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66kV非直接接地系统是大杨树电网的主干系统,2008年10月12日大杨树电厂通过大东线并入呼伦贝尔电网。因大东线线路较短,线路两侧安装有耦合电容器,致使66kV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文章以大杨树地区66kV系统为例,采取了适当增加运行线路长度,以减小耦合电容器对线路三相对地电容不平衡产生的影响,从而降低66kV系统中性点电压偏移。经过实际运行表明,这一措施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陈智  崔金灵  童军心  熊炜 《江西电力》2010,34(1):10-12,17
由中性点偏移引起的零序电压偏高在国内农网35kV系统中屡见不鲜。以上饶110kV煌固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35kV侧投入空载线路后零序电压偏高为例,结合现场实测数据及ATPdraw仿真研究,得出农网35kV输电线路由于不换相施工及线路首、尾端在各别相装设CVT及耦合电容器造成空载线路本身不平衡引起35kV侧中性点零序电压偏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变电站35 kV配电系统一般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运行中存在着电压不平衡问题。从电压互感器产生的电力系统电压不平衡的几种原因出发,结合具体35 kV线路的特点,重点介绍了在现场运行过程中线路电压互感器所引起的母线电压不平衡现象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针对分析结果给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35 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在三相运行参数不对称时,电压互感器时常发生铁磁谐振。提出在35 kV母线接入一组电容器,同时在电压互感器一次侧绕组中性线中串接一个电感线圈。运行结果表明,采取的技术措施可有效抑制变压器中性点的电压位移和电压互感器高压侧熔断器的熔断问题,保证了电能计量、电压保护、对地绝缘监测及指示仪表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66 kV谐振接地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导致中性点位移电压现象日益突出,影响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并增加了线路损耗。为计算非对称排列的单回和同塔双回架空线路对地电容参数,引入电位系数矩阵和电容矩阵来表示导线自身参数以及导线间的耦合关系,使计算结果更加接近实际。详细分析线路等效电感与电容构成的电压谐振电路在不对称电压的作用下,其中性点位移电压的产生机理。根据某实际66 kV谐振接地系统和现场运行数据,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的详细等效模型,验证中性点位移电压与线路不对称度、系统失谐度的数值关系。  相似文献   

6.
浅谈35 kV系统三相电压不平衡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新 《福建电力与电工》2004,24(1):54-55,57
介绍了南平电业局黄墩、太平变电站35kV系统三相电压波动的情况;分析了三相电压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制定整改方案;最后总结了山区线路35kV系统三相不平衡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降低补偿网络中性点不平衡电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补偿网络在运行调谐中往往因网络不平衡电压太高而难以正确调谐,产生中性点不平衡电压的主要原因是三相对地电容不平衡。采用偏移电容法可简单,方便地测估了三相对地电容偏差量,配合网络中耦合电容器的调整,可有效地降低网络中性点不平衡电压。  相似文献   

