关系为 T=5.33×10~(-3)D~(1.08);中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9.03×10~(-4)D~(1.29);低比例中子-γ射线混合照射时为 Y=1.52×10~(-4)D~(1.55);~(60)Coγ射线照射时为 Y=0.38×10~(-4)D~(1.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