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侧柏内生真菌菌株G21在不同培养基中发酵产物抑菌活性,并进行鉴定。[方法]利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抑菌活性,结合形态分类及ITS-18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结果]G21在所有不同培养基中的发酵产物对苹果腐烂病菌、白菜黑斑病菌、小麦纹枯病菌及番茄灰霉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G21鉴定为异茎点霉属(Paraphoma),与菊异茎点霉菌(Paraphoma chrysanthemicola)处于同一分支。[结论]G21马丁培养基和淀粉铵盐培养基发酵产物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6,(6)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FS6的摇瓶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通过对发酵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的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测定生防菌株FS6对人参立枯丝核菌的抑菌效果和菌体生长量,来确定其最适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结果]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30 g,酵母浸粉40 g,Mg SO_4·7H_2O_2 g,甘油10 m L,K_2HPO_42 g,H_2O 1000 m L;最优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摇瓶装液量50 m L/250m L,摇床转速160 r/min,初始p H值6.0,培养温度28℃,培养时间12 h。[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FS6在最适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下,对人参立枯病菌的抑菌活性最好,为该菌株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雪白弯颈霉C41菌株固体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及其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以7种植物病原真菌为供试菌,测定雪白弯颈霉C41固体发酵粗提物的抑菌活性;以玉米弯孢菌叶病菌为指示菌,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固体发酵粗提物对玉米灰斑病、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大斑病病菌菌丝生长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84.38%和80%。发酵液在25~60℃范围内有较好的热稳定性,温度高于60℃则稳定性降低;有较广泛的酸碱稳定性,在pH值为6时抑菌活性最好;发酵液对日光和紫外线的稳定性较强。[结论]雪白弯颈霉C41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和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吸水链霉菌A03是自主分离的高效拮抗菌株,其活性代谢产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为了建立其高产发酵工艺,并为过程放大提供技术参数,利用正交设计和单因素试验对其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获得的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g/L):葡萄糖5,可溶性淀粉5,黄豆粉10,磷酸二氢钾0.5,碳酸钙1,七水硫酸镁0.1;最优培养条件:液体种子菌龄40 h,500 mL摇瓶装液量80 mL,接种量为体积分数12%,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温度28℃,发酵周期216 h;发酵液抑菌直径达3.04 cm。[结论]成功建立了该菌株的小试发酵工艺,发酵水平提高了52.0%,发酵周期缩短30.77%。研究结果为其发酵代谢调控和过程放大提供了基本参数。  相似文献   

5.
对本实验室从西南印度洋深海淤泥中分离筛选出的一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抑制效果的芽孢杆菌No.461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了该菌株的最适培养基为:在传统最佳原料配比的基础上,碳源为乳糖(5g/L),氮源为酵母浸粉(3g/L),无机盐为Mg SO4(0.2g/L)。菌株的最适发酵温度为37℃,最适培养时间为60h,发酵液的最适p H值为7.0~7.5,摇床的最适转速为180r/min。  相似文献   

6.
《农药》2015,(5)
[目的]明确长枝木霉T6菌株发酵液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及其粗提物的抑菌活性。[方法]以苹果树腐烂病菌为指示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发酵液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并以11种植物病原菌物为供试菌,研究发酵液粗提物的抑菌活性。[结果]稳定性试验表明:发酵液耐121℃高温,耐强酸强碱,自然光及紫外光处理对其抑菌活性无影响;在4℃及常温下可储存至少60 d以上保持活性不变。抑菌试验表明:发酵液粗提物对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树斑点落叶病菌、油菜根腐病菌和立枯丝核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100%、93.32%、92.35%和91.49%。[结论]长枝木霉T6菌株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广谱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
《农药》2017,(11)
[目的]研究2-烯丙基-1,4-苯二酚的合成工艺条件及其抑菌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最佳工艺,运用熔点测定、IR和~1H NMR手段表征其结构,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其抑菌活性。[结果]合成2-烯丙基-1,4-苯二酚的最佳工艺为乙醇作溶剂,n(对苯二酚):n(溴丙烯)为1:1.3,反应2 h后在210~220℃下发生克莱森重排反应3 h,2-烯丙基-1,4-苯二酚的收率达63.9%;该化合物在0.05 g/L质量浓度下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的抑制率分别为76.4%和88.2%。[结论]以溴丙烯和对苯二酚为原料,经O-烷化、克莱森重排反应制备2-烯丙基-1,4-苯二酚的方法可行,产物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苹果炭疽病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放线菌TL05-22菌株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放线菌TL05-22发酵液的抑菌谱及稳定性。以1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杯碟法测定拮抗放线菌TL05-22发酵液的抑菌谱;以苜蓿尖镰孢根腐病菌为指示菌,杯碟法测定发酵液的传代稳定性、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及紫外线稳定性。[结果]放线菌TL05-22发酵液对16种植物病原真菌和6种细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活性,其中供试真菌以对苜蓿尖镰孢根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达33.68 mm;供试细菌中以对大白菜软腐病菌的抑菌效果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9.12 mm。将发酵液于60~100℃处理30、60 min,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发酵液在pH值6~14时抑菌活性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在pH<6条件下抑菌活性明显下降;连续培养10代,发酵液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放线菌TL05-22的代谢产物具有广谱抑菌活性和较强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海洋放线菌BM-2菌株在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和不同的发酵条件对进行液体发酵,以植物病原真菌禾谷镰刀菌为指示菌,采用打孔法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研究其产生抑菌物质的发酵条件.结果认为:海洋放线菌BM-2菌株产生抑菌物质的最佳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14 g、乳糖16 g、黄豆粉16 g、磷酸氢二钾3 g、碳酸钙4 g、氯化钾0.4 g,海水1000 mL,初始pH值7.5;发酵条件为接种量7%(体积分数)、温度28 ℃、装瓶量80 mL(250 mL)、转速190 r/min、培养时间5 d.  相似文献   

