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6.
大黄山矿主采煤层底板比压测定与底板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徐州大黄山煤矿单体支柱工作面底板比压测定结果,对底板极限比压、刚度和底板抗压入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控制支柱钻底,如支柱穿鞋等是改善底承压条件的有效途径,在软底工作面,应注意避免底板积水和炮崩动力破坏,据此对本矿区工作面煤层底板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7.
8.
按顶板分类MT554—1996标准,对陕西主要矿区主采煤层采煤工作面围岩可控程度进行了分组,提出了支架选型方法及围岩控制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10.
白皎煤矿二水平零采区20142^α回采工作面,底板突然鼓裂喷出大量瓦斯,造成工作面与回风巷均充满瓦斯,总回风斜井瓦斯浓度超过4%,这是该矿建矿以来从未发生过的现象。为寻找今后类似该工作面条件的开采技术途径,将此事例介绍如下,供有关同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煤矿开采中时常遇到过老硐问题,特别是对底板老硐,严重影响采煤工作面的正常生产和人身安全,文章通过计算老硐的可能冒顶高度及现场实例,分析底板老硐对采煤工作面回采的影响,以便采取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促进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2.
房式采煤工作面的底板岩层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岩石力学中的半无限体理论,导出了受房式采煤工作面遗留煤柱影响的底板岩层的附加应力分布计算公式,该计算公式对于评价房式开采具有指导意义,并出了一个具体的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13.
深部煤层开采受下伏灰岩水害威胁日益严重,探测采煤工作面底板富水区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矿井电法是富水区探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存在对富水区定位不准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对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富水区的判定精度,在充分分析单巷电法和双巷电透视法优缺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视电阻率观测与反演方法的改进,提出视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方法。以全空间球状模型为例,给出了球状模型外空间中任意三极装置的视电阻率表达式。针对采煤工作面内侧、巷道和外侧底板不同位置的5个低电阻率模型,分别计算了全方位和双巷透视视电阻率数据,通过三维反演分别获得了采煤工作面底板岩层的电阻率图像,对比可见:①在平面上,前者的低阻核心区与5个模型位置一致;后者的低阻核心区与工作面内侧及巷道底板的3个模型位置一致,而与工作面外侧底板的2个模型位置存在误差,误差系数分别为1.0和2.0,反映工作面外侧模型距离巷道越远,误差则越大;②在垂向上,两者对模型深度的判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差,但相比而言,前者定位误差小,对模型深度的判定更准确。分析结果表明在全方位视电阻率反演过程中,单巷测深数据与双巷透视数据之间能够相互约束,促使低电阻率球状模型的准确归位,体现了全方位视电阻率探测方法的优越性。工程实践进一步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1 顶底板分类概况遵照省煤炭厅的统一布署,我所于1990年4月至12月对本省地方煤矿(含部分乡镇矿)和焦作、鹤壁、义马、郑州、平顶山五统配矿务局进行了采煤工作面顶底板分类的外业测试,并于1991年9月通过了省厅主持的“河南省缓倾斜煤层工作面顶底板分类”工作的评议。1.1 顶底板分类的目的和意义顶板管理是采煤工艺的基本环节之一,顶板管理的好坏,决定着采面的产量、质量、安全和效益。顶板分类是为改善顶板管理服务的,为综采支架选型、单体柱支护方式和决定采空区处理方法服务的。一般来说,直接顶,特别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采煤工作面底板突水预测,预报是在工作面采动过程中,通过监测煤层底板岩层内部一些参数值变化来分析,预测板突水的可能性。本文着重介绍了该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发生在七台河矿务局富强煤矿451工作面一起底板滑坡事故,分析了其发生原因,提出了控制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徐州大黄山煤矿单体支柱工作面底板比压测定结果,对底板极限比压、刚度和底板抗压入强度降低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认为控制支柱钻底,如支柱穿鞋等是改善底板承压条件的有效途径,在软底工作面中,应注意避免底板积水和炮崩动力破坏。据此对本矿区工作面煤层底板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