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水资源利用率、降水量、人均占有水量为评价指标,对德州市2006--201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德州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值较高,其开发利用已达一定程度,但仍有一定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分析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界定及分析,探讨了水资源承载力量化计算和指标评价的综合分析方法,反映了水资源承载力定性、定龟相结合,简化、综合相结合的研究特点,有效地解决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度量和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大连市水资源总量、供水量、需水量、土地面积及人口数普查数据等为基础数据,参照我国水资源分析中的多种指标择取方式,从水资源利用、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3方面,构建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合可变模糊评价模型对大连市2000—2013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计算和评价,并通过基础数据的搜集和处理,对2020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评价。结果显示:生态用水率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5%,能够反映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大部分信息,因此作为主因子来进行权重的计算。通过可变模糊评价模型计算,2000—2013年大连市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等级为1~2级,说明大连市在这14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达较高水平,水资源的供给量基本上满足该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发展需求。为保证水资源的持续供给,须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预测评价结果为2级,表示在未来几年内,大连市已经逐渐实现维持水资源稳定开发的战略目标,大连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得到了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德州市各县(市、区)水资源监管的现状,对德州市水资源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建议从建立机制、协商沟通,组织培训、借助力量,完善制度、落实到位,做好宣传、提高意识,加大投入、完善“硬件”等五个方面提高德州市水资源监管水平。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口发展功能区划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依据,而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人口发展功能分区的基础和依据之一。本文通过水资源基础评价、基于水资源负载指数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评价和基于人水关系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云南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云南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空间分布不均,总趋势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山区多、河谷平坝少。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大部分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受地形条件限制,兴建水利设施较为困难,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从人口角度来看,云南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良好,绝大部分地区为水资源盈余状态,水资源承载力盈余县市占93.8%。  相似文献   

6.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评价聊城市水资源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聊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聊城市综合评分值对v1的隶属度为0.7354,综合评分值仅为0.178,表明聊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有相当的规模,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小。今后应该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治理及保护。  相似文献   

7.
概述德州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通过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水环境等手段和措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蔡建丽  雷晓云 《人民珠江》2011,32(3):5-6,30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干旱区绿洲城市石河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分析,得出在目前状态下,石河子市水资源承载力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应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水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好供需水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系统掌握好地区水资源承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以河北省某市为例,在系统分析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水资源禀赋条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供水能力、水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5个层面建立了由22项二级指标构成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体系,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用于确定各级指标权重,对该市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多级模糊评价。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市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等级为中等,其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评价等级为较好,水资源禀赋条件、供水能力、水环境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评价等级为中等,研究成果符合该市现阶段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实际情况,对于该市优化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合理利用水资源,并将其控制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是一个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发展的关键。以樱桃沟小流域水资源承载力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选取2010—2050年5个水平年对樱桃沟小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0年樱桃沟小流域水资源发展水平同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协调,处于很弱的水平,到2020年两者关系趋于缓和,2050年进入协调发展阶段;流域内生态环境系统一直处于很弱的级别。二级模糊评判结果反应出在5个预测水平年内,小流域整体的水资源承载力持续升高。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德州市各县(市、区)水资源供需总体形势,提出水资源供需形势评估结果,给出实现供需平衡的路径建议,为水资源调控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综合评价赣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对水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建议,文章采用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从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三个方面,选取14个评价指标构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来对赣南地区2013—2017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正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由此,建议未来应大力引进高效率设备,尽量减少水资源在工业、农业等方面的浪费;在生态环境方面,相关部门应推动全民节水与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污水处理技术,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陕北佳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威  许俊良  张鑫 《人民长江》2010,41(8):51-54
佳芦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对当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结合水资源、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之间的关系,将佳芦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问题纳入到自然-经济-环境这一复杂的大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建立流域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可为流域今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柳州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对各指标的可承载临界值和理想值进行了界定.评价结果表明,柳州地区除柳州市外,水资源有较大开发容量,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潜力相对较大.要实现以水资源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从采取合理利用本地水资源,加强全面节水战略的实施来提高水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浑南新区的具体条件及资料情况,选取了如下11个指标组成了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对其承载能力作出多因素综合评价,从而全面地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况。本文通过对沈阳浑南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分析研究,对浑南新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在一定程度上比水资源总量更具有实际意义,它是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基础。现简要介绍了水资源可利用量及承载力评价方法,并采用扣损法对富县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计算,最后以此为依据,采用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对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分析表明:富县地区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 994.22万m3,水资源可利用率为45.42%,总体偏低。该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潜力小,从人口角度来看,水资源承载力状况一般,处于水资源盈余状态。  相似文献   

17.
大柳树灌区宁夏分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及包含水资源、社会经济、生态环境3个子系统11个因素的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对大柳树灌区宁夏分区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个水平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虽有一定的规模,仍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对区内国民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保证,但综合评分值由现状年的0.597降至2020年、2030年的0.528及0.478,承载力逐步下降,有轻微转向恶化的可能。通过采用节水技术并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得到一定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承载力对水资源安全的一个基本度量,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安全保证,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结合水资源的计算方法,评价预测了阿尔山市的水资源承载力,指出本区的经济发展的水资源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芝地区水资源的实际情况,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层次结构模型,准则层分为5个指标,因素层选择了15个指标,进行了林芝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把层次分析法(AHP法)和模糊评价两种数学方法相结合,分别建立了数学模型,运用Matlab进行编程,得出模糊评价的最终得分,说明水资源承载力满足要求并处于良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