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基于可拓学理论的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拓学作为一种处理不相容问题的新理论。在工程领域正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利用该理论建立了地下矿山采场顶板稳定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对大厂铜坑矿92号矿体实际采场顶板稳定性进行了评价。通过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权重及关联度的计算,取得了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证明了可拓学理论在复杂的岩体工程评价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隧道火灾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严重破坏衬砌,及时对衬砌结构的损伤状况做出合理的判断,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现实意义.首先,基于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构建隧道火灾后衬砌损伤等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了损伤衬砌的物元模型.其次,应用简单关联函数确定权重,避免了实际工作中主观因素的影响.最后利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残余抗压强度系数、衬砌截面的烧伤率、衬砌截面的完好率作为衬砌损伤评价的因子,对8个典型工况下的损伤衬砌进行了可拓性综合评价,得到了各工况下的衬砌损伤等级及损伤等级的变量特征值,从变量特征值中可以看出偏向另一类的程度.与其它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衬砌损伤的等级,证明可拓学理论应用于火灾荷载作用下的衬砌损伤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为准确合理地对地下矿山岩爆危险等级进行评价,考虑岩爆发生的岩石力学条件和岩土工程环境对其造成的影响,选取3个主要影响岩爆发生的因素:岩石的应力集中系数σI/σc、脆性系数σc/σt和能量指数Wet,在传统物元可拓分析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岩爆危险性等级评价熵权物元可拓模型。根据20座矿山的实测数据和实际岩爆发生情况,确定岩爆评价影响指标体系,计算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应用熵权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根据关联度最大识别原则,判定岩爆危险等级。该方法用于厂坝铅锌矿岩爆危险等级评价中,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评价结果与实际岩爆发生较为符合,进一步说明了该方法的实用性和合理性,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是1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单因素评价指标之间的矛盾不相容问题普遍存在,为解决此类问题,综合考虑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多种因素,建立了用于边坡稳定性评价的物元-可拓模型,该模型是利用边坡稳定质量等级和影响因素构造边坡稳定性综合评价的经典域和节域物元,最终通过关联函数建立了用于边坡稳定性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模型,有效地解决了此类矛盾不相容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提出了基于风险评价的隧道不良地质综合超前预报技术,该法首先运用地质学和模糊数学理论对隧道各区段进行灾害风险评价,结合各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针对不同等级等区段归纳出所对应的综合预报方案,为准确及时预报隧道掌子面前方不良地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高速公路穿越煤矿老采空区的工程案例逐渐增多,如何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是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的关键问题。为此,以武云高速为例,首先选取6大因素、19个因子,构建了II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其次综合采用标度法和特征向量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而后结合德菲尔法和散点图法分析研究区域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度,最后对武云高速建设场地的稳定性进行评判。评判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处于基本稳定状态,通过采取简易抗变形设计即可保证武云高速公路的运营安全。研究成果丰富了煤矿老采空区上方高速公路建设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具有广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采取架设木垛及喷注浆等加固措施,提高了在地质异常破碎老空巷道附近新掘巷道的支护效果,提高了社会及经济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金属矿地下采空区探测、处理与安全评判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我国大多数金属矿山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地下采空区,且隐患较多,严重危及矿山安全生产.采空区探测方法目前主要有:高密度电阻率法、地震映像法、探地雷达法以厦激光3D法等,采空区处理可以采用尾砂肢结充填法和地表强制崩落法,利用微震监测系统可对采空区的异常行为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岩石力学理论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合我国一些金属矿工程实例研究,提出了地下采空区顶板稳定性的综合安全评判方法.为了确保有复杂地下采空区的金属矿山的安全开采,建议建立对采空区从探测,监控,处理到数字化安全评判的一体化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在老采空区上方建设高速公路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基稳定性评价方法,将由开采引起的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与地基载荷的传递深度等因素相结合,作为路基稳定性的标准,并对评价出的结果给出了一定的治理方法。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对上部为Ⅴ级围岩、下部为Ⅱ级围岩的典型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确定以拱顶最大沉降量和能够反映隧道破坏本质、具有严格力学依据的安全系数作为评价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双重指标;然后通过数值模拟,对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自稳性进行了研究;并根据围岩自稳曲线,进行组别划分,进而建立了典型上软下硬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量化评价标准。研究成果对复合地层隧道围岩稳定性分级标准制定起到了细化和补充作用,可为上软下硬复合地层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前,深部采空区治理多采用地面垂直钻探技术,与定向钻探技术相比,前者工程量大,有效注浆段小,探查治理成本高,特别是城市近郊地区,涉及临时用地问题,协调难度大。结合工程实例,从定向钻孔的工艺参数、轨迹控制、注浆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方面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定向钻探技术在深部条带采空区探治过程中应用效果良好,能够满足工程需要,技术经济效果明显,对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