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α-甲基丙烯酸、烯丙基聚氧乙烯醚和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正丁酯)为单体合成三元共聚物分散剂,经红外与核磁确定其结构,用表面张力法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同时考察了分散剂添加量对600 g/L吡虫啉水悬浮剂(SC)的Zeta电势、热贮稳定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散剂C的添加量为6%时,600g/L吡虫啉SC具有更好的分散性能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3种不同单体比例的聚羧酸盐类分散剂,通过测定其流变性能、黏度和Zeta电势,比较了这3种不同分散剂在600 g/L吡虫啉水悬浮剂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当合成分散剂的单体物质的量比n(马来酸酐)∶n(丙烯酸)∶n(甲基丙烯酸甲酯)=1∶8∶2且其在剂型中的添加量为6 g时,制得的水悬浮剂的稳定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丙烯酸(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制备了水溶性共聚物陶瓷分散剂AA/SAS。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FTIR、DSC、XRD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浆料的流变性能以及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A与SAS的质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7.3%,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25.5%;当共聚物加入量(折固掺量)为陶瓷粉体质量的0.3%时,其分散效果最好;当共聚物质量浓度为1.2 g/L时,浆料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由37.7 mV升高到62.1 mV。与进口产品PC-67相比,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乙烯基磺酸钠为单体,合成出二元、三元和四元共聚物等共9种不同结构的羧酸盐类分散剂,并将其应用于430g/L戊唑醇水悬浮剂。通过热贮前后悬浮率的变化,筛选出4种性能优良的分散剂。分析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活性参数以及乳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结构不同性能有所差异。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和乙烯基磺酸钠为单体合成的分散剂,同时结合了羧酸根和磺酸根的优势,对戊唑醇水悬浮剂具有较佳应用效果,同时在空气-水界面上有最大的分子占有面积和最佳的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5.
《农药》2019,(11)
[目的]研究聚羧酸盐分散剂的亲疏水性对农药分散性能影响。[方法]使用合成的不同亲疏水单体比例的甲基丙烯酸苯乙烯共聚钠盐(SSMA)作为分散剂制备莠去津悬浮液。使用TURBISCAN LAB稳定性分析仪、激光粒度仪、Zeta电位仪分别测定莠去津悬浮液的稳定性、平均粒径、Zeta电位,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SSMA在莠去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结果]使用亲油(St)亲水(MAA)单体比例为1∶3的SSMA制备的莠去津悬浮液稳定性最好。莠去津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及SSMA在莠去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均随SSMA中亲水单体(MAA)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结论]聚羧酸盐分散剂的亲疏水性主要通过影响分散剂在农药颗粒表面的吸附量以及提供的静电斥力来影响农药悬浮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两性/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环氧氯丙烷与磷酸二氢钠反应制备中间体,再与十二叔胺反应,制备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并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复配。测定复配前后产品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泡沫稳定性和乳化能力等性能。结果表明,在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甜菜碱型磷酸酯两性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为30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7.98 g/L。对于复配体系,当甜菜碱型磷酸酯表面活性剂与SDBS以质量比6∶4进行复配时增效作用最好,其表面张力为23 mN/m,临界胶束浓度为4.84 g/L,对松节油的乳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解决30%三唑锡悬浮剂分散稳定性的问题。[方法]为提高30%三唑锡悬浮剂分散稳定性,采用流点法对不同类型的分散剂进行初步筛选并测试表面张力,通过测试SC粒径、Zeta电势、悬浮率、流变性能确定分散剂配比与用量并对分散稳定机理进行分析。[结果]与单一分散剂制备SC相比,聚羧酸盐分散剂SD-816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SD-208复配体系制备的SC性能较优,其表观黏度、Zeta电势、粒径和悬浮率分别为386 mPa·s、-37.2 mV、2.58μm及98.4%。并且提出了聚羧酸盐分散剂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分散剂对农药三唑锡可能的分散机理。[结论]聚羧酸盐SD-816和聚氧乙烯醚磷酸酯SD-208的复配体系可同时提供静电排斥作用和空间位阻,明显改善SC体系的悬浮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9种不同结构的聚羧酸盐分散剂,分析了其临界胶束浓度、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活性参数以及乳化能力。研究了用不同分散剂制备的430 g/L戊唑醇水悬浮剂。通过测定热贮前后悬浮剂的悬浮率,筛选出了4种性能优良的分散剂。以上研究结果表明SD-D在空气-水界面上有最大的分子占有面积和最佳的乳化能力,且制备的戊唑醇水悬浮剂在热贮前后的悬浮率均大于97%,具有最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粘接》2021,47(9)
相比其他高分子分散剂合成方法,大分子单体法更具优势,合成的分散剂质量稳定,工艺简单,所以本文以大分子单体法合成了水溶性高分子绘画颜料分散剂。通过酯化反应制备具备反应活性的大分子单体,并利用溶液聚合法与丙烯酸单体、乙烯基单体发生共聚,以合成了聚醚-聚丙烯酸水溶性高分子绘画颜料分散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表征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酯化反应温度应严格控制在100~120℃;分散剂表面张力降低效果显著,临界胶束浓度为0.015;以钛白粉为例对分散剂在绘画颜料悬浊液的悬浮稳定性进行了测试,发现分散剂可有效提升钛白粉悬浮率,在分子量为1000时分散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丙烯酸(AA)、烯丙基磺酸钠(SAS)为单体,根据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制备了水溶性共聚物陶瓷分散剂AA/SAS。探讨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共聚物分散性能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DSC)、X射线衍射(XRD)以及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浆料的流变性能以及Zeta电位的影响。得到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A与SAS的质量比为5:1,反应温度为80℃,引发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7.3%,链转移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225.5%;当共聚物加入量(折固掺量)为陶瓷粉体质量的0.3%时,其分散效果最好;当共聚物质量浓度为1.2g/L时,浆料的Zeta电位的绝对值由37.7mV升高到62.1mV。与进口产品PC-67相比,共聚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1.
制备双亲性的O-季铵化-N-(4-十二烷氧基)壳聚糖苯甲醛席夫碱(QA-CS-DBA),采用FTIR、1H NMR及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通过超声法制备QA-CS-DBA载酮洛芬胶束,考察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粒径、Ze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并对胶束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及Zeta电位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QA-CS-DBA能将酮洛芬包载于胶束疏水内核,载药量为39.37%,包封率为46.04%,载药胶束粒径为341nm,Zeta电位为30.8mV。胶束Zeta电位及载药胶束的药物释放行为具有pH响应性。  相似文献   

