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勇  马金魁  熊伟 《中州煤炭》2020,(1):43-45,50
煤与瓦斯突出是矿井生产过程中最为严重的瓦斯灾害,瓦斯地质因素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主要表现为瓦斯赋存和瓦斯突出的地质条件。在分析瓦斯地质与煤层瓦斯赋存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基础上,结合《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中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区域和局部综合防突措施要求,以煤层瓦斯地质为根源,提出基于瓦斯地质的“四位一体”防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孤岛工作面开采容易引发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必须寻求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通过分析孤岛工作面安全灾害的情况,认为煤层厚度、地质构造和应力集中程度是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根据突出灾害发生的条件,提出了采用松动爆破、预抽煤层瓦斯、煤层注水等措施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为该工作面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郑州矿区地质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介绍了适合"三软"不稳定煤层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一些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掌握煤层瓦斯涌出规律,可以为矿井通风设计、瓦斯利用与瓦斯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瓦斯涌出分布规律具有较大实用意义。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依据实际瓦斯涌出资料和地质勘探资料,分析影响宣东矿Ⅲ3煤层瓦斯涌出的各种地质因素。研究发现岩浆岩改变了瓦斯的赋存条件,是影响宣东矿Ⅲ3煤层瓦斯涌出的主要地质因素,宣东矿东南部地质条件复杂,瓦斯赋存条件好,瓦斯涌出量大,煤体受岩浆侵入挤压力破坏,形成瓦斯突出煤体,分析认为井田东南部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针对平宝公司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的问题,分析了平宝公司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并从构造物理环境角度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原因。结果表明: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提出了针对平宝公司的瓦斯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瓦斯地质研究,保护层开采,煤层瓦斯高效抽采及建立可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起着决定性作用。地质勘探关于煤与瓦斯突出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宏观地质构造及其组合以及微观地质变化2个方面。通过深入研究宏观断层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原理,分析了断层构造区煤层瓦斯赋存、煤层孔隙特性、煤层瓦斯吸附-解吸特性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影响效应,为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窦鑫 《中州煤炭》2010,(6):106-108
根据嘉禾煤矿浦溪井煤层瓦斯含量、煤层赋存条件,总结了该矿井自投产以来发生的煤与瓦斯突出次数与强度,分析该矿井煤与瓦斯突出与地质因素的关系及其影响程度,指出该矿井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的措施存在的问题,论述初步试验采取的本煤层和邻近层瓦斯抽放措施对防治该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指出瓦斯抽放对防治矿井煤与瓦斯突出具有重要意义,并对瓦斯抽放措施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
王尧  王飞  孙章辉 《中州煤炭》2016,(7):34-38,109
根据演马庄矿煤层开采客观条件和瓦斯灾害治理技术,对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监控预警、深孔瓦斯含量快速测定、钻孔及坑道突出危险区透视、导向槽定向水力压穿等技术进行了试验,实现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多因素全过程监测和超前预警,煤层瓦斯含量测定更加精确、瓦斯地质异常区探测更加准确。瓦斯抽采效果显著提高,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单一煤层开采条件的突出防治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9.
浅谈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从煤层瓦斯压力、地质构造与地应力及煤层结构特征等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着手,深入分析了一起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原因,介绍了综合防突的技术措施,对确保巷道安全顺利掘进,为“三软”易突煤层瓦斯治理及综合防突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0.
淮南矿区煤与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及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南矿区是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的矿区之一,现有15对矿井均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该矿区地质条件复杂,新区和老区差异性较大,通过矿区发生的146次瓦斯动力灾害统计分析,结合矿区的瓦斯地质特征、开采技术条件等,总结出瓦斯动力灾害特征及规律;根据矿区不同试验煤层瓦斯物理力学特性,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技术措施,为今后防治瓦斯动力灾害提供理论指导,以更好地保证煤矿安全高效的生产。  相似文献   

11.
淮北煤田煤与瓦斯突出地质因素分析与防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析了影响淮北煤田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主要为区域构造、深度、围岩性质、断层、煤层厚度变化、煤层结构变化;提出了适合淮北地质条件的防突措施为地面钻孔预抽突出煤层瓦斯、开采保护层、钻孔超前卸压排放、石门多循环解突揭煤、突出煤层近距离岩巷掘进、立井揭煤等.  相似文献   

