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鄂西渝东区构造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宜兴 《江汉石油科技》2000,10(2):63-66,72
鄂西渝东区海相地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受到过多种应力场作用,因应力条件、介质条件和边界条件差异,形成了现今比较复杂的构造面貌。纵向上,因构造上、下地层抗应变能力的不同,在挤压应力作用下发生差异形变,产生纵向变异;横向上,形成了垒凹相间的区域构造面貌。根据局部构造的形成条件,将本区局部构造按成因分类,并总结其分布规律,论述了古、今构造对本区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控制作用,指出本区天然气聚集的有利区带及目标。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灯影组区域地质条件及含气远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论述了四川盆地灯影组气藏的区域地质条件,包括:沉积相;生油层、盖层及保存条件;储集条件;古构造发展与油气的关系。作者认为,气藏的主控因素是古构造条件和局部构造条件,古隆起及上斜坡背景上发育的良好圈闭是找气的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四川盆地东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受差异构造边界的制约,四川盆地东南地区(简称川东南)中新生代发生差异构造变形,使得保存条件成为控制该区下古生界页岩气富集的主要因素。为此,从制约保存条件的直接原因——构造作用出发,对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首先以构造研究为先导,立足于中新生代差异构造变形方式和强度,将评价区划分为7个构造形变带,并对各构造形变带的断裂规模、断裂密度、顶底板岩性和厚度、目的层埋深、构造形态和裂缝间距指数等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揭示,确立页岩气有效保存区的评价指标和标准,建立页岩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依据该区页岩气保存条件最优评价参数标准,对7个构造形变带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的保存条件进行了宏观评价。结果表明:齐岳山断裂以西地区的保存条件整体上好于东侧;齐岳山断裂以东地区,以武隆断褶带的保存条件为最好,其次为彭水断褶带和黔江断褶带,道真叠加断褶带、务川叠加断褶带和沿河叠加断褶带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4.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浅层气成藏条件及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浅层气的分布和成因类型。阐述了该凹陷浅层气的成藏条件――气源条件、储层条件、盖层条件和构造条件。研究了该凹陷浅层气的富集规律,认为:烃源岩对浅层气分布富集规律有明显制约作用,储层分布规律是控制浅层气富集程度的重要因素,高质量的盖层是浅层气成藏的先决条件,构造及构造部位断层的发育程度也控制浅层气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涪陵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有丰富的页岩气资源,但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叠加作用,对页岩气保存条件造成了重要影响。系统研究了涪陵地区的构造特征和保存条件。该区发育北东向、北西向2组构造体系,主要形成于晚燕山期,受3套滑脱层系影响,纵向上变形特征存在差异性,可划分出3个构造形变层,中构造层变形相对强烈。将构造样式、断裂规模、剥蚀程度、裂缝密度作为构造变形的主要评价指标,可将涪陵地区平面上按构造变形分为东、西2带,西带构造变形较弱,保存条件较好。为进一步落实页岩气开发有利区,在"东西分带"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构造变形定量表征和地震预测,建立了一种涪陵地区保存条件量化评价方法。根据评价结果,在西带优选出3个有利目标区,在东带优选出2个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以东古隆起天然气成藏条件的差异性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由长垣以东地区深层天然气分布特征,指出安达—肇州和朝阳沟—肇东古隆起是天然气运移指向和聚集的有利场所。造成安达—肇州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好于朝阳沟—肇东古隆起上天然气显示,前者已获得了大量工业气流,而后者仅见少量气流或显示。但由于天然气在供气条件、储集条件、盖层条件、圈闭条件和运移条件上的差异,造成安达—肇州古隆起本身天然气显示也存在差异,昌德构造、卫星—升平构造和汪家屯构造天然气显示好于模范屯—肇州西构造天然气显示。  相似文献   

7.
复杂山前带构造建模技术探讨——以准南阿什里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学良 《断块油气田》2014,21(5):585-589
山前带构造变形强烈,地表条件复杂,受地质、地表条件影响,地震剖面反射不清,构造解释困难。文中充分利用野外露头、地震等基础资料,建立了准南山前带阿什里地区多个初始构造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运用平衡剖面技术验证,最终确立了相对合理的构造地质模型,并将构造样式划分为逆掩推覆带、山前变形带和前缘变形带。其中山前变形带又可分为上、下2个构造层,上构造层为侏罗系组成的宽缓背斜构造,下构造层为三叠系和二叠系组成的早期冲断构造。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东部英吉苏凹陷的构造背景、油源条件、储盖层条件、聚集和保存条件的分析,探讨了英吉苏凹陷天然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认为英吉苏凹陷具备形成油气藏的地质条件,同时烃源岩特定的演化特征决定了该地区中生界构造主要以富气为主.英吉苏地区独特的构造环境和成藏特征,使得中生界构造的主要油气源为下伏的古生界古油(气)藏,所以活动时间长、沟通古油(气)藏与中生界构造的断裂成为中生界构造能否达到工业聚集的关键控制因素.另外,有效盖层和古隆起背景也是该区能否形成天然气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
二连盆地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系统总结了阿尔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对其地层层序、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了剖析。通过成藏条件的研究,明确了各层系成藏的主控因素,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总结。同时与二连盆地其它凹陷的简要对比,归纳了该凹陷在构造、沉积等方面的独特特点,指出后期构造反转、陡带沉积体系发育和同沉积背斜构造等特征在二连盆地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反转构造地震反射特征、分布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珠Ⅲ坳陷反转构造形成期次,划分了该区反转构造样式,研究了反转构造对油气成藏条件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古近纪末期断陷反转和新近纪晚期拗陷反转2期反转构造幕,早期反转构造发生在古近纪,是在断陷期—断拗转换期之上的叠加构造,晚期反转构造发生在新近纪,是盆地坳陷期之上的叠加构造。依据反转构造与先存断裂和构造的关系,珠Ⅲ坳陷反转构造样式可划分为断层限制型和褶皱挠曲型2个大类,细分为5类断层限制型和3类褶皱挠曲型反转构造样式。反转构造可以形成良好的油气聚集圈闭条件,但早期反转会使烃源岩埋藏变浅,难以达到生烃门限而导致生烃能力很小,晚期反转构造油气成藏条件良好,特别是坳陷西部较大反转构造是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1.
从叙述江汉盆地东部白垩系沉积特征、储集条件、构造特征入手,分析了区内白垩系上、下层系的烃源条件和三维输导系统及多源次生成藏的地质条件;认为江汉盆地东部白垩系油藏具多重油源条件.是一个次生多源油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预测了有利的油气勘探区。  相似文献   

