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广西轻工业》2018,(4):143-145
"工作室"教学模式能够引领学生在实践中领悟专业知识,收获实训经验、掌握专业技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更好培养创新性人才,以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风景园林专业为例,构建以"品牌战略+精品意识"为研修宗旨的应用型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打通式"的"工作室"课程体系,打造"概念设计到文案制作、项目驱动到工作体验"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教学模式引领学生组建多个创新团队完成创新项目,与多个设计公司和企业进行合作,在多项省市级比赛、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2.
《广西轻工业》2019,(3):154-155
专业技能竞赛的结果是考核和衡量学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学校打造专业品牌和专业知名度的检验标准。为此,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技能竞赛这项工作。本文拟从专业技能竞赛的标准、内容指导、团队组建、竞赛心里素质培养以及竞赛保障等方面来探讨"以技能竞赛为导向提升食品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的问题,希望通过探讨形成共识,促进专业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广告设计工作室为例,从工作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学生选拔方式、运行实施和实施重点等几个方面探讨其运行方式,并探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项目化课程教学资源和"三能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拟为提高教学质量,积极推动专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互联网广告设计人才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4.
“服装工作室”的兴起和发展 “服装工作室”的出现,最早是由一些专业服装设计师完成的。这些人大都是从专业学校毕业,又在较大的公司工作过数年,积累了一些经验。而这些人中很大一部分又都是年轻人,有想法,在单位得不到发挥,于是最终就想方设法开办自己的服装设计室,为一些没有设计能力的小型服装厂设计自己的服装,从中赚取设计费。  相似文献   

5.
产婵 《广西轻工业》2009,25(9):162-163
"工作室"教学模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与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文章从构建工作室教学的必要性入手,对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工作室教学是理论联系实践授课的一种形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探索和理解,又注重与行业需求之间的渗透。我国的台湾实践大学服装专业创办较早,在实践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操能力,促进师生互动交流。通过对我国台湾高校服装专业工作室教学形式研究,分析其教学形式的特点,阐述对大陆高校服装与专业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孙迁清  史居航 《中国食品工业》2023,(12):100-101+105
与传统学徒制相比,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协同的新模式,学生不仅能够在学校学习烹饪工艺、与营养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烹饪技术,通过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促进,学生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养还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与此同时,有了校企双主体的育人机制,还能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同时促进烹饪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性发展。基于此,本文进行了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史现素 《西部皮革》2023,(23):78-80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方面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目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教学模式普遍较为传统,信息化程度低,且技能大师工作室间相互独立,缺乏有效的交流与合作。文章分析了中职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基本现状,阐述了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具体运行过程,包括校企合作共建、教学实施、管理及考评等环节。在此基础上,重点探讨工作室的建设成效及实践情况,旨在为中职院校提升该专业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综合素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服装专业教育既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又注重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服装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的创新模式能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地结合,更加有侧重地培养学生。通过对服装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教学模式探讨,提出服装教学中服装工作室与教学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发展与革新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教育课程的思路,探讨应用型本科院校产学研发展与企业、社会创新合作的新模式,促进应用型本科教育服务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并服务于地方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温浩 《家具》2012,(3):30-35
家具设计在广州美术学院已经发展到了第七个年头。2011年9月,工业设计学院开始了课题制教学改革,将原家具设计专业改变为家具设计工作室。我和三位开创家具设计专业的老师丁嘉明、徐岚、张欣琦成为这个工作室的负责老师。我们四个都是典型的"家具佬",对家具有着超乎一致的热爱和执著,我们希望带领学生回到  相似文献   

11.
沈悦  虞建中 《广西轻工业》2009,25(8):151-152,178
高职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不能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需要我们不断地进行比较与探索,以培养出适应企业、行业对高技能设计人才需求的学生。就设计工作室、少教多学、设计表达、寓教于乐、顺应潮流等方面对几所院校的模式做了比较,并提出了适合自己专业特色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李克兢  田合伟 《纺织教育》2012,27(4):309-310,318
导师工作室人才培养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人才培养制度,通过对学生进行岗位培训、专题培训及课题项目培训,实现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导师工作室培养体制有利于提高学校专业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并实现学校和企业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3.
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艺术设计方向的教育模式依然是以理论教学为主,这就必然造成了间接获取知识而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的现象。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校艺术与设计系在专业教师及学生的课余时间,利用系内教学资源,成立了教学辅助工作室,分别有漆画、环境艺术、立体造型、油画、动画等几个工作室,经过一年以来的实践,已经初步具备了能够完成室内装饰方案设计、室内配饰设计、浏览动画设计等设计活动的能力。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为实践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各类眼视光工作室(验光师工作室)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既有依托企业和组织,以本单位技术领军人物或学术带头人个人名义设立的专业工作室,也有部分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资深专业人士以个人名义设立且独立运行的眼视光工作室。这些背景不同、形态各异的工作室,既是行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者。作为行业专业领域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眼视光工作室各自不同的特点、发展路径、未来走向值得行业人士关注。  相似文献   

15.
本课题从专业课程建设与学校品牌活动建设的融合角度进行研究,通过举办国际大学生时尚设计盛典品牌活动深入推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并在课程项目教学、教学资源建设、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教学活动多元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形成了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建设与学校品牌活动建设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极大推动了燕京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各专业的全面...  相似文献   

16.
"USP"(独特的销售主张)是广告中有一个重要概念,如果一个品牌或产品具备这个USP,则容易在同类产品或品牌中脱颖而出,不仅能让消费者迅速记住,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更能有效促进销售。当今高职院校因为在学校性质、定位、专业设置等方面同质化严重,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打造学校的独特品牌,在学生、企业、和社会中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学生报考、企业合作的首先,就成为当下高职院校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文章试图从广告中USP的角度,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建设,来探讨高职院校品牌差异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服装设计专业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学习之后,面对的是马上就要走入社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毕业设计作为服装专业学生在学校期间学习的总结,也是对教师教学成果的一种展示。通过以系列服装设计为主题的毕业设计,能够培养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创意思维能力,以后在款式设计中能用独特的视觉角度捕捉市场卖点,并且能为今后从事设计工作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18.
艺术设计工作室制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模式,"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是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基本保障。通过对艺术设计工作室制内涵的分析,发现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即为一是理论结合应用的教学能力,二是专业技术能力,三是指导实践的能力,四是职业引导能力。研究为艺术设计工作室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的培养、评价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走校企合作之路是中等职业学校服务社会和促进自身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奉化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服装专业通过寻找合作点、拓宽合作内容以及加强合作教育教学改革等方式,积极探索和实践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专业发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赛促学"对服装与服饰设计教学进行改革研究。以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围绕舞台,培养人才"的办学思路为例,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通过参加校、市和国家的各种不同的设计比赛,展示教学成果,着力打造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服务。也努力为演艺剧团、演艺公司、婚纱摄影公司、形象设计工作室和服装造型设计工作室等单位输送高端专业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