8.
1电网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的危害 长庆油田电网35kV系统三相对地电压严重不平衡的问题长期存在,靖安110kV变电站自建成以来尤为严重,三相不对称度已达到10%以上。手动调匝式消弧线圈投入后,进一步抬高中性点对地电压,致使消弧线圈被迫停用,成为困扰油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一大技术难题。电网三相电压严重不平衡的危害有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母线电压不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压不平衡问题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时有发生,尤其是在35 kV系统中,采用全架空线接线,线路对地参数较不平衡情况下,电压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针对某110 kV变电站35 kV母线电压不平衡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得出电压不平衡的原因并提出了整改措施,对以后的线路设计和架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山区35 kV 电网在带消弧线圈运行时,不能同时兼顾消弧线圈补偿度和电网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山区35 kV电网的中性点运行方式,该运行方式既可保证电网正常运行时三相电压平衡,又可充分发挥消弧线圈的消弧作用。对该运行方式下的暂态过程进行了大量数值计算,计算表明该运行方式对提高山区35 kV电网运行水平和降低线路雷击跳闸率是有效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油田35 kV系统手动调匝消弧线圈的档位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油田35 kV系统中性点手动调匝式消弧线圈档位调节方式存在的不足,从系统正常运行状态和单相接地故障两个方面分析了消弧线圈的调节原则;结合具体的油田35 kV系统,利用EMTP/ATP电磁暂态程序计算系统各种运行方式下的电容电流、消弧线圈补偿后残流和位移电压,推荐了消弧线圈的档位调节表;为实现自动选择手动调匝式消弧线圈的运行档位,提出了专家系统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葛宁  伍亚萍 《电力设备》2007,8(5):67-69
分析一220kV变电站站用变压器负荷电压不平衡的原因,说明了三相四线制中的零线接线准确与否对负荷三相电压平衡性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简单、直观的实用矢量图分析方法。应用该方法可以很容易地判断负荷电压与系统中性点漂移位置的关系,即中性点漂移位置的分布情况。该方法运用于电源侧电压对称和不对称情况下的中性点漂移位置的定性分析。如果要准确判断中性点位置,则需借助于解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同杆并架线路的谐振接地配电网,若一个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该系统中性点电压会通过耦合电容传递给非故障系统,可能导致消弧线圈的误动作。针对此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影响非故障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的主要因素及变化趋势;建立准确的电缆出线为主及架空线(对地电容不平衡)为主的变电站计算模型,通过计算得到单相接地故障与非故障时两种系统中性点电压值。分析得如果同杆并架线路不超过5 km且其他系统参数设置恰当时,系统不会发生耦合电容引起的消弧线圈误动。  相似文献   

14.
针对220 kV迎丰桥变电站10 kV II-IC 324、II-3C 330电容器间隔由于不平衡电压引起断路器频繁跳闸,对其电容器组进行电容量检测。并对超标相电容器进行单个电容量测试。结果发现:电容量超标导致放电线圈二次不平衡电压达到7.56 V,超过设定的不平衡电压保护定值3V从而引起报警,应更换电容量不合格的电容器,使三相电容量平衡,以消除不平衡电压。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地调自动化主站系统电网区域电压无功控制中出现的无功过补偿、电容和主变压器抽头操作过于频繁的问题,对电网区域电压无功控制技术与变电站的无功动态补偿系统的联动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在一座110 kV变电站安装了一组无级调节电抗器及其控制装置,使其与主站系统的区域电压无功控制相互配合对站内的无功装置和主变压器抽头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联动控制效果较好,在对电网电压和无功电压进一步优化的同时,消除了电网无功过补偿、电容和主变压器抽头操作过于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利用变压器电容式套管,安装特制的电压传感器组成套管分压系统,从电容式套管的末屏抽头处获取电压信号的方法,实现对电网过电压信号的实时采集。介绍了装置的总体组成结构及各部分的工作原理,详细论述了套管末屏电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7.
基于模糊决策树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建社  樊波  薛钧义 《中国电力》2003,36(12):62-65
变电研制的电压无功控制是保证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措施。本文分析当前电压无功控制方法存在的不足,把模糊决策树应用到这一领域,提出基于模糊决策树的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方法。模糊决策树融合了模糊理论和决策树的优点,不仅能很好地解决电压越限的模糊边界问题,而且能依据调压控制的限制条件优化原则和设备保护闭锁等信息进行综合决策,以实现电容器和变压器分接头在变电站各种运行状态下的最佳配全。用于某110kV变电站的实验表明,本方法能提高电压质量,减少设备调节次数,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配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极易产生电弧,以及在非故障情况下由于三相对地参数不相同而导致的三相电压不对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有源逆变分相注入的电压消弧与位移电压抑制方法.在三相线路首端分别挂接有源逆变,通过脉宽调制信号控制有源逆变电路的输出电流.当配电网出现单相接地故障时,有源逆变向系统分相注入零序电流,通过零序回路调节...  相似文献   

19.
运行中发现10 kV母线电压互感器(简称TV)中性点经消谐电阻接地时的TV二次电压会出现异常。根据现场电压测试和TV特性试验,分析认为主要是TV三相的励磁特性不一致引起的,其次是三次谐波的影响。若换成励磁电流小、不易饱和、三相励磁电流差别小的TV,可把二次电压异常限制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