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王迪 《煤矿机械》2023,(5):138-139
针对综掘工作面迎头粉尘无序扩散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伞状气幕装置,采用3级斜向出风的结构形成多级伞形气幕阻止粉尘的扩散。通过数值模拟,得到有、无伞状气幕装置情况下的综掘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伞状气幕对迎头粉尘起到了较好的控制作用,高浓度粉尘被压制在迎头20 m范围内。通过现场应用,综掘工作面的降尘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60%和5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丁集煤矿开拓一区生产一队,为降低岩巷综掘工作面粉尘,在EBZ 200H型综掘机第二运输机上,配套安装了一台KCS-220型除尘风机。经使用,能有效降低工作面粉尘,但除尘效率不高,为此,对其进行了改进,在迎头正压风筒出风口处加装风流扩散器。  相似文献   

3.
根据综掘工作面的实际情况,结合气固两相流动理论,建立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的数学模型。采用流体力学软件,对综掘工作面的粉尘浓度分布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压入式通风情况下,工作面附近流场稳定性差,粉尘随风流扩散不易沉降,在离工作面50m范围内粉尘浓度较大;采用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方式后,粉尘在未完全扩散前被抽除,防止向巷道扩散,具有较高的除尘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晋华宫矿8709回风顺槽综掘工作面压入式通风下迎头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提出了采用长压短抽的通风系统来降低迎头煤尘浓度,并对风筒的最优布置高度进行研究。在采取了综合降尘措施后,现场实测综掘机司机处全尘和呼尘降尘率达到74.9%、78.1%,降尘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综掘工作面采用控风技术控制迎头供风量,合理确定防尘器吸风量及安设位置,并利用开口器在巷道纵向形成一道风墙,可有效杜绝了含尘风流外溢,最大限度将掘进产生的粉尘通过除尘器进行降尘,有效解决粉尘对作业人员特别是综掘司机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大风量双压风筒综掘巷道具有产尘强度大、粉尘分散度高、巷道风速大等特点,严重威胁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和矿井安全生产。为降低大风量综掘巷道粉尘浓度,基于CF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双压风筒综掘巷道物理结构,采用DPM模型,重点研究了单抽双压式通风下抽风筒入风口与巷道迎头之间的距离对掘进工作面粉尘运移规律的影响,分析了大风量双压风筒下长压短抽通风方式对司机位置作业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持双压风筒出口距巷道迎头为4、5 m,压入风量为1 200 m3/min条件下,当抽风筒入口与巷道迎头之间的距离为8 m时,司机位置粉尘浓度为30~90 mg/m3,作业环境最佳。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恒源煤业151303综掘巷道原通风方式下掘进迎头粉尘浓度过高的问题,拟采用抽、压组合的通风系统来降低迎头煤尘浓度,并进对风筒的布置参数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压风筒筒口距离掘进迎头13m时,抽风筒固定于综掘机距迎头4m的位置处的除尘效果最佳。现场实测发现在采取了合理的综合降尘措施后,掘进工作面煤尘浓度下降了约89%,可以满足正常安全的掘进此巷道。  相似文献   

8.
《山东煤炭科技》2020,(4):F0002-F0002
近日,东滩矿自主设计的自移式皮带机尾整体设备在6302综掘工作面安装完毕,这项革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综掘工作面的工作方式,解决了困扰综掘迎头多年的拖移皮带机尾无法与迎头支护平行作业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等方法,通过建立的煤矿综掘工作面三维数值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综掘工作面粉尘运移及沿程分布规律,基于滤膜计重法现场测试了综掘工作面的粉尘质量浓度,并从粉尘粒径的角度出发,对现场采集的滤膜粉尘进行了粒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综掘工作面粉尘主要集中在距工作面端头5 m的区域内,粉尘在风流作用下主要沿回风侧煤壁和掘进机机身之间、掘进机机身与巷道顶板之间向端头后方运移;可将综掘工作面粉尘的沿程沉降划分为急速沉降区、中速沉降区和慢速沉降区;粒径大于50μm的粉尘易在掘进机司机前方沉降;粉尘沉降过程中的"拐点粒径"为40μm,小于"拐点粒径"的粉尘在巷道中不易沉降。  相似文献   

10.
改变了矿井原有的湿式除尘技术,除尘风机通过吸风筒把迎头的粉尘全部吸出,使综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消除了煤矿煤尘隐患,改善了职工现场作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