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猪肉品质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猪肉的肉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对猪肉品质的影响,并对猪肉市场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3.
宰前管理对猪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洋  黄明  周光宏 《食品科学》2011,32(23):348-351
本文对猪肉品质存在的主要问题作简单的介绍,并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宰前运输、宰前禁食、宰前休息对猪肉品质、肉品安全性及动物福利的影响,进一步优化肉质及动物福利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的宰前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莆松黑猪肉的营养成分及其贮藏过程中肉品质的变化,试验选取体重相近的大长猪和莆松黑猪,在体重100 kg~110 kg时进行屠宰,取背最长肌加工成冷鲜肉,随后立即真空包装并在(4±1)℃贮存。以大长猪为对照,测定两者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含量,分别于第1、7、14、21天测两者pH值、肉色、剪切力、细菌总数、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值及反映肉保水性的指标,并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大长猪肉相比,莆松黑猪肉色泽鲜美(P<0.05),肌内脂肪和肌肉氨基酸总量更高(P<0.05),肉嫩多汁,风味更佳(P<0.05)。因此,莆松黑猪肉比大长猪肉表现出更好的营养品质、食用品质、技术品质以及卫生品质。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比较青海八眉猪和甘肃黑猪肉质性状、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肌苷酸等含量差异,为研究青海八眉猪肉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其资源保护提供一定依据。以10头青海八眉猪和10头甘肃黑猪为研究对象,采用国标法对其背最长肌的各个指标进行了系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八眉猪肉的失水率、熟肉率显著高于甘肃黑猪肉(P<0.05),大理石纹、肉色、脂肪色、pH在2个品种肉质上差异不显著(P>0.05);八眉猪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甘肃黑猪(P<0.05),蛋白、水分含量显著高于甘肃黑猪(P<0.05),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相对于甘肃黑猪肌肉中的7种脂肪酸,青海八眉猪肌肉含有14种脂肪酸,且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甘肃黑猪(P<0.05),不饱和脂肪酸及单不饱和脂肪酸显著低于甘肃黑猪(P<0.05);甘肃黑猪肌肉氨基酸总量(20.23 g/100 g)高于青海八眉猪(19.14 g/100 g),八眉猪肌肉鲜味氨基酸含量(8.76 g/100 g)高于甘肃黑猪(7.84 g/100 g)。八眉猪肌肉肌苷酸含量为2.44 mg/g,显著高于甘肃黑猪肌肉肌苷酸含量2.05 mg/g(P<0.05);八眉猪肌肉肌酐、次黄嘌呤含量依次为0.55、0.13 mg/g,均显著低于甘肃黑猪的0.81、0.55 mg/g(P<0.05)。由此说明,相比于甘肃黑猪,青海八眉猪肌肉氨基酸比例更合理,脂肪酸更丰富,肌苷酸含量更高,高蛋白、低脂肪,肉质更鲜美。  相似文献   

6.
宋晓彬  袁倩  刘树军  靳烨 《食品科学》2014,35(11):17-20
选取巴美肉羊5、6、8 月龄和12 月龄不同部位的骨骼肌,分别测定并比较它们的一磷酸腺苷激活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活性、糖酵解指标和肉质指标,以探讨AMPK与宰后肌肉品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PK活性随着月龄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P<0.05),背最长肌的AMPK活性显著高于股二头肌和臂三头肌(P<0.05);AMPK活性与肌糖原含量、乳酸含量和己糖激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b*值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L*值、a*值、剪切力和熟肉率呈负相关(P<0.05)。提示AMPK活性与肌糖原、己糖激酶、乳酸、肉的色泽、剪切力和熟肉率具有相关性,AMPK可能通过调节糖酵解进程进而影响肉品质。  相似文献   

