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明确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及推荐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其对小麦散黑穗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悬浮种衣剂对小麦散黑穗病的防治效果和小区增产效果显著高于同等有效剂量下的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和25 g/L咯菌腈悬浮种衣剂。[结论]27%苯醚甲环唑·咯菌腈·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最佳使用量为54~108 g a.i./100kg种子,能够有效地防治小麦散黑穗病,适合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农药》2015,(6)
[目的]明确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及用药量。[方法]采用拌种法测定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的田间防效。[结果]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4.23%~97.78%和95.38%~98.75%,与对照药剂600 g/L吡虫啉FS 180 g a.i./100kg防治效果差异显著;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6、208 g a.i./100kg时,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94%~83.35%和70.49%~86.29%,与对照药剂4.8%咯菌腈·苯醚甲环唑FS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结论]52%吡虫啉·咯菌腈·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麦蚜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6~208 ga.i./100kg。  相似文献   

3.
《农药》2017,(1)
[目的]明确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对冬枣炭疽病的防效。[方法]分别采用含毒介质法和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复配比例为3∶5时,共毒系数为198.72,增效最明显。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在75.69%~90.44%之间,优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WG和250 g/L嘧菌酯SC,与29%吡唑萘菌胺·嘧菌酯SC相当。[结论]40%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对冬枣炭疽病防效较好,且对冬枣和有益生物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4.
《农药》2017,(1)
[目的]筛选安全、高效、低毒防治冬枣炭疽病的药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与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室内抑菌活性测定及田间小区试验。[结果]各药剂对冬枣炭疽病菌均有较好的室内抑菌活性,药后8 d EC50值为0.0246~2.1329 mg a.i./kg,3种混配剂试验配比下均表现出增效作用,且试验用量下对炭疽病的田间防效均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尤其是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10∶30),防效为87.64%、91.47%。各药剂对冬枣树安全。[结论]在冬枣炭疽病始发期,选用40%苯醚甲环唑·咪鲜胺ME、35%苯醚甲环唑·醚菌酯WG 400~666.7 mg/L或5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ME 285.7~400 mg/L连续施药3次,对冬枣炭疽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药》2021,60(5):379-381
[目的]探索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花生叶斑病防效。[方法]依据花生叶斑病药剂防治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结果]200 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对花生叶斑病有较高的防效,不同梯度剂量下,防效幅度为59.65%~87.16%,与当地常用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比较,差异显著。[结论]200g/L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SC可用于花生叶斑病防治,在花生叶斑病发病初期、发展期,吉林省分别为7月上旬和下旬施药2次,适宜用量为75~105 g a.i./hm~2。对花生生长、开花、产量未见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31.9%戊唑·吡虫啉FS、27%苯醚·咯·噻虫FS和25%噻虫·咯·霜灵FS 3种复合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增产效果。[方法]在漯河市2个试验点进行种子包衣处理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所有处理对小麦出苗均无显著影响。对纹枯病防治效果最优的是27%苯醚·咯·噻虫FS 81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其次为25%噻虫·咯·霜灵FS 75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对纹枯病防效较差。对小麦蚜虫防治效果最优的是31.9%戊唑·吡虫啉FS 127.6 g a.i./100kg种子包衣处理,在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的防效均与其他2种种衣剂处理的防效差异显著。[结论]27%苯醚·咯·噻虫FS和31.9%戊唑·吡虫啉FS可以作为主要种衣剂在河南省冬麦区推广。  相似文献   

7.
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混剂对花生褐斑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混合对花生褐斑病毒力增效作用。[方法]室内联合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筛选得到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的增效型混剂。[结论]吡唑醚菌酯与苯醚甲环唑以1:1混配对抑制菌丝生长增效最为明显,共毒系数为138.86。田间药效试验中,20%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4.50%,显著优于2个单剂的防效。  相似文献   

