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宁夏贺兰山东麓,7月中旬在酿酒葡萄红色品种(赤霞株)的基部叶片上出现红色斑点,8月份进入发病高峰期。病株叶片变为暗红色、并变脆、增厚、叶缘下卷,浆果可溶性固形物降低2~4度。采用负染电镜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鉴定,为葡萄卷叶病毒病。  相似文献   

2.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微量营养元素及微肥施用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概述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主产区土壤微量营养元素特征,除铁和铜含量较高外,其他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偏低,有的甚至低于果树生长所需的临界值,不利于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土壤的高pH特征也是造成微量元素营养缺乏的重要诱因;阐述了7种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对葡萄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并概括了贺兰山东麓石灰性土壤微肥的施用现状,提出了解决该区酿酒葡萄微量元素缺乏的研究方向,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根据目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建园的苗木类型和定植方法,从建园、整地、苗木准备、栽植技术及栽后管理等关键环节对贺兰山东麓石砾地酿酒葡萄裸根苗、裸根嫁接苗、营养袋嫁接苗、营养袋自根苗等多种类型苗木不同时间定植建园技术进行试验,提出贺兰山东麓石砾地酿酒葡萄规范化建园及架形培养技术。  相似文献   

4.
埋土防寒区篱架酿酒葡萄斜干水平式新树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基地葡萄树形单一,皆为直立龙干形。课题组参照国内外葡萄树形,设计了斜干水平式新树形。经过5年试验证明:该树形比直立龙干形便于冬季埋土防寒,葡萄质量与产量稳定,树势均衡,修剪简单。但因稀植,前期产量不如直立龙干形。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晰葡萄浆果质量对其构成和酿酒品质的影响,连续两年将采收期的赤霞珠葡萄浆果称重并测量浆果直径,分析浆果质量分布与浆果体积和密度的关系;将浆果按照质量分成6个级次,分析各质量级次浆果的组织构成、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及酚类物质和香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有59%(2013年)~64%(2012年)的浆果质量分布在0.76~1.25 g之间;浆果体积与质量呈正相关;浆果质量对浆果密度无影响;浆果质量与果皮质量、种子数量、单粒种子质量、种子总质量呈正相关;质量较小的浆果,其相对果皮质量较高、相对种子质量较低;随着浆果增大,其果汁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下降,果皮的总酚、花色苷、黄酮醇及黄烷醇含量下降;浆果大小对苹果酸、酒石酸也有影响;浆果大小对检测的香气物质含量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土壤肥力特征与空间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多点采样分析研究了贺兰山东麓主要酿酒葡萄产区土壤肥力特征及其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高产土壤与低产土壤肥力差异明显.依赖化肥的低产田,其土壤速效氮、钾含量高于高产田,且变异系数大,速效磷则相反;高产酿酒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比低产园4 g/kg左右,且变异系数小.除风沙土外,贺兰山东麓高产酿酒葡萄园有机质含量应大于18 g/kg,碱解氮50 mg/kg,速效磷大于25 mg/kg,速效钾大于140 mg/kg,全盐含量0.5 mg/kg以下.通过施用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获取酿酒葡萄适度高产的最有效途径,过量施用化肥尽管可以使速效性氮磷钾含量达到丰富的水平,但不能实现稳产和高产.  相似文献   

