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在二维地震资料处理过程中 ,DMO处理仍然沿用传统的做法 ,即在获得共反射点道集后 ,仍采用共中心点道集的时距曲线方程进行速度分析。因此 ,获得的速度分析结果低于介质的均方根速度。针对这种情况 ,本文对二维情况下共反射点道集的速度分析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导出了可直接用于进行 CRP道集速度分析的时距关系方程式 ,从而为 DMO后的速度分析及其动校正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当地下界面存在倾角时,地面上同一共中心点道集中记录到的反射波并不是来自界面上的同一个反射点,而是来自界面上的一个反射段,用这样的共中心点道集直接进行动校正叠加也就无法实现真正的共反射点叠加,从而严重影响了倾斜反射波在水平叠加剖面上的成像质量。而MO就是将非零炮检距地震记录转化为自激自收地震记录,保证在任何地层倾角的情况下都能实现共反射点叠加的一种重要技术。我们将看到:在地层倾角较大的情况下,对于一些大炮检距地震记录在叠加前应尽可能作DMO处理,以消除非零炮检距地震道由于地层倾角而产生的时差,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平叠加剖面的质量。而且DMO还能消除地层倾角对叠加速度的影响,从而使得叠加速度更接近均方根速度,提高速度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宽方位角地震勘探在岩性和方向裂缝性地区的应用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宽方位角相对窄方位角,其叠加速度随方位角和地层倾角变化而变化,一个综合速度不适合共面元道集中的所有地震道;对于倾斜地层,共面元中心点来自地下较大范围的反射点,常规的基于双曲线动校正理论的水平叠加技术有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宽方位角地震资料处理时,用倾角一方位角旅行时间校正法可以校正视倾角引起的时差,提供一个不受倾角影响的共面元道集进行速度分析和剩余静校正;速度分析时采用视各向异性动校正技术,解决常规NMO出射角超过35。时引起的大偏移距校正过量问题,为DMO提供一个准确可靠的地层均方根速度;采用时间一空间域的克希霍夫求和三维DMO,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道集,然后叠加得到接近零偏移距的叠加剖面,叠后采用三维扩展STOLT偏移;最后进行方位角速度打描、叠加、偏移,识别地层方向特性和方向各向异性。针对宽方位角的有效处理措施在准噶尔盆地阜11井含油区的应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经过DMO处理可实现地震数据共中心点道集的叠前部分偏移,消除对倾斜反射层反射点的模糊,完成向零炮检距道集的转换,使倾斜反射层的叠加效果得到有效的改善。因此,DMO处理已逐渐成为常规的处理手段。目前,有关DMO的实用处理,主要依据下面两种提法。  相似文献   

5.
速度、零偏移距剖面和DMO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回顾几种目前流行的DMO处理的基础上,论证了使用常规计算方法在常规CMP道集上就能实现对DMO处理的各项要求,其中包括倾斜界面条件下均方根速度近似值的确定和零偏移距剖面的构组。此外,本文还深入分析了CMP道集的时间方程,提出使用径向CMP道集数据计算均方根速度的近似值和地层倾角;使用横向CMP道集数据以一次动校求取零偏移距剖面,二次动校求取均方根速度近似值。模拟数据计算证明,这些方法的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6.
实现最佳零炮检距地震照明成像——CRS叠加之几何阐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零炮检距剖面是地震反射成像过程中重要的中间成果,常规处理中的共中心点(CMP)叠加的目的正在于此。当地层倾斜时,CMP道集发生反射点弥散,CMP叠加无法得到正确的零炮检距(ZO)剖面。在这种情形下,只有实施NMO/DMO叠加或沿着共反射点(CRP)轨迹进行叠加才能达到偏移到零炮检距(MZO)的目的。根据共反射面元(CRS)叠加理论,CRS叠加面是反射点附近一个邻域内CRP轨迹的集合,所以沿CRS叠加面应能得到最好的零炮检距剖面。以几何描述的方式,在常速介质假设下通过图示定性描述CRP与CRS叠加之间,NMO/DMO叠加、叠前深度偏移(PreSDM)与CRS叠加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7.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的共同起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DMO和叠前时间偏移对于改善速度分析及叠加效果,最终提高剖面成像质量都是很有用的工具,一般在共偏移距道集中进行。其实现方法有多种,如等价偏移距方法(equivalent offset migration,Bancroft et al,1994)、DMO PSI(prestack imaging)方法(Gardner,1986)和非成像的炮集偏移(non-imaging shot-record migration,Berryhill,1996)等。这些方法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用一个新定义的偏移距替代原来的偏移距。在每一种方法中,成像过程都归结为以新偏移距定义的共反射点双曲线型时-距关系上的动校正。本文中,我们证明了不同方法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有其共同起点--双平方根算子,说明它们在原理上是等价的;最后我们提出了基于波动方程的DMO和叠前时间偏移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Fowler常速迭加DMO理论,根据给定的速度将共中心点的地震道记录进行动校正和共中心点迭加,然后通过在频率波数域的速度变换实现DMO倾角校正,获得常速迭加DMO结果,这是一种速度估算。最后在常速迭加DMO数据体的速度道集上制作速度谱,将这种速度估算以能量谱的形式显示出来,获得精确的均方根速度。  相似文献   

9.
角道集与偏移距道集在表象微分优化中的等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鹏  William W.Symes 《石油物探》2007,46(6):565-568,625
在偏移速度分析中,地下散射角度共成像道集(简称角道集)有清晰的物理意义。地下偏移距共成像道集(简称偏移距道集)是角道集在逆Radon变换下的对偶量。从一次反射的正演模型人手,探讨了偏移距道集的物理意义,重点阐述了偏移距道集与角道集在表象微分优化中动力学上的等价性。这一等价性是偏移距域表象微分偏移速度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提取与叠加成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基于共成像点道集的速度分析是速度分析方法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共成像点道集有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炮域共成像点道集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等。在复杂地区,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和炮域共成像点道集存在运动学和动力学假象,而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则有效地克服了这个问题。首先分析了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的特性,讨论了如何较准确地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然后分别利用单平方根算子和双平方根算子波动方程偏移方法提取了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接下来应用插值法将偏移距域共成像点道集投影到角度域,生成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最后进行了角度域叠加成像。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与常规波动方程偏移方法相比,角度域叠加成像能够改善局部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