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2 毫秒
1.
《中国酒》:数年前,就听到有人惊呼:黄酒的春天来了!黄酒春天果真来了吗?在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都有机会。您觉得呢?黄庭明:黄酒的春天确实到来了。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黄酒区域的拓展,历史上从来没有之么大的区域在饮用黄酒。虽然黄酒主消费区域依然在江浙沪闽一带,但有了很大的突破。你看,北京、天津、广东、四川、大连不都有了黄酒的身影吗?连西藏、内蒙都有了  相似文献   

2.
《中国酒》2011,(4):48-48
先发者制人,后发者制于人。未来,如果没有支撑的核心技术、创意营销,品牌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严重不足。眼睛看到的是视线,看不到的是眼光。黄庭明看到了黄酒的未来。科班出身的黄庭明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凭藉其过人的智慧,创造了业界的N个第一。2001年,黄庭明首创并率先在张家港酿酒公司实施的黄酒热灌装新工艺,引发了黄酒行业的一场革命。此工艺以"占地小、节约人员、节约生产用水、节约能耗,设备材质更经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黄酒产品质量"著称,更重要的是热灌装以后对口感的改良很有益,它使得黄酒的酒体更饱满、更  相似文献   

3.
应小兵 《中国酒》2006,(7):22-23
沉寂多年的黄酒业在几个龙头黄酒企业的引领下,逐渐走上了“复兴之旅”。“黄酒业春天来了”的呼声也不绝于耳。的确,黄酒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形势一片大好。中国酿酒工业协会黄酒分会秘书长沈振昌先生认为:“黄酒的春天只有3到5年时间,黄酒企业应把握好这一时间,完成资本积累期向扩张期的过程”。在这个短暂的春天里,不管是积极谋求全国市场地位的绍兴系黄酒和海派黄酒,还是意欲在区域市场占山为王的地产黄酒,都是必须紧紧抓住的关键时期。经过这一时期的竞争和合作,大概到2010年左右,黄酒业的竞争格局将会基本形成,届时黄酒业将会是酒行业中真正的一支强大力量。笔者认为,2010,将是“天下看黄酒”的时代。  相似文献   

4.
《中国酒》2008,(7)
江南多才子,一点不假,见到了黄庭明,便给这句话找到了最好的注脚。  相似文献   

5.
王波  罗月婷 《新食品》2006,(15):41-41
随着黄酒的春天悄然而至,黄酒企业迎来了历史黄金机遇。2005年,女儿红的生产和销售都实现大幅度的增长,超过了历史最好时期。同时,女儿红商标又喜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浙江省名牌”等荣誉。那么,女儿红在取得了辉煌业绩以后,将如何和用企业的品牌优势来整合市场的网络资源呢?黄酒涨价后又将以什么产品去主打市场呢?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绍兴女儿红酿酒公司的董事长胡建华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黄酒的春天来了!”的喊声叫响很久了.不论是黄酒行业从业者还是关注黄酒发展的各路媒体,都有这样共同的期待。综观最近两年黄酒发展态势,从黄酒文化的广泛传播.黄酒消费群体的成熟培养到黄酒销量和利润额的不断增高.我们似乎真的感受到了黄酒春天来临的气息。在这期间,行业的领先者们动作频频.而从其他行业的经验来看.领先者对行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黄酒行业也是如此。近日,本刊记者专访了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周祥先生,和他讨论了一些有关黄酒发展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杨沐春 《中国酒》2010,(12):12-21
黄庭明的人生是从黄酒开始的。在他把“沙洲优黄”这个名不见经传、甚或有些拗口的小品牌数年间打造成中国名牌、江苏第一品牌时,  相似文献   

8.
黄桥玲 《新食品》2011,(12):89-91
从2003年到2007年,黄酒行业连续五年各项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产量、增长率等指标均创下了新高。业内更是喊出了“黄酒的春天已经来到”的口号。但遗憾的是,黄酒的春天并未如期到来。  相似文献   

9.
江南,总在梦中,轻波流韵,烟雨濛濛。梦里江南,是清新的,到处夹着雾气,染着新绿,和着水珠,俏俏巧巧的在身边浅呤低唱轻歌慢舞。梦里江南,是千年古宅幽幽;泛着历代文人墨客的深情眷恋。梦里江南,是万年河道悠悠;积淀着天南地北寻梦人的泪珠儿点点。江南是古朴的,自然,清新,呵气成云。江南是恬淡的,山绿,水悠,草木含情。江南是雅致的,云轻,风淡,气定神闲。柔柔的江南,没有粗犷,没有狂躁,柔媚如小情人的目光,轻轻一瞥,便胜却人间无数。爱上江南,恋上江南,因缘巧合,黄酒牵线。今世某年某月的某一日,小桥流水江南,命定中的那场不期而遇,同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自此,酒香在心底生根,成了我对江南不绝如缕的牵念。当然,令我牵念至深的还有酿出如此醇香美酒的江南人。黄庭明就是一个。黄庭明以长江水的侠义与才情为酿,他让飘溢的陈年酒香穿越古城,成为国人为之倾倒的神采。  相似文献   