10.
对菌株H008(Streptomyces laidensis)的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对其发酵产物的生物学活性进行了初步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菌株H008发酵液的杀虫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培养条件的优化.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发酵生产工艺参数为pH值8.0、发酵温度28℃、溶解氧60%、发酵周期96 h.发酵液中该菌株的代谢产物具有杀虫活性高、热稳定性高、酸碱适应范围广、极性强等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百里酚偶氮类化合物。[方法]以百里酚为母体,采用组合优化原理合成系列百里酚偶氮类衍生物,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抑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筛选,对抑菌活性较好的化合物测定EC50值。[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和HR-MS确证,化合物3a、3b、3c、3h、3i和3j为已知化合物,其余化合物3d、3e、3f、3g、3k为首次报道。目标产物3a和3d在100 mg/L对除番茄灰霉病菌外的所有供试病菌均表现出比阳性对照霉灵更高的抑菌活性。化合物3a对玉米大斑病菌和苹果腐烂病菌的EC50值远低于霉灵对2种病菌的EC50值,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结论]百里酚偶氮类化合物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可在其结构基础上,进行多位点和基团的修饰,有望发现抑菌活性更高的广谱型抑菌化合物,为开发高效、低毒和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的新型杀菌剂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农药》2015,(11)
[目的]提高枯草芽孢杆菌抗菌物质浓缩回收效率。[方法]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代谢产物进行超滤浓缩工艺优化。[结果]使用截留分子质量为3 k D的超滤柱、超滤温度40℃、p H值8.5、压力0.10 MPa为最佳超滤浓缩工艺。该条件下,膜通透量可以达到239.69 m L/(min·cm2),蛋白截留率90.2%,浓缩倍数为1.27倍,浓缩液抑菌活性是原来的1.3倍。[结论]通过超滤浓缩工艺优化,显著提高了BSD-2抗菌物质的回收效率,为产业化生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农药》2016,(6)
[目的]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选择性水解2-[(2-甲基-6-乙基)苯基氨基]丙甲酯(NEMPAME)的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鉴定及优化。[方法]以NEMPAME为碳源,结合传统的罗丹明B平板筛选方法,通过摇瓶复筛,筛选1株具有最高立体选择性水解NEMPAME的菌株。在摇瓶培养下,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其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从土壤中筛选出1株催化拆分NEMPAME的菌株,经形态观察和16Sr RNA鉴定,初步认为是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经培养条件优化后酶活提高了308.98%。[结论]该菌株拆分NEMPAME研究中发现,活性蛋白属于胞内酶,手性选择性为R-型。优化后:葡萄糖10 g/L,酵母20 g/L,Mg SO40.5 g/L,Zn Cl20.5 g/L,橄榄油10 g/L,初始p H值7.5,培养温度37℃,发酵时间48 h。  相似文献   

