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3 毫秒
1.
陈灼娟  周倩  杨志强 《中国调味品》2023,(3):199-203+215
以黑皮鸡枞菌子实体为试验材料,研究复合酶法提取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并测定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分别考察复合酶比例、液料比、复合酶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酶解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响应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评价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黑皮鸡枞菌多糖提取条件确定为:以纤维素酶∶果胶酶∶木瓜蛋白酶为4∶3∶3制备复合酶,复合酶添加量3.0%,液料比47∶1 (mL/g),酶解温度54℃,酶解pH 7.5,酶解时间73 min,此时,多糖提取率达18.75%。黑皮鸡枞菌多糖浓度为4.0 mg/mL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93.44%、47.58%,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复合酶提取黑皮鸡枞菌多糖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该方法可以为黑皮鸡枞菌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对山楂提取物的主要黄酮组分和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以山楂中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提取量为衡量指标,考察乙醇体积分数对3种提取方法(超高压、超声波、回流提取)提取黄酮的效率的影响,并研究提取物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抗脂质过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回流提取,超高压和超声波方法均有利于山楂中芦丁和金丝桃苷的提取,其中超声波法的槲皮素提取效率未提高。选用超声波和超高压辅助方法,80%~90%乙醇为山楂芦丁、金丝桃苷和槲皮素的提取溶剂;选用回流提取方法,可选用70%~80%乙醇为3种黄酮的提取溶剂。抗氧化试验表明,以乙醇为提取剂得到的山楂提取液均具有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活性高低与提取液中黄酮浓度呈强正相关关系。相比于50%乙醇提取液和无水乙醇提取液,90%乙醇提取液具有更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碎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茶由于品质低而多被抛弃,现以碎茶末为原料,分别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进行茶多酚提取研究,将其变废为宝,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表明超高压提取具有能源消耗低、加工时间短、提取率高、抗氧化效果好等特点,同时由于超高压提取是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的,没有溶剂挥发,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超高压技术为现代化生产茶多酚和茶饮料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6,(2):219-224
以粒径为0.63 mm的茶叶为原料,比较了不同提取方式对其有效成分浸出效果的影响,并对复合酶辅助提取法进行工艺优化。结果表明,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有效成分的提取效果较好,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以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的提取率为响应值,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优化出浸提工艺条件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75 min、酶解pH 5.0、复合酶添加量0.2%。在此条件下有效成分提取率分别为:茶多酚77.79%、氨基酸70.62%、水浸出物83.05%、咖啡碱82.13%。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特色茶资源的开发利用,本研究以潮汕地区特有的乌龙茶凤凰单枞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提取茶多酚,以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温度为考察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Box-Benhnken实验设计对凤凰单枞茶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探究所得多酚提取物体外抗氧化及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凤凰单枞多酚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温度57 ℃、提取时间34 min、液料比42:1 mL/g,多酚得率可达18.18%±0.23%。该工艺条件下提取所得凤凰单枞多酚对DPPH·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清除能力与多酚质量浓度呈一定量效关系,其IC50分别为8.42和24.70 μg/mL,均低于相同质量浓度下的VC。此外,该多酚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IC50为7.24 μg/mL,抑制效果优于对照组阿卡波糖。该研究为凤凰单枞天然抗氧化及降糖功效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复合酶法提取茶多酚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采用复合酶解法在低温下提取茶叶中的活性物质——茶多酚。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采用复合酶法提取茶多酚,提取率高达98%以上,茶多酚中的活性成分儿茶素相对含量较传统沸水提取法高出9%~10%。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方法对南瓜多糖提取率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与油脂》2017,(9):98-100
采用热水浸提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和复合酶法分别提取南瓜多糖,并对不同方法所得南瓜多糖的提取率和抗氧化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4种提取方法中,复合酶法提取南瓜多糖的提取率最高;以多糖的还原力为判断指标,4种提取方法所得南瓜粗多糖均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且抗氧化活性大小依次为复合酶法>微波法>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法。  相似文献   