7.
空气解冻温度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冷冻猪里脊肉为研究对象,在4、12、20、30 ℃温度条件下对其进行空气解冻,测定猪里脊肉解冻时 间、汁液流失率、蒸煮损失率、保水性、pH值、色泽、水分分布、质构和微观结构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猪里 脊肉汁液流失率与解冻时间呈非线性关系;12、20 ℃空气解冻对猪里脊肉的保水性影响较小;不同空气解冻温 度对猪里脊肉pH值、亮度值和红度值无显著影响;30 ℃空气解冻对猪里脊肉中不易流动水影响最小,稳定性 最好,其次为20、4、12 ℃;与对照组鲜肉相比,不同温度空气解冻处理组猪里脊肉蒸煮后硬度存在显著差异 (P<0.05);12 ℃空气解冻后猪里脊肉中肌纤维间空隙变大。不同空气解冻温度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存在 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9.
研究不同烹调方式(蒸煮、烘烤和煎炸)对羊肉品质的影响,分别对样品中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质构指标以及肌肉微观结构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蒸煮方式的损失率最低,对氨基酸、脂肪酸和核苷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最小;在3 种烹调方式对肉样处理过程中,肉样的氨基酸模式和脂肪酸模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煎炸肉样中呈味氨基酸含量为55.33%,显著高于蒸煮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50.67%)和烘烤肉样呈味氨基酸含量(49.33%);烘烤肉样呈味核苷酸含量最低;蒸煮、煎炸和烘烤对肉样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虽有影响,但组间并无差异显著性。烘烤肉样咀嚼性优于煎炸肉样和蒸煮肉样。在3 种烹调方式处理过程中,烘烤肉样肌纤维束变形、肌束膜破坏、肌间脂肪受损程度最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不同食盐添加量与高温蒸煮对猪肉糜品质的影响。通过对猪肉糜的蒸煮得率、色泽、质构、流变等进行分析,研究不同食盐添加量(1%、2%、3%)和蒸煮高温(105、115和125 ℃)对猪肉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食盐添加量猪肉糜的a*值、b*值显著升高(p<0.05),L*值、蒸煮得率、弹性、内聚性下降显著(p<0.05);相同温度下,1%食盐处理组的L*值最小,a*值和b*值最大;3%食盐添加量显著提高(p<0.05)蒸煮肉糜的硬度、弹性和内聚性。加热到105 ℃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不同食盐添加量猪肉糜的储能模量(G')呈下降趋势,3%食盐添加量猪肉糜的G'最高。综上所述,高温能够降低猪肉糜的品质,3%食盐添加量在105 ℃时猪肉糜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肌肉组织学特性与肉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畜禽的肉品质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与肌肉组织学特性关系最为密切。骨骼肌是主要的可食性肉,它由肌纤维、结缔组织和肌内脂肪组成。本文综述了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直径、肌纤维密度、肌纤维面积比例、肌节长度、结缔组织特性、肌内脂肪含量与分布等肌肉组织学特性与畜禽肉品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脂肪含量对低盐猪肉凝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添加磷酸盐的低盐猪肉凝胶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脂肪添加量(0~20%)对猪肉凝胶保水、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脂肪添加量在15%~20%范围内,凝胶保水性显著增加(P<0.05);添加5%以上的脂肪,可显著提高猪肉凝胶的L*值(P<0.05);在脂肪添加量不高于5%条件下,猪肉凝胶可形成良好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和咀嚼性,并能保持较好的红度值(a*值),利于开发低脂猪肉制品。  相似文献   

13.
以新鲜猪背最长肌为原料,考察其在冻结条件①:冻结装置A+-18℃(风冷、无蓄冷板);冻结条件②:冻结装置A+-24℃(风冷、无蓄冷板);冻结条件③:冻结装置A+-24℃(风冷、加蓄冷板);冻结条件④:冻结装置B+-25℃(风冷、无蓄冷板)4种条件下冻结处理后,有无冻结装置对猪肉品质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经4种冻结装置条件处理后,对于冻结条件③对猪背最长肌冻结效果优于同温度下冻结条件②冻结效果,优于冻结条件①冻结效果,即加蓄冷板冻结效果,优于不加蓄冷板,优于-18℃;冻结装置A加蓄冷板冻结效果与冻结装置B加-25℃(无蓄冷板)差异不显著(P>0.05)。整体来说,通过蓄冷装置冻结,能有效减少汁液流失、降低压榨损失,减少肌原纤维断裂与巯基破坏情况,促进肉品品质保持效果。  相似文献   