12.
方淼  唐强  陈坤  徐保明 《化工进展》2014,33(10):2748-2752,2784
以苯乙烯(St)、马来酸酐(MA)、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三元共聚物,并用正丁醇作酯化剂,对其进行部分酯化,制备出高分子分散剂St-MA-AA部分酯化物。将此分散剂应用于酞菁蓝颜料表面改性处理上,讨论了单体摩尔配比、分子量分布等因素对颜料平均粒径、Zeta电位、分散性(DE)和相对着色力(Kr)的影响。结果表明,St、MA、AA单体最佳摩尔比为1∶1∶0.5时,自制分散剂St-MA-AA部分酯化物与市售分散剂SMA1440相比,颜料的平均粒径降低了15%,Zeta电位上升了13%,离心稳定性升高了77%,着色力增加了9%,分散效果明显更好。  相似文献   

13.
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次亚磷酸钠作链转移剂,合成陶瓷用分散剂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用凝胶渗透色谱(GPC)表征了其相对分子质量(简称分子量,下同),并用在线红外监测反应过程。研究了丙烯酸单体用量、过硫酸铵用量、次亚磷酸钠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聚合物分子量的影响,考察其对陶瓷浆料流动时间的影响,并讨论了分散剂用量对陶瓷悬浮液的Zeta电位值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在线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聚合物为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共聚物钠盐,最佳合成条件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0.9 mL、反应温度70℃、引发剂用量0.17 g、链转移剂2 g、丙烯酸质量分数28%、反应时间3.5 h。分散剂质量浓度为150 mg/L时,ζ电位最低,为-66.7 mV,增大分散剂质量,有利于降低体系剪切应力。  相似文献   

