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区居家养老是我国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对既有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是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的重要途径之一。实施适老化改造需要从多方位了解项目的信息,通过文献研究,建立既有社区适老化改造使用后评价模型,围绕住房条件、公共服务、交通组织、活动场所和景观空间等指标对杭州和睦社区适老化改造进行分析,提出既有社区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及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
利用实地观察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文献分析研究、交叉学科研究等方法,收集既有社区内老年人的居住现状及其对社区适老化改造的需求的相关数据,从社会学、人口学、老年学、生理学、城市规划等多学科角度,深入剖析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找出既有社区内在适老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探讨既有社区适老化改造的应对策略,以期对未来既有社区的适老化改造提供些许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既有住区是社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老龄化最集中的地区。文章通过总结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适老化现状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老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分析,得到其对公共空间的诉求,并探索我国既有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更新的策略,以期为未来住区环境整治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灿香  宋明星 《当代建筑》2023,(S1):110-114
我国将步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适老化服务已成为国家战略问题。社区作为老年人使用频率较多的场所,其环境的健康程度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调研访问、问卷调查、数据收集、文献整理及专家咨询等方式构建适老化视角下寒地社区户外空间健康环境模型,并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与分析,提出寒地社区户外空间健康人居环境设计策略,为建设健康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并提出问题。借鉴台湾地区经验,从社区营造的视角归纳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更新的"启动—发掘—憧憬—计划—执行—反馈"六个步骤,提出针对老年人身心需求的设计策略、灵活多样的沟通途径和发挥长者优势的社区参与三个要点,并以作者参与的新北市正德友善巷弄的营造设计与实践为例,阐述社区户外空间适老化的社区营造过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社区居家养老模式或将成为我国未来养老的主要形式。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社区适老化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武汉市楚材社区为研究对象,对社区现状适老化进行分析,以及对既有养老设施与空间进行改造研究。本文旨在通过对物质空间的改造,为老年群体营造出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生活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已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面临大规模开展适老化改造的任务。作为社区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社区公共空间,必须要满足安全性、舒适性、易达性等多种需求,这都是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需要完成的内容。该文按照适老化居住空间的设计框架,对现有老旧社区公共空间环境进行实地调研,通过研究高龄人群、居住环境及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提出老旧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的原则,对现有社区适老化改造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转型的升级加快,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逐步转变为存量更新,老旧社区改造是实现存量更新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存量更新背景,以昆明市五华区文林社区公共空间适老化更新改造为例,以延续社区文化、打造健康老龄化社区为目标,构建适老化存量更新治理体系,进而从社区肌理修复、空间改造两个方面提出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适老化改造策略,以期为加快推进我国老年友好社区健康发展,提高居民生活环境和延续城市文脉提供可参考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论文界定城市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范围为住宅套内空间和住宅公共空间;依据相关设计规范,结合文献计量研究方法,从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功能性角度,构建住宅适老化设计指标体系,并对指标内涵进行详细描述;通过对南京市既有住区调研,验证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分析了既有住宅适老化设计存在的问题,调查了居民对选取指标改造的需求度,构建了基于居民需求度的多层次既有住区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辅助性指标,旨在为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探究老旧社区适老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的对策.综合考虑老旧社区的社会影响价值,以此为基础,用设计的思维角度,提出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设计可行的办法,解决旧社区不够"适老性"、生态环境设计单一、改造不彻底、养老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将"适老化"的概念融入到老旧社区改造中,产生"新"的面貌,为既有老旧社区适老化环境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