10.
彭伟 《新食品》2012,(17):68-79
序从春天到秋天 《中国酒业报导》与中国黄酒是有深厚感情的——2004年。黄酒正处于萌芽期,多年的沉寂之下,有一种喷薄欲出之势。我们从行业角度出发,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深情地呼唤黄酒“春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薛盛 《新食品》2011,(15):35-35
黄酒的江湖,“春天”一直迟迟没能到来,黄酒的龙头企业们也没有能成为行业的巨擘,众多中小型黄酒企业被推到了生死边缘。暂且抛开成本、规模、利润等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谈,摆在中小黄酒企业面前的困难是非常具体的:  相似文献   

12.
傅建伟  罗月婷 《新食品》2006,(21):40-40
黄酒的巨大市场潜力对从业者意味着什么? 在酒界,有两组数字是耐人寻味的:a、我国年度人均消费饮料酒的数量:啤酒21升,白酒2.6升,黄酒14升。在黄酒消费相对成熟的江浙沪地区,年度人均黄酒消费量是8.8升,而上海年度人均黄酒消费量更是高达10.5升。  相似文献   

13.
黄炎远 《新食品》2007,(30):10-10
从2004年11月18日古越龙山在央视投出黄酒第一标到现在,两年多过去了,黄酒销售似乎普遍进入了一个瓶颈期。“黄酒春天到了”的欢呼声已渐渐远去,是我们这些黄酒人冷静审视自己的时候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傅勤峰 《中国酒》2009,(3):22-22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也造成很大的冲击.与在其他地方不同的是,金融危机在中国的表现主要是影响到实体经济,影响到了制造业,也影响到了酒行业。而黄酒行业情况更为特殊,本来在啤酒、葡萄酒的冲击下,黄酒的地位非常尴尬。虽然经过了前几年的振兴行动,大家欢呼“黄酒的春天来了”,但这两年的表现却又不佳.也就是人们称之为的“倒春寒”。  相似文献   

15.
茹拥政  秦冉 《中国酒》2006,(8):44-45
自从2004年古越龙山“亮剑”央视以来,黄酒市场逐渐升温,黄酒的春天已经来临。黄酒消费市场的地域界限正逐渐被打破,然而,制约黄酒发展的另一瓶颈——季节性界限已被各家黄酒企业提上议事日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肖竞  李铧  吴英 《新食品》2007,(30):63-63
“怎么卖?这个城市没有欧用黄酒的习惯,也没有黄酒消费基础。广告拉,没用,终端推,费力。”许多黄酒企业的省级经理经常这样说。的确,在许多黄酒的空白市场,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是一道必须迈过的门槛,这对于普遍规模不大的黄酒企业来说.是极大的挑战。但是,近日记者发现在陕西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短短半年时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沈振昌 《中国酒》1998,(4):26-27
“中国黄酒天下一绝……,”黄酒是我国独有的酒种,酒体温和,鲜香可口,营养丰富,适合各种消费者饮用。但建国以来,我国黄酒行业的发展却远远滞后于啤酒和白酒。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产业政策的调整,给黄酒行业以广阔的天地,黄酒的春天来啦!今天业内外有识之士在呼吁,“黄酒加油”!  相似文献   

18.
何廷卫  郭斌 《新食品》2006,(23):37-37
在销量和利润保持近两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过后,黄酒前进的脚步逐渐放缓,“黄酒春天”的暖风似乎开始有点降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张静 《新食品》2007,(25):32-32
黄酒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但为什么会出现“倒春寒”之说呢?有人说是黄酒企业和经销商不会卖,因此有了“如何卖黄酒?”的问题。但在不断地采访探寻中.我们发现黄酒最核心的问题不是卖酒的技术,而是喝酒的理由。  相似文献   

20.
郭金龙  吴英 《新食品》2007,(2):82-83
从2004年黄酒的快速升温至2005年、2006年黄酒的全速发展,精明的经销商们一直都在关注着黄酒业的变化及黄酒企业的一举一动。对于北方经销商来说,虽说黄酒目前已步入发展的高速期,且具有“营养”这个卖点。但是要掏出钱来做这个酒种,心里还真有很多顾虑。比如产品口味、品牌形象等问题,担心引进后在本地区成活率很低。那么怎样选择黄酒既能赚钱。又能规避风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