14.
冷却猪肉贮存中的品质变化及货架期预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猪肉的品质变化,运用因子分析法,结合Q10模型,建立货架期预测模型。在0、5、10、15、20 ℃贮藏环境中,以感官品质、菌落总数、TVB-N、TBARS、pH值、色值(L*、a*、b*)为品质评价指标,找出反应多种理化指标的主成分因子。且进行理化因子与感官品质皮尔逊积聚相关性分析,通过感官品质货架终点获得理化因子的限值,建立冷却猪肉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贮藏温度下冷却猪肉的菌落总数、TVB-N值、pH值、TBA、色值(b*)呈上升趋势值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感官品质、色值(a*)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呈下降趋势;且贮藏温度越高各项指标变化越快。在4、12℃贮藏条件下对冷却猪肉品质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相对误差均在±10%之内。验证试验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冷却猪肉货架期预测。  相似文献   

15.
野杂种猪肉品质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晓琼 《肉类研究》2006,199(10):38-40
本文综述了野杂种猪肉品质特性的研究及利用状况,分析了大面积推广应用野杂种猪可能出现的风险,并提出了开展野杂种猪肉品质特性选育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Growth of Hafnia alvei, Serratia liquefaciens,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Lactobacillus curvatus and 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on inoculated lean and fat tissue of beef, pork and lamb was investigated. Increases in H. alvei, S. liquefaciens and L. plantarum counts on refrigerated beef and pork fat usually were greater (P<0.05) than on comparable lean samples. On dark-firm-dry (DFD) beef, these differences in counts between lean and fat samples were smaller or disappeared. Increases in L. mesenteroides and L. curvatus counts on fat were either smaller than or did not differ from those on lean samples. Sour, buttermilk-like off-odors were the most common defect on stored samples.  相似文献   

17.
18.
研究复合磷酸盐、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转谷氨酰胺酶(TG酶)、卡拉胶在单独添加及复配添加的情况下对猪肉丸品质的影响。利用质构仪测定指标参数,经数据分析处理后确定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复配最优组合。结果表明:复合磷酸盐、CMC-Na、TG酶、卡拉胶单一添加都对猪肉丸的感官、质构和蒸煮损失率有影响;在复配中,复合磷酸盐和TG酶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卡拉胶、CMC-Na。最优配方为复合磷酸盐添加量0.25%、CMC-Na添加量0.35%、TG酶添加量0.30%、卡拉胶添加量0.25%。  相似文献   

19.
卢忆  戴妍  杜新  戴瑞彤 《现代食品科技》2015,31(11):196-202
本文研究了欧姆加热不同电压及终温对羊肉半膜肌蛋白质的影响及其与肉色、保水性等基本质量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羊肉半膜肌分别以10 V/cm与20 V/cm加热至中心温度50℃、60℃、80℃、100℃,测定肉色、蒸煮损失,并进行差示量热扫描(DSC)及可溶解肌浆蛋白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20 V/cm组样品与10 V/cm组相比,颜色较浅,蒸煮损失较高(p0.05),肌浆蛋白变性程度高(p0.05)。肌浆蛋白溶解性与肉色指标以及可蒸煮损失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红度值a*与可溶性肌浆蛋白含量显著正相关,而蒸煮损失CL与之显著负相关。对以10 V/cm与20 V/cm加热至95℃后储藏7 d的样品,测定其羰基含量、巯基含量、非血红素铁含量以及丙二醛含量,发现20 V/cm组样品在储藏期间氧化程度显著(p0.05)高于10 V/cm的样品,表明10 V/cm处理的样品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20.
NaCl是猪肉糜制品加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辅料,为进一步探明NaCl在猪肉糜加工过程中的作用,通过低场核磁共振和拉曼光谱等方法,研究了NaCl对猪肉糜的蒸煮得率、硬度、水分迁移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蒸煮得率和硬度随着Na Cl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特征峰T_(2b)和T_(22)的自旋-自旋弛豫时间逐渐缩短,T_(21)(不易流动水)的峰面积比例逐渐增加;NaCl添加量从1%增加到2%,对蛋白质二级结构含量影响显著,β-折叠含量提高,从2%增加到3%,二级结构相对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Na Cl添加量的增加,—OH基团伸缩振动波峰向高波数方向移动(3226 cm~(-1)和3227 cm~(-1)),水分子内氢键增多。因此,在猪肉糜加工中适量添加Na Cl能够改变猪肉糜蛋白质二级结构,增强蛋白质的水合作用,有助于提高猪肉糜的加工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