14.
F03是分离于秦岭野生鱼腥草根部的一株抗菌活性较强的内生放线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鱼腥草内生放线菌F03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发酵液抑菌活性物质进行初步研究。优化后的最佳培养基为:葡萄糖30g,蔗糖10g,黄豆粉10g,蛋白胨10g,K2HPO40.3g,NaCl 1g,CaCO32g,蒸馏水1 000mL;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液初始pH值8,发酵时间7d,发酵温度28℃,摇床转速140r·min-1,接种量7%;抑菌活性物质的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好;Doskochilova溶剂系统纸层析测定结果表明,该发酵液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活性的物质为水溶性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以海洋放线菌AM8发酵液抑菌物质的活性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海洋放线菌AM8的基础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并对抑菌活性物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最佳培养基为:胰蛋白胨17g·L~(-1),大豆胨3g·L~(-1),蔗糖2.5g·L~(-1),NaCl 5g·L~(-1),K2HPO42.5g·L~(-1),海盐20g·L~(-1);最佳发酵条件为:pH值7,温度28℃,接种量5%,转速200r·min~(-1),发酵时间5d。该抑菌活性物质为中等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一定的热稳定性,在强碱、高温环境下易失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重组嗜热脂肪酶表达菌株E.coli BL21(DE3)的生长条件及产物表达规律。方法 在发酵过程中,采用补加葡萄糖和蛋白胨,控制pH、溶氧值和温度的方法。结果 最终发酵液在600nm的光密度值达到54,发酵液细菌湿重达96g/L,脂肪酶活性达到6.8×10~5 U/L。结论 确定了工程菌培养的最佳条件,提高了目的蛋白和菌体的收获量。  相似文献   

17.
大蓟提取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朝霞  姚茹瑜  唐嘉义 《农药》2013,(7):529-532
[目的]大蓟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具有生物农药的开发潜力。确定其中抗植物病原菌的主要活性成分,以期为其在农药领域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溶剂提取法提取,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并用柱层析法分离活性物质。[结果]在质量浓度50 g/L时石油醚提取物对石榴枯萎病菌的抑菌活性最高,抑制率达100%,EC50值为5.1 g/L;从中分离出一个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经鉴定为3β,21β-dihydroxyl-20(30)-en-taraxastane。[结论]大蓟对植物病原真菌有良好的抑菌活性,所分离到的单体化合物为大蓟中的主要抑菌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N-苯磺酰基-3-酰基吲哚苯甲酰腙类化合物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抑菌先导化合物。[方法]在0.1 g/L质量浓度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了21种N-苯磺酰基-3-酰基吲哚苯甲酰腙类化合物1~21对小麦赤霉病菌、白菜黑斑病菌、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的室内抑菌活性。[结果]化合物1、2、4、10和17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如化合物4,抑菌率分别为51.70%、63.20%、54.30%、44.10%和45.20%,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尤其是对白菜黑斑病菌的抑菌率高达63.20%,超过阳性对照霉灵(52.60%)的抑菌活性。[结论]化合物1、2、4、10和17对所测植物病原真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菌活性,初步拟定将5个化合物作为进一步衍生修饰的先导化合物。  相似文献   

19.
对产真菌腈水解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种类、培养基成分、诱导剂种类和浓度、诱导条件、p H和温度进行了系统考察。摇瓶发酵优化结果显示:以甘油作为主要碳源,蛋白胨和酵母膏作为主要氮源,并添加微量元素的SOC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最适接种量为0.5%;较优的诱导剂诱导条件为:采用0.5 mmol/L的IPTG诱导12 h,发酵p H=7.5,诱导温度25℃时产酶效果最佳。经过优化后,重组酶的酶活得到了显著提高,总酶活最高达到了3.84 U/m L,相比初始水平(0.84 U/m L)提高约4倍。5 L发酵罐的放大实验表明,产酶效果良好,总酶活和比酶活均与摇瓶水平基本持平。全细胞催化性质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腈水解酶催化反应的最适催化反应温度是45℃,最适反应p H约为7.2。  相似文献   

20.
对产真菌腈水解酶的重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种类、培养基成分、诱导剂种类和浓度、诱导条件、p H和温度进行了系统考察。摇瓶发酵优化结果显示:以甘油作为主要碳源,蛋白胨和酵母膏作为主要氮源,并添加微量元素的SOC培养基作为发酵培养基,最适接种量为0.5%;较优的诱导剂诱导条件为:采用0.5 mmol/L的IPTG诱导12 h,发酵p H=7.5,诱导温度25℃时产酶效果最佳。经过优化后,重组酶的酶活得到了显著提高,总酶活最高达到了3.84 U/m L,相比初始水平(0.84 U/m L)提高约4倍。5 L发酵罐的放大实验表明,产酶效果良好,总酶活和比酶活均与摇瓶水平基本持平。全细胞催化性质考察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所产腈水解酶催化反应的最适催化反应温度是45℃,最适反应p H约为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