12.
潜水面油藏的形成是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常规油藏相比,其主要有油藏动态迁移性、无能、高孔渗、油柱高度大、地质储量巨大、油藏内石油由稠而稀渐变等特征。在后续的构造沉积演化中,经埋藏而形成稠油封堵油藏,此类油藏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吐哈盆地七克台油藏就是典型的潜水面油藏,地质条件可类比的盆地应存在类似油藏,因其地质储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勘探价值。  相似文献   

13.
锦州25-1S大型混合花岗岩潜山油藏发现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渤海锦州25—1S大型潜山油藏和辽东湾地区的亿吨级的JZ25—1S大型混合花岗岩潜山复合油气藏成藏条件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大型潜山油藏的成藏规律,认为大型潜山油藏的成藏除了基本的石油地质条件外,还必须具备的条件独特的区域构造与沉积环境和断裂与岩性的耦合。构造与沉积条件要求生油岩要直接覆盖在潜山之上,也就是潜山顶部只有新生界沉积,其风化效果好时,潜山基岩岩性与基底断裂的发育的耦合也就决定了能否形成大型潜山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周-宋油田的地质认识,分析了其目的层泰州组的地层和储层特征及其油藏类型、油藏特征和成藏模式,指出了油藏分布的主控因素,并对该区及邻区下一步的勘探和滚动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渤海湾盆地砂砾岩岩性油气藏形成和富集主控因素分析评价为基础,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断陷盆地岩性勘探目标基于构造背景、沉积环境、储集层、油源等4大主控因素的分级评价模式.在区域地质背景评价中,对断陷盆地5种构造带和3大类沉积体系进行了地质、含油性和勘探成效对比分析.在储集层评价中,引入储集层结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陆相断陷盆地“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概念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气藏形成分布控制因素角度出发,提出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这一概念来概括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特征和分布规律,以期对岩性油气藏勘探起到指导作用。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质条件的影响,宏观控制因素(多元)主要有:盆地类型、构造带类型、沉积体系域类型、储集体类型、烃源岩质量以及盆地温—压系统等。在不同盆地,上述条件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但通过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自身特点和成藏条件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个主控因素(多元)制约:油气运移通道、流体动力、储层临界物性和砂体封闭条件。对于具体某一个凹陷或构造带,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将更加具体化。  相似文献   

17.
莫索湾盆五底水油环凝析气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盆五井区底水油环凝析气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地质建模软件建立构造模型、储层模型,展现出底水油环凝析气藏的构造和储层特点。在此基础上,应用CMG数模软件描述了剩余油分布特征,讨论了底水油环凝析气藏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认为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网系统局部不完善区、储层物性不利区、未达到经济极限生产条件的储量损失区。根据剩余油气分布的特点,进行了治理方案部署,经实施后取得了良好效果,平均年增油1.49×104t,年综合递减减缓1.6%,实现了油气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8.
马朗凹陷下二叠统风化壳特征与油气成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该古风化壳在纵向上划分为风化粘土层、强风化碎石层、弱风化块石层以及未风化岩石层等层段。剖析了该风化壳形成的地质条件和构造演化特征,探讨了可能发育油气藏类型及与风化壳的关系,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下二叠统卡拉岗组风化壳有利的勘探目标是在下二叠统条湖组剥蚀线与下二叠统卡拉岗组剥蚀线之间范围内,其次为卡拉岗组剥蚀线以东地区。  相似文献   

19.
断陷盆地岩性圈闭成藏特征及地质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石化东部的济阳坳陷、东濮凹陷、南泌凹陷、苏北盆地、江汉盆地等,均为中新生界陆相断陷含油气盆地,具备相似的构造沉积特征和岩性油藏地质特征,具有建立统一的岩性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的地质基础。不同的地质条件在岩性圈闭成藏中所起的作用不同,研究5项评价条件及各项地质要素权系数时,应能充分体现这种差异。圈闭地质要素可以归纳为圈闭成藏要素和圈闭品位要素两大类,可分别采用钻探成功率分级法、累计概率曲线法、地质分析法建立分级评价标准。应用表明,建立的岩性圈闭地质风险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能反映探区地质特点和勘探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彭阳油田侏罗系延安组油藏受构造控制,储层横向变化快,成藏关系复杂,勘探认识程度较低。综合岩心、测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应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和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及成藏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表明,该区油气资源丰富,储集条件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要受烃源岩、沉积体系、储层物性、构造形态及成岩特征等因素控制,同时,这几个因素的优化匹配是寻找延安组深部延9—延7岩性构造油藏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