14.
以烯丙基醇聚氧乙烯醚500(APEG-500)、羧酸单体 (丙烯酸和衣康酸)、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等为原料,合成了具有不同羧酸单体的两性聚羧酸盐水煤浆分散剂。采用FTIR、1HNMR对分散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结合水煤浆黏度、XPS、Zeta电位、接触角、稳定性等测试,讨论了不同羧酸单体对分散剂的分散性能的影响,探究了分散剂与煤粒表面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DMDAAC用量为单体质量之和的6.0%时 ,两性聚羧酸盐分散剂对水煤浆的表观黏度降低效果优于阴离子型的聚羧酸盐分散剂;羧酸单体为衣康酸的分散剂性能更优,使陕西榆林煤最大固体质量分数达到66.5%,Zeta电位由-20.8 mV变化到-31.9 mV,吸附膜厚度和饱和吸附量分别为2.56 nm和3.23 mg/g,对煤粒的润湿性更好,浆体的稳定性显著提高,表明双羧基比单羧基更能提高分散剂性能。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两步法合成了阳离子含亲水性咪唑离子基和疏水烷基链结构、阴离子相同的1-乙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Emim]Ac)、1-丁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Bmim]Ac)、1-己基-3-甲基咪唑醋酸盐([Hmim]Ac)3种离子液体。利用红外光谱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并探究温度对pH的影响;考察温度、离子液体质量浓度、有机溶剂对电导率的影响;测定临界胶束浓度和溶解性。结果表明,[Emim]Ac、[Bmim]Ac、[Hmim]Ac碱性递减,其在不同溶剂中的电导率随温度(28~60℃)的升高、离子液体质量浓度(6~20 g/L)的增加而增大,且受溶剂性质影响;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1.46、9.92 g/L和9.72 g/L;其溶解性随溶剂极性的增强、侧链烷基的伸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16.
在氧化还原体系中,以淀粉为主链,以苯乙烯和丙烯酸羟乙酯为单体,通过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梳状淀粉接枝共聚物水煤浆分散剂,通过红外光谱、Zeta电位和动态接触角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并考察了分散剂的用量和水煤浆浓度对神华煤制浆性能的影响.分散剂用量为0.5%(质量分数),水煤浆浓度为65%(质量分数)时,水煤浆的分散性能最佳,表观黏度为852 mPa·s.  相似文献   

17.
以马来酸酐(MA)、烯丙基聚乙二醇(APEG,聚合度分别为7,32,45,56)和甲基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单体,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新型两性型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APC),并利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合成条件。探讨了单体对APC性能的影响,并对Zeta电位和混凝土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摩尔比为n(MA)∶n(APEG)∶n(DMC)=3.5∶1.5∶0.5时,APC性能最优,混凝土减水率为40%。Zeta电位测试表明空间位阻作用是APC的主要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研究无规共聚物P(AA-co-SMA)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的可行性。以丙烯酸(AA)和甲基丙烯酸十八烷基酯(SMA)为单体,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合成了5种配比的无规共聚物P(AA-co-SMA)。红外测试表明聚合物制备成功,电导法和表面张力法测试聚合物的临界胶束浓度(~0.01 g/L)和溶解度(~0.1 g/L)结果一致、都较小,但聚合物对水的表面张力的降低能力太差,故该无规共聚物不能作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9.
以马来酸酐(MA)和聚乙二醇200 (PEG200)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得大分子马来酸聚乙二醇酯(MAPEG),再与丙烯酸(A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通过自由基聚合反应制得3种梳型聚羧酸盐分散剂,研究了不同单体比例的聚合物分散剂在600 g/L吡虫啉水悬浮剂中的流点、粘度和Zeta电位. 结果表明,当单体摩尔比MAPEG:AA:MMA为1:8:2、共聚物分散剂添加量为6%(w)时,悬浮液粘度最小,为600 MPa×s,热贮前后悬浮率分别为93.7%±0.22%和92.3%±0.12%,粒径分别为3.26和3.88 mm,分散效果与市售同类产品亨斯迈2500相当.  相似文献   

20.
以N-甲基咪唑、溴乙烷和甲醇钠为原料,通过采用两步法,先合成中间体溴化1-乙基-3-甲基咪唑[Emim]Br,最终合成碱性离子液体甲氧化1-乙基-3-甲基咪唑盐[Emim]OCH_3。通过红外光谱进行结构表征,TG进行热性能测定、pH值法进行碱性表征,同时研究了各因素对其电导率的影响,测定了临界胶束浓度及其溶解性。结果表明,[Emim]OCH_3的热稳定性良好,碱性较强且碱性在25~55℃范围内受温度影响较小;[Emim]Br和[Emim]OCH_3与不同溶剂的二元混合体系在20℃、6~20 g/L的浓度范围内,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相同浓度下在25~60℃范围内,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同时符合阿伦尼乌斯公式;[Emim]Br和[Emim]OCH_3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2.09,9.73 g/L;常温下,[Emim]OCH_3易溶解在极性较大的溶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