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了氘代氯仿中N-丁基马来酰亚胺(NBMI)和苯乙烯的络合性能。在多组分O/W微乳液中,用过硫酸钾引发NBMI和St进行微乳液共聚合,考察了聚合温度,单体配比对共聚合的影响,并对共聚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BMI/St微乳液共聚合是按照自由-络合机理进行的,在共聚合过程中,既有自由单体参与,又有电荷转移络合物(CTC)参与。  相似文献   

3.
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乳液共聚合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去离子水为分散介质、歧化松香酸钾和脂肪酸钠为乳化剂、十二硫醇为链转移剂、磷酸钠为电解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在50℃下,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ESIBR)。考察了聚合温度、引发剂、链转移剂、电解质用量对三元乳液共聚合速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FTIR)与核磁共振(1H-NMR)对三元共聚物的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温度的升高,聚合速率显著加快,反应诱导期缩短;随着引发剂用量的增加,聚合反应速率增大;在实验范围内,链转移剂与电解质用量对共聚反应速率无明显影响。单体质量配比为S/I/B=28/36/36时,转化率在70%以内,共聚物中结合苯乙烯含量随着转化率的提高而增加,结合苯乙烯质量分数由20%增至26%;结合异戊二烯量随转化率的提高而降低,结合异戊二烯质量分数由47%降至41%;而结合丁二烯量却无明显变化,其质量分数基本都在33%左右。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乳化剂种类、乳化剂浓度及温度对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体系超浓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对其共聚合,主要探讨乳化剂浓度、单体体积分数、引发剂秀量对转化率的影响及它们和乳胶粒子径的关系,还 描绘了不同聚合条件下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5.
王国祥  唐峰  刘朋生 《弹性体》2004,14(4):18-21
以苯乙烯-十二烷基硫酸钠-正戊醇-水微乳液(O/W)为体系。研究了甘胺酰马来酰亚胺(GMI)与苯乙烯在微乳液中的共聚合反应。通过实验确定了引发剂的用量,并对乳化剂的用量对单体配比的影响进行了优选。讨论了引发剂浓度对分子量及其分布的影响情况,单体配比对聚合物热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FT-IR)、凝胶色谱(GPC)、热失重(TG)对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6.
Bd-St低温乳液共聚合动力学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丁二烯-苯乙烯乳液共聚合生产乳聚丁苯橡胶的动力学数学模型进行了较系统的评述,讨论了生产过程的动力学数学模型的基本结构及模型的求解、验证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Bd/St乳液共聚合反应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继红  焦书科 《弹性体》1997,7(1):24-28
建立了Bd/St乳液共聚合反应过程的聚合物微观质量数学模型,在模型中全面考查了聚合物的微观质量参数,如平均组成,、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和支化度等与聚合过程状态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VAc-BA-AA三元乳液共聚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NH4) 2 S2 O8-Na2 SO3氧化还原体系引发醋酸乙烯 (VAc) -丙烯酸丁酯 (BA) -丙烯酸 (AA)三元乳液共聚合 ,研究了引发剂、乳化剂、聚合反应条件对聚合转化率 ,乳液粘度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体系动力学与经典 Smith-Ewart的乳液合理论不一致。反应速率 (Rp)随着乳化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乳液的稳定性受乳化剂浓度的影响。聚合温度、引发剂浓度、丙烯酸的浓度对三元共聚乳液的稳定性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国祥  朱希  何斌鸿 《杭州化工》2009,39(2):12-14,28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苯乙烯进行乳液共聚。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浓度、反应温度等因素对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单体HEMA配比的增加而增加。该体系的表观活化自由能为73.36kJ/mol,Rp=K[M]^1.24[I]^0.61[E]^0.24。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MMA-ST乳液共聚合动力学规律,提出了成核阶段数学模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并对模型预计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11.
以Smith-Ewart乳聚理论为基础,建立了Bd/St浮液共聚合生产E-SBR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并根据过程的稳态和动态特性,分别建立 态和动态动力学数学模型。模型中全面与查了由于化学反流入、注等对体系中各组份的深度乳胶料总数和粒径分布、转化率等过程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生物质产品油酸(OA)及苯乙烯(ST)为单体,以SDS为乳化剂,APS为引发剂,在N2环境下进行共聚反应,形成油酸/苯乙烯共聚乳液。考查了聚合工艺、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以及单体配比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半连续预乳液聚合工艺,单体配比为2:1时,反应温度控制在90℃时可制得转化率相对较高、聚合稳定性好的共聚乳液。  相似文献   

13.
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St/BA)为共聚单体,进行了微乳液聚合反应,测定了共聚物组成和共聚单体的竞聚率。由竞聚率计算了共聚物分子的链段分布,分析了共聚物分子的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淀粉与苯乙烯 (St)、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的接枝聚合反应。以焦磷酸锰 [Mn(H2 P2 O7) 3 ]3 -为引发剂 ,以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为乳化剂 ,考察引发剂浓度、反应温度、单体浓度对原位聚合反应中单体的转化率(X % )、接枝率 (G % )、接枝效率 (GE % )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高接枝率可达到 5 2 .4 % ,接枝效率可达 77.2 %。  相似文献   

15.
陈元武 《化学与粘合》2005,27(2):115-118
通过选择合适的乳化体系及合成工艺,制备了具有高光泽度、耐磨、耐色变性能的苯乙烯-叔碳乙烯酯-丙烯酸酯共聚合微乳液涂层树脂,应用于印刷无溶剂上光油、高层建筑外墙水性涂料基础乳液及木器透明漆等。  相似文献   

16.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于70℃下进行了VAc/MMA乳液共聚合试验。试验确定了不同组成VAc/MMA共聚物的Mark-Houwink方程参数K和α值。对GPC测试数据处理给出了加料速率,乳化剂量,单体比例及种子与非种子法对分子是及其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粘度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制成高粘度苯乙烯—丙烯酸酯乳液,介绍了乳液的配方及生产工艺,讨论了影响乳液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研究了β-蒎烯(PI)与苯乙烯(St)自由基共聚反应的动力学,探讨了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Rp)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速率随着引发剂浓度、苯乙烯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β-蒎烯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并得出了该聚合反应的速率方程和表观活化能。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以亚磷酸二异辛酯为配体的氯化稀土配合物(简称Nd)与三异丁基铝(简称Al)组成的二元稀土催化体系催化苯乙烯与异戊二烯的共聚行为,考察了Al与Nd的摩尔比、聚合温度、单体配比等对共聚行为及共聚物组成和链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能够实现异戊二烯的均聚,但不能催化苯乙烯均聚,而催化二者共聚的活性取决于单体配比且低于异戊二烯的均聚。所得产物为无规共聚物,其中异戊二烯链节以顺式-1,4-结构为主(95%~96%),含少量3,4-结构,几乎不含反式-1,4-结构;共聚物中的结合苯乙烯量随Al与Nd的摩尔比、聚合温度及单体配比中苯乙烯量的增加而增大。苯乙烯以孤立单元形式嵌入在异戊二烯链节之间,因此所得共聚物为"准"无规共聚物;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最高可达19.3×105,分子量分布随着共聚物中结合苯乙烯量的增加而变宽,甚至出现双峰分布。  相似文献   

20.
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外交联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乳液是由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和苯乙烯等单体经乳液共聚而成。本文论述了乳液共聚的工艺条件,讨论了单体比例,乳化剂用量和配比,单体加入方式、等对乳液聚合稳定性,转化率,乳液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