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反思盛行多时的科学主义教育,专家们发现其弊端,于是提出科学人文主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测试理应将科学人文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和原则。科学人文主义测试至少包括: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真善关的和谐统一;逻辑实证与直觉思辨的和谐统一;事实陈述判断与价值陈述判断的和谐统一;先进技术手段与终极人文关怀的和谐统一;集体智慧与个人体验的和谐统一;科学价值体系与人文价值体系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文学科至少表现为人文教育和人文学术两种形态,从人文教育和人文学术两个视角考察1949~1998年中国大学人文学科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50年中国大学人文教育走过了“缩减-变异-回升”的曲折路线,人文学术经历了“学术理性丧失-意识形态工具-学术本位复归”的艰难历程。通过这个史实,我们发现人文教育作为人文学科之“形”,有适应意识形态的一面,人文学术作为人文学科之“质”,有超越意识形态的一面,二者作为人文学科的一体两面,共同担负着人文学科的双重使命:上承文化传统.下达人文教化。  相似文献   

3.
在有关人文教育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现当代人文教育的式微是由于过分倚重于科学教育造成的,或者说是由科学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直接导致了人文教育的危机。这种委过于科学教育的草率做法并不能解释清楚人文教育衰落的真正原因,也误解了科学教育。本文旨在澄清科...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人文科学教育及启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大学生的人文修养问题。加强大学人文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如何适应时代要求培养人文精神,是我国大学教育急待解决的课题。美国大学人文教育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考察美国大学的人文科学教育,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一、人文学科专业教育概况人文学科大致包括以下几个大的专业领域: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1991年,美国高校共授予学士、硕士和博士三级学位的总数是1471000个,其中人文学科三级学位总数为124144个,占8.44%(学士占6.9%,硕士和博士…  相似文献   

5.
后人类主义在当代的兴起颠覆了传统人文主义的“人类中心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个体与自然界、科技、机器等非人类他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文化结构的重新构建。在教育领域,后人类主义不仅冲击了传统的人文教育理念,拓展了教育研究的领域,还突破了人类至上的例外优越论,力图构建以互融共生关系为导向的后人类教育框架。从人类主体到万物共生,从技术增强到生命完善,从数据致瘾到数字人文,后人类主义教育如何超越人类中心的现代教育传统,转变当下人的功能化与工具化趋向,将会是后人类世创建教育新范式的必要选择和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与大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巨大威力,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却也带来了深刻的变异:人类文明的另一半——人文——没有与科学同步发展,昔日辉煌显赫的人文教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割裂、败抑和冷落了,人文精神正在失落。大学作为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与创造者,对此当然不能坐视不理,建构当代大学人文精神是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一、基本概念的界定根据本文的研究范围,先来考察界清几个基本概念——人文精神、人文学科、人文教育,作为研究的基础。人文精神,是指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  相似文献   

7.
论人文为科学导向--兼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大学教育既需要实施科学教育,也需要进行人文教育。而人文教学居基础性地位,起导同作用,也就是人文为科学启示方向。这是因为:(1)大学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追求人文精神;(2)科学教育重在认识物质世界;(3)人文教育重在养成人文精神。我们只有坚持人文与科学的统一,人文为科学导向,大学才有灵魂和生命,社会才能全面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19世纪被称为科学的世纪,科学精神是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在科学主义精神的鼓舞下,英国教育界围绕古典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价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随后掀起了一场广泛的科学教育运动.19世纪后半期城市学院的兴起和牛津、剑桥大学的改革为英国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极大地推动了英国高等科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阿什比科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继承传统与应对现实的产物,英国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科技滥觞滋生的负面效应、大学人文教育的边缘化窘境等因素较大地影响了这一思想的形成.阿什比提出,要融人文精神于科学教育,通过"核心辐射"的课程模式,培养文理皆通的"完人".阿什比科技人文主义教育思想遵循了大学发展的内部逻辑与外部逻辑,体现了"求真"与"求善"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辩证哲学观正视外语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旨在唤起外语教育工作者的紧迫感与使用感。力图以科学的教育观与人才观来指导外语教学,以期在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内容的处理及教育效果评价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提高外语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科学与人文契合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并非是天然对立的,相反,从它们的起源、形成以及真正内涵来看,它们具有同一性。高等教育要实现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的目标,必须通过科学与人文化人的机理,以完整的教育培养完全的人。从价值角度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契合包括三个层面:学科融合、课程综合、素质养成。以“科学和人文同体互补”的理念指导三个层面实践的融合,才能完成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契合。  相似文献   

12.
每个蹩脚的父母,所以因为他没有学过教育理论,不知道教育是科学。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学校教育是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教育。继续教育、在职教育、终身教育、家庭教育,都只是学校教育的延伸、补充和辅佐。家庭教育不可喧宾夺主,应该当好学校教育的好帮手。家教应给孩子想像的天空。想像是创造的翅膀。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是教育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的“工具论“价值取向以及科学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强势彰显造成了教育的分裂与人的精神的失落,现代高等教育价值转向就是基于对社会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困境的反思。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不能只停留于知识与方法的整合,同时更要在精神层面上实现对人的提升。因此,高等教育必须重塑教育的乌托邦精神,在教育实践中加强两种文化的对话和互动,对学生进行人生意义与价值的引导,使高等教育真正实现重塑人的精神的使命。  相似文献   

14.
MIT自建校之初就确立了发展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建设,该校的人文教育与其工程技术教育一同走在了世界前列,成为推动MIT发展的重要因嗉。MIT的人文教育传统可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于一体,以真善美为主要内容的诺贝尔奖精神,是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互动关系演进到特定历史时期的特殊结果,是推动教育和科技创新的文化创新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对创新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启示作用体现在:有助于研究生教育理念的创新、激发和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其研究的科学责任和社会责任感等。  相似文献   

16.
我对大学通识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目前开展的通识教育,并不完全来自西方,而有我国传统教育的渊源。通识教育的基本含义和要求是:拓宽基础,沟通文理;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陶冶。通识教育拓宽创新人才的专业基础,矫治教育中的实用主义倾向,促进高中毕业生个人志愿的认真选择,并拓宽多方适应的就业机会。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现代大学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两方面,当前大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是如何正确处理两者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追求应用和将科学知识真理化、权威化而形成的科学主义,是“科学”在中国的两种典型形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倾向性特征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被反复建构的结果,因此是中国人文传统与科学悄然融合的产物,并与近代西方新科学的功利传统不谋而合,但是它缺少了西方科学理性的精髓——“自由”的人文理想,这是中国科学的顽症所在。因此实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就是找回自由,以此更新我们的人文,纠正我们的科学。  相似文献   

18.
探明高等教育发展的事实是深入进行高等教育研究的必由之路。本文通过对35个国家1955—2000年间高等教育中教育、人文、社会、理学、工学、医学、农学七大学科的发展演变事实、发展趋势进行历史的、以量化为主的实证研究,揭示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发展趋势,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科类结构的基本特征,探究影响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演变的主要因素,以寻求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形成我国合理的高等教育科类结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发展需要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大学创新更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高度发展。只有正确认识人文社会科学在大学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采取切实措施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才能真正强化大学的创新功能,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学校教育不是为应考而进行教育,是为提高素质而实施教育。素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本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广义解释。它的狭义理解是进行以人文为中心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并不是说教,它是感染和薰陶。政治教育不能替代思想教育。兴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同盟军。重视人文科学,组建文艺社团,培养人文精神,使学生既有学士的斯文,又有文人的倜傥,庄严的学校高奏起校园青春园舞曲,这就是有效的管理者对学校的有效管理,就是有作为的学校领导人的领导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