8.
采用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乳油对水稻纹枯病进行室内活性测定、田间防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乳油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抑制活性,对水稻纹枯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试验中药剂对水稻作物安全,2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可以替代25%苯醚甲环唑乳油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农药》2016,(6)
[目的]通过对西瓜蔓枯病菌进行室内毒力测定与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较好的杀菌剂。[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0种杀菌剂对西瓜蔓枯病菌的室内毒力,并进行4种杀菌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苯醚甲环唑、啶酰菌胺、戊唑醇、异菌脲、吡唑醚菌酯的EC50值均小于1 mg/L,抑菌效果较好。田间药效试验中,50%啶酰菌胺WG的防效最好,达93.86%,其次为10%苯醚甲环唑WG,防效为62.48%。[结论]啶酰菌胺与苯醚甲环唑对西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可作为防治西瓜蔓枯病的有效药剂。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7,(4)
[目的]研制6%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泡腾片剂制剂。[方法]对泡腾片剂的载体、黏结剂、分散剂进行筛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优选配方的杀菌活性。[结果]6%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泡腾片剂的优选配方为:苯醚甲环唑原药3%,丙环唑原药3%,柠檬酸10%,碳酸氢钠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萘磺酸盐2%,可溶性淀粉6%,无水硫酸钠补充到100%。该泡腾片剂配方符合泡腾片剂的质量标准,其对水稻纹枯病的杀菌活性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水分散粒剂相当。[结论]6%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泡腾片剂是一个具有市场潜力的优良制剂。  相似文献   

11.
《农药》2015,(5)
[目的]探索唑菌酯及其混剂防治黄瓜靶斑病的效果及剂量。[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联合毒力,验证20%唑菌酯SC及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对黄瓜靶斑病的田间防效。[结果]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对靶斑病菌的EC50值为(11.49±1.19)、(0.82±0.06)mg/L;唑菌酯与苯醚甲环唑1颐1、1颐2、1颐3三个配比有增效作用。[结论]靶斑病发病初期间隔7 d连续喷施2~3次20%唑菌酯SC或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有较好防效;20%唑菌酯SC推荐剂量为150~300 g a.i./hm2,而24%唑菌酯·苯醚甲环唑SC推荐剂量为360~540 g a.i./hm2。  相似文献   

12.
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筛选防治水稻纹枯病的高效、低毒及安全药剂,采用GB/T17980.20-2000的方法,对10种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田间药效进行了试验比较,并增加调查了病株率防效,以供比较参考。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悬浮剂防治水稻纹枯病防效为87.53%,20%丁香菌酯悬浮剂、25%丙环唑乳油、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戊唑醇可湿性粉剂、15%三唑醇可湿性粉剂防效为71.97%~79.59%,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井冈霉素水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防效为63.92%~66.78%,15%咪鲜胺微乳剂防效为46.73%。病株率防效与病情指数防效趋势一致。试验条件下10个供试药剂对水稻无药害。防治水稻纹枯病可以选用嘧菌酯、丁香菌酯、丙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醇等新型高效杀菌剂,优先推荐丁香菌酯。为减缓抗性,建议采用药剂复配或轮用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防治贡柑黑腐病的有效药剂。[方法]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测定苯醚甲环唑等15种药剂的EC50、EC95值,并做氟硅唑等5种药剂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以EC95(mg a.i./L)排序,抑菌活性较高的有氟硅唑、吡唑醚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丙森锌、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田间防效较好的有10%氟硅唑WP、25%苯醚甲环唑.咪鲜胺WP、50%百菌清.多菌灵.代森锰锌WP和72%代森锰锌.霜脲氰WP,而10%氟硅唑EW防效较差。[结论]耐雨水冲刷的杀菌剂和剂型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筛选防治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药剂。[方法]采用种子处理和药剂喷雾,测定6种药剂的防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结果]11%精甲·咯·嘧菌FS、4.8%苯醚·咯菌腈FS、3%苯醚甲环唑FS、32.5%苯甲·嘧菌酯FS、24%噻呋酰胺FS、43%戊唑醇FS对玉米安全,种子处理对玉米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防效分别达75.88%~87.20%、86.44%~92.11%,药剂喷雾对玉米瘤黑粉病的防效达76.52%~89.62%。[结论]6种药剂种子处理的安全浓度为0.10%~0.30%,药剂喷雾最佳质量浓度为1250~2500 mg/L,对2种病害均具有良好防效。  相似文献   