8.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对百香果皮总黄酮进行提取,以黄酮得率为指标,单因素实验分析复合酶的用量、酶解时间、液料比、超声时间对百香果皮总黄酮提取的影响,响应面试验(Box-Behnken)进一步分析黄酮提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最优组合,并通过体外检测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及还原力。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提取百香果皮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与果胶酶复配比例2:1、复合酶的用量4.8%、酶解时间为1 h、乙醇体积分数60%、液料比30:1 mL/g、超声时间41 min,在该条件下,百香果皮的黄酮得率为(2.20%±0.05%),回归模型的实测值与预测值2.24%(<1%)接近,模型可靠,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当提取液浓度在0.44 mg/L时,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90.8%;当提取液的浓度为44 μg/mL时,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最大,此时清除率为84.1%。通过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提取百香果皮中总黄酮可为百香果皮的资源化利用提供途径。综上所述证明百香果皮总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优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对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考察了酶解温度、乙醇浓度和超声时间对金橘叶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优化了金橘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复合酶辅助超声波法提取金橘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比例为1∶1的复合酶,复合酶用量1.0%,酶解温度49℃,酶解时间50min,料液比1∶15(g·mL-1),pH为4.0,乙醇浓度64%,超声时间46min。在此条件下,金橘叶总黄酮得率为3.01%,与预测值较接近,该工艺条件准确可靠。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金橘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能力。综上,本研究得到了复合酶辅助超声法提取金橘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且提取得到的金橘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为金橘叶的开发及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超高压提取茶叶内含物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下提取茶叶内含物,以茶多酚浸提率为依据,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溶剂体积分数、料液比、压强、保压时间的选择范围,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在最佳工艺下测定茶叶内含物茶多酚、咖啡碱、可溶性糖、氨基酸的浸提率,并与常规的热水浸提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超高压提取茶多酚的优化工艺条件为溶剂70%乙醇、料液比1:40(g/mL)、压强200MPa、保压时间10min,在此条件下进行超高压浸提测得水浸出物含量40.25%、茶多酚浸提率26.61%、氨基酸浸提率3.87%、可溶性糖浸提率4.76%、咖啡碱浸提率2.95%,均高于热水浸提法。较之传统热水浸提工艺,采用超高压技术提取茶叶内含物不仅具有提高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咖啡碱含量,并且具有提取时不需要加热、提取液澄清、提取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Ready-to-drink (RTD) tea is a popular beverage in many countries. Instability due to development of haze and formation of tea cream is the common problem faced in the production of RTD black tea beverages. Thus decreaming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process to meet the cold st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product. Enzymatic decreaming approaches overcome some of the dis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other conventional decreaming methods such as cold water extraction, chill decreaming, chemical stabilization, and chemical solubilization. Enzyme treatments have been attempted at three stages of black tea processing, namely, enzymatic treatment to green tea and conversion to black tea, enzymatic treatment to black tea followed by extraction, and enzymatic clarification of extract. Tannase is the most commonly employed enzyme (tannin acyl hydrolase EC 3.1.1.20) aiming at improving cold water extractability/solubility and decreasing tea cream formation as well as improving the clarity. The major enzymatic methods proposed for processing black tea having a direct or indirect bearing on RTD tea production, have been discussed along with their relative advantages and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12.
速溶茶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取是速溶茶生产的一个关键环节,提取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生产过程,进而影响速溶茶的最终品质。本文对速溶茶主要物质浸出机理及速溶茶的传统提取方式进行了简要介绍。对提高速溶茶提取效率、改善茶汤品质具有积极作用的新技术,包括超声波、微波、超高压、生物酶辅助技术,文章重点阐述了原理、特点及其在速溶茶提取中的应用进展,并简单讨论了各提取技术的优缺点。此外,简要阐述了原料性状及原料加工工艺对茶叶内含物质浸出的影响。并对影响速溶茶浸提效果的提取参数,如茶叶粒度、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茶水比、提取次数及p H值等进行了综述。为速溶茶生产现状的改善、高新提取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其在速溶茶工业化生产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茶树花与茶叶同根共生,但往往被视为茶树的废弃物,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从而造成资源的浪费与损失.茶树花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其中茶树花中的多糖成分与茶叶中含有的多糖成分基本相同,但含量明显高于茶鲜叶.茶树花多糖具有降血糖、抗氧化、免疫调节作用及抗肿瘤、肝保护、抗凝血等多种生物活性,是非常宝贵的新资源食品.茶树花多糖主要的提取方法包括溶剂提取法、酶法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超声辅助提取法.提取出的茶树花粗多糖,一般需要经过脱蛋白、脱色、色谱柱分离等纯化工艺,得到纯净的茶树花多糖.目前,围绕茶树花多糖的研究报道较少,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聚焦茶树花这一新资源食品,围绕茶树花多糖的生物活性、提取方法、分离纯化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研究茶树花及其多糖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辅助提取茶鲜叶中茶多糖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茶树鲜叶中多糖的工艺。通过正交试验设计L9(3^4)提取多糖,以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得出优化工艺的条件为:固液比为1:10,浸提时间为60min、浸提温度为70℃、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条件下茶粗多糖提取率为5.155%。  相似文献   

15.
以武夷岩茶废弃下脚料茶梗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茶多酚工艺。以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水茶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50 W、浸提温度73.7 ℃、浸提时间37.5 min和水茶比22:1 mL/g。预测的茶多酚含量为15.52%,经过实验验证茶多酚含量为15.46%±0.03%。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在使茶汤具有最佳感官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6.
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茶多酚提取率和抗自由基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提取压力500MPa,保压时间10min,提取溶剂为体积分数50% 乙醇水溶液,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率为19.43%。较高的处理压力和较长的处理时间均有利于茶多酚的溶出。另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提高,保压时间5min 以上时,抗自由基活性趋于稳定。实验范围内,随着处理压力的上升,提取液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酶提取甜茶茶多酚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合酶辅助提取甜茶中的茶多酚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因素与水平,根据中心组合的试验设计原理和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结果确定甜茶中的茶多酚的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复合酶是由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以3:4的比例混合而成;在45℃的水浴条件下,加酶量为0.6%(m/m)、pH4.95、酶解时间47.76min、料液比1:23.58(g/mL),酶解后的原料用体积分数40%的乙醇溶液、料液比1:28(g/mL)、温度70℃回流提取70min的条件下,茶多酚提取量可达133.2mg/g。  相似文献   

18.
酶法制取茶树废弃老叶中的茶风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外源酶对茶树废弃老叶进行处理以制取茶风味物质,其最佳酶处理条件为茶水比1∶150,使用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1∶1∶1组成复合酶,pH4.6,温度45℃,恒温3 h,在此条件下,老叶经处理后茶多酚、可溶性糖和氨基酸含量分别比茶树老叶水提物增加了1.26倍,2.75倍,3.93倍,与一级毫茶含量指标相当,可作为茶饮料天然添加剂。  相似文献   

19.
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微波工作原理,综述微波技术在茶叶加工的杀青工序、辅助萃取茶多酚、咖啡碱、茶多糖等药效成分、干燥工序以及在测定茶叶中农药和重金属残留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