12.
高魁  刘泽功  刘健  康亚  黄凯峰 《煤矿安全》2012,43(8):174-176
通过对构造煤特征、构造应力场特征、地质构造带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和构造组合特征的综合论述,分析了地质构造物理环境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分析表明:构造煤分层的存在为煤与瓦斯突出的初始激发和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地质构造破坏复杂程度、构造带煤层瓦斯赋存状态、构造应力场叠加和构造煤发育是影响突出发生的关键因素,增加了突出发生的危险性。提出了构造物理环境和采掘活动等扰动因素的综合作用控制地质构造带的煤与瓦斯突出。  相似文献   

13.
在收集和分析利民矿井详实地质资料的基础上,着重阐述构造地质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性,不同构造部位突出危险的差异性。同时煤层围岩性质不同,地质构造发育不一样,瓦斯突出的危险性大小、地段也各异。地质构造的主要作用是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应力分区,从而导致瓦斯不同程度地聚积与泄散,决定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强度、密度的分区分带性。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吸附性、煤围岩特征、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煤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区域演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和突出的控制作用,得出结论:煤层中瓦斯的含量受许多地质因素控制,目前所含的瓦斯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苏宏刚 《陕西煤炭》2020,39(3):13-16
桑树坪煤矿面临2号煤层局部薄化不可采、11号煤层含硫高且底板奥灰水害威胁情况,严重突出厚煤层3号煤层无保护层开采。针对矿井煤层赋存及瓦斯灾害特点,在进行矿井概况分析和煤层开采程序论证后,提出采用底板岩巷穿层钻孔水力扩孔强化卸压预抽煤巷条带煤层瓦斯,结合密集顺层钻孔预抽回采区域煤层瓦斯进行区域防突;针对应力主导型动力灾害,在工作面回采前采用顶板预裂爆破卸压降冲等技术防治。实践表明,结合上述措施,同时采用顶板控制预裂爆破弱化降冲工艺技术,是治理桑树坪煤矿3号煤层地应力主导灾害的可行方法。通过矿井南一采区、北一采区和北二采区采掘部署调整和优化,为矿井区域防突措施执行及瓦斯抽采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相似文献   

16.
谢劲松 《煤矿安全》2012,43(5):30-32
针对豫西"三软"煤层松软、易失稳破坏的情况,依据煤与瓦斯突出"三因素"综合理论,在郑煤集团超化矿31风井揭穿平均厚度12 m的二1煤层中试验应用了金属骨架联合高压水泥浆压注措施,实践结果表明:"三软"厚煤层采用金属骨架配合水泥浆压注固化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煤体片帮、冒顶、流煤及瓦斯超限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7.
对青龙煤矿一采区M16煤进行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及划分。查清了一采区范围内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测定了反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基础参数,划分了M16煤层的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和无突出危险区,为开采M16煤层防止突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阳煤集团新景矿在3#煤层采掘时频繁发生煤与瓦斯突、喷出现象,严重威胁着矿井安全生产和3#煤层的正常开采。论文基于地质构造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原理,分析地质构造对煤层瓦斯、煤体结构及瓦斯突、喷出的控制作用,为防治矿井瓦斯灾害,保障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红菱煤矿西三采区12#煤层瓦斯含量与埋藏深度的关系,研究了矿井地质构造、围岩岩性特征以及岩浆岩侵入对煤层瓦斯含量的影响,为指导煤矿瓦斯治理工作提供了可靠数据。结果表明,西三采区12#煤层瓦斯含量主要受埋藏深度控制,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其对瓦斯的控制作用较弱,局部煤体受岩浆岩侵入的影响,瓦斯含量增大;西三采区整体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大,在采掘活动进行前,需要采取区域消突措施来消除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前岭煤矿地质构造复杂,岩浆侵蚀严重,已发生多次煤与瓦斯突出。为有效指导该特殊地质条件下的瓦斯治理,基于矿井地质构造和岩浆岩侵蚀情况,采用实验室测试及现场调查试验研究途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测点,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岩浆岩侵蚀区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上覆岩浆岩热解和变质叠加作用,煤层变质程度增大,区域瓦斯突出判定指标增加;岩浆的高温热解作用,引起了煤层的二次生烃,上覆岩浆岩岩床和向斜轴部低透气性围岩共同对瓦斯的集聚起到了良好的圈闭作用,从而造成向斜轴部瓦斯压力和瓦斯涌出量增加,煤层瓦斯突出危险性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