15.
为了评价不同药剂拌种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苗情和产量的影响,2015—2016年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3%吡虫·咯·苯甲悬浮种衣剂、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包衣对纹枯病的防效较好;600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对蚜虫的防效较好;在田间出苗率方面,600 g/L吡虫啉悬浮种衣剂+60 g/L戊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出苗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6.
《农药》2015,(6)
[目的]为桑褐斑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桑褐斑病病菌Septogleum mori Bri et Cav的室内毒力,比较分析桑褐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并进行药剂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对桑褐斑病菌的抑菌作用最强,其EC50值为0.014 mg/L;10%苯醚甲环唑WG次之,其EC50值为0.021 mg/L;500 g/L百菌清SC抑菌活性最差,其EC50值为105.677 mg/L。桑褐斑病菌对70%丙森锌WP和80%代森锰锌DP敏感性相对较高,其斜率值为1.886、1.471,其余药剂敏感性相对较低。10%苯醚甲环唑WG、300 g/L苯甲·丙环唑EC田间防效较好(防效为66.225%、67.476%),防效最差的是80%代森锰锌DP(防效为29.12%)。[结论]结合室内和田间试验结果,300 g/L苯甲·丙环唑EC、10%苯醚甲环唑WG、80%戊唑醇WP是防治桑褐斑病有效药剂,可在大田适当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菌剂对山核桃干腐病的室内活性筛选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德江  马海芹  沈瑶  张传清  王华弟 《农药》2015,(3):217-219,230
[目的]筛选山核桃干腐病的防治药剂,形成适用的防治技术。[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3种杀菌剂对山核桃干腐病的抑菌活性,并进行林间实际防效试验。[结果]喹啉铜、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山核桃干腐病具有很强的离体抑菌活性,其EC50值分别为0.34、0.38、0.65 mg/L。喹啉铜和苯醚甲环唑对山核桃干腐病的林间实际防效在65%~70%之间。采用"涂干+喷雾"防治策略和技术,可取得更好的实际防效(90%)。[结论]"福美胂涂干+喹啉铜喷雾"能够有效控制山核桃干腐病。  相似文献   

18.
陈源  陈昂  蒋桂芳  卓凌  罗香文  张松柏  张德咏  刘勇 《农药》2014,(12):900-903
[目的]评价苯醚甲环唑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方法]采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法、静态水溞类急性活动抑制试验法、半静态水鱼类毒性试验法,分别研究苯醚甲环唑常用剂型对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生长抑制EC50(72 h)值分别为1.58、1.13、0.353、1.18 mg a.i./L,对大型溞急性活动抑制的EC50(48 h)值分别为4.07×10-2、0.219、0.461、0.717 mg a.i./L,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 h)值分别为2.64、4.75、0.777、7.05×10-2mg a.i./L。[结论]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15%苯醚甲环唑悬浮剂、30 g/L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对斜生栅藻均为中等毒性,对大型溞的毒性等级依次为剧毒、高毒、高毒、高毒,对斑马鱼的毒性等级依次为中毒、中毒、高毒、剧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增加成龄橡胶树炭疽病防治有效剂型—热雾剂的种类。[方法]以10%百菌清油烟剂为对照,大田试验了配制的40.44 g/L苯醚甲环唑热雾剂、40.44 g/L丙环唑热雾剂和市售的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热雾剂的防治效果。[结果]施药1次后4种药剂的防治效果依次为40.44 g/L苯醚甲环唑热雾剂>40.44 g/L丙环唑热雾剂>16%百菌清.咪鲜胺.三唑酮热雾剂>10%百菌清油烟剂,40.44 g/L苯醚甲环唑热雾剂药后30、60 d的防效分别为70.80%、76.73%,明显高于其他3种药剂,可在生产上应用。  相似文献   

20.
1.苯醚甲环唑在小麦种子处理上的表现(见图1)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在小麦包衣时推荐药种比为1∶400。不同预设药种比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见图1。可逆弱絮凝态3%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小麦种子包衣,空白对照在播种后3天,小麦出苗率已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