7.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土壤资源特征及土壤管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宁夏的酿酒葡萄主要集中种植在贺兰山东麓,在种植区内主要分布着淡灰钙土、风沙土两种土壤类型.且以淡灰钙土为主,风沙土仅在洪积平原和冲积平原的交汇处分布.不同土壤类型其养分含量、理化性质与质地不同,营造的根系环境不同,就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酿酒葡萄的生长与结果.下面就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土壤的资源特征、酿酒葡萄对养分的吸收特点、生长及结果表现加以介绍,最后提出土壤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8.
该实验以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酿酒葡萄产区土壤为研究对象,探究产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被葡萄吸收后对酿酒葡萄安全情况的影响及其相关关系。研究发现,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土壤及酿酒葡萄中Cu、Cr、Pb、Cd、As、Hg、Fe、Mn、Zn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19.9 mg/kg、1.28 mg/kg,8.1 mg/kg、0.056 1 mg/kg,4.5 mg/kg、0.034 0 mg/kg,0.082 1 mg/kg、0.001 2 mg/kg,1.5 mg/kg、0.008 7 mg/kg,0.030 0 mg/kg、0.000 6 mg/kg,4.2 mg/kg、0.918 mg/kg,68 mg/kg、1.27 mg/kg,2.1 mg/kg、8.12 mg/kg。酿酒葡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均无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污染单因子指数表明酿酒葡萄产地土壤污染很低,每千克体质量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和目标风险系数(THQ)表明,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无重金属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高氯酸盐污染水平和暴露途径,为制定酿酒葡萄中高氯酸盐含量和风险管理提供参考。试验对种植区灌溉水、土壤、施用肥料和酿酒葡萄进行风险监测,采用点评估法和危害商法评估风险暴露水平,明确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高氯酸盐残留水平、分布特征、暴露途径。试验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仪测定高氯酸盐含量。 方法:样品经50%乙腈+1.0%乙酸溶液匀浆提取,用150 mgC18+50 mg石墨化碳黑(GCB)(红葡萄)和100 mgC18+ 50 mgGCB(白葡萄)净化,红、白葡萄中高氯酸盐在1.0~10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 r分别为0.9992和0.9950,定量限(LOQ)分别为10.0 μg/kg。 结果:红、白葡萄中高氯酸盐回收率范围分别为72.7%~101.4%和64.3%~94.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4.0%,能分析满足要求。酿酒葡萄中高氯酸盐检出率为100%,浓度范围为9.60 μg/kg -401.2 μg/kg,平均值为64.6 μg/kg,中位值为41.7 μg/kg。土壤、灌溉水、施用肥料中高氯酸盐含量范围分别为9.57 μg/kg-401.2 μg/ kg、ND-146.9 μg/L、2.13-5.66 mg/kg。酿酒葡萄、土壤中高氯酸盐含量呈贺兰山东麓及玉泉营产区整体高于鸽子山和红寺堡产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经分析,酿酒葡萄中高氯酸盐含量与肥料中高氯酸盐含量存在一定关系,呈中度相关(0.535)。 结论:经风险暴露水平评估,人体食用酿酒葡萄的高氯酸盐的日均暴露量在0-0.29 μg/(kg.d) ,危害商(HQ)小于1的占100%,未超过2015 年欧洲食品安全局设置的高氯酸盐每日容许摄入量( 0.3 μg/(kg.d),贺兰山东麓产区酿酒葡萄中高氯酸盐健康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探究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酵母菌的多样性,更好开发利用葡萄产区酵母菌资源。从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红寺堡、玉泉营、青铜峡、张裕十五世酒庄地区的葡萄园土壤、葡萄浆果表皮以及葡萄自然发酵过程中进行酵母菌的分离筛选,对得到的122株酵母菌株运用WL营养琼脂培养基进行初步分类,同时结合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共鉴定出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美极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pulcherrima)、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大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magnus)共5种酵母菌。进而初步确定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酵母菌的主要种类,为地方特色葡萄酒酵母菌的筛选和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1.
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中有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酿酒红、白葡萄中8种有机酸含量。结果表明:红、白酿酒葡萄中以苹果酸和酒石酸的含量较高,柠檬酸次之,乳酸、丙酸、草酸和抗坏血酸均很低,琥珀酸未检出;酿酒白葡萄中有机酸总量平均值高于酿酒红葡萄。红葡萄中酒石酸和柠檬酸的含量高于白葡萄,苹果酸含量低于白葡萄,其余各有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酿酒葡萄间有机酸含量差别大;红葡萄中以赤霞珠的总有机酸、酒石酸和苹果酸的含量最高;白葡萄中以贵人香和威代尔中酒石酸和苹果酸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2.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浆果香味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研究了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不同酿酒葡萄浆果的化学成分,采用溶液萃取法提取赤霞珠、梅尔诺、蛇龙珠和霞多丽葡萄浆果中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分离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化合物进行鉴定,应用TIC峰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分离出43、47、51和81个峰,鉴定出42、44、48和78个香气化学成分,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总量的99.05%、97.09%、94.78%和100.23%。对不同品种浆果香味化合物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3.
在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区,对5个主栽酿酒葡萄品种进行了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摘心处理,结果表明:花前2天至初花期摘心有利于提高酿酒葡萄坐果率;摘心强度对坐果率的影响因品种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灰霉病菌的类群,从6个葡萄酒庄采集30份葡萄灰霉病果实样本,并对葡萄灰霉病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形态学分析、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其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分离纯化所得到的13株葡萄灰霉病菌株,依据培养性状、产孢量、微菌核和致病性将其划分为8大类群,依据G3PDH、Bc729、Bchch和Rpb2基因对8株代表性菌株进行分子鉴定,表明均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但基因碱基序列略有差异,与形态学类群划分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综合调查了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灰霉病菌的类群,为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区葡萄灰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刘世松 《中国酒》2012,(11):82-82
金秋时节,正值中国北方酿酒葡萄采摘的好时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迎来了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南非等6个国家的7位世界酿酒大师,他们将用两年时间酿出自己心目中一流的贺兰山东麓葡萄酒。  相似文献   

16.
无核白葡萄是新疆的主要制干品种,生产优质葡萄干的是鲜葡萄的质量及地的采收期,而葡萄浆果中糖和酸的绝对含量与相对比率则对葡萄的成熟质量起飞丰重要作用,本试验结果表明,采前测试葡萄浆果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总酸、糖酸经,可以简便、迅速、比较准确地选择制干葡萄适时的采收期,预测单位鲜葡萄的出干数量及葡萄干的质量。并提出在吐鲁番地区制干葡萄采收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不应低于20%,糖酸比应大于35。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分析了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的现状;提出了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该文对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产业30年来从无到有、艰苦创业,现已成为我国酿酒葡萄优质产区和产业中的一枝新秀。回望这段创业之路,在栽培技术上创立了:生态建园,沟栽法栽培,新法开挖栽植沟,苗木、品种、架式与树形选择,省力化管理,减灾防灾措施,产业持续发展等十条经验,本文作为一个阶段的总结,供同类地区借鉴。  相似文献   

19.
葡萄生产中,产量过高和结果枝留叶片较少可直接导致葡萄果实的品质降低。为了探索不同结果枝留叶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巨玫瑰’为试材,设置10片、15片和20片三个结果枝留叶量处理,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留叶量对成熟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10片留叶量会降低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导致果粒小且含糖量低;20片留叶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15片留叶量有助于葡萄着色和品质提升,是‘巨玫瑰’葡萄在果实生长发育期较适宜的结果枝留叶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副梢处理对赤霞珠葡萄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连续3年对赤霞珠葡萄副梢不同的处理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处理后对枝叶生长等项指标调查测定认为,合理留用副梢,有利于改善架面叶龄结构,提高光合能力,在保证一定产量的前提下,可有效提高浆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皮色素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