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针对大多数住房市场的分析至今未能充分认识住房空间位置背景的复杂性及其市场意义,住房的空间分割要素常常被简化为住房所在社区邻里与城市中心区的距离等可达性变量,导致住房子市场划分的科学性不强,本文从城市空间结构分析入手,探究传统方法在住房空间分割和子市场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以实证研究的方法解析城市空间结构因素对住房市场空间分割的影响,进而探讨分割理论研究对当前城市住区规划编制和住房政策制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伴随两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经历了大规模建设、缓慢建设和再建设阶段,最终形成多元主体供给、阶层混合、均衡分布、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社区。相较而言,我国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模大,根据政策要求和制度变化可分为保障房建设起步、保障房建设缺位、保障房建设回归和加大保障房建设4个阶段。研究结合国内外城市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建设演替特征的比较,包括住房供给目标、供给主体、住房类型、保障对象和住区居住环境建设等,总结国外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对比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和发展趋势,指导我国保障性住房及其住区规划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保障性住房制度与城市空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制度与空间的视角出发,在两个层次综述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在住房制度与城市空间层面,国内外的研究均较为充实;在保障性住房制度与城市空间层面,国外的研究无论是涉及面、方法还是研究深度,与国内的研究相比均走在前列。微观空间下涵盖多内容层面的我国保障性住区的实体案例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混合式住区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鉴于中国大都市中日益显著的居住隔离现象,对于住房选择的干预越来越依赖市场,而现有住房政策、土地政策和城市规划忽视了住房和社区的社会意义,应当在住房发展中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类型家庭在社区和邻里层面混合居住,享有同等的社会资源,使社会各阶层在城市空间层面上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减轻由于居住空间分异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这一理想的实现必须依靠适度正确的制度干预。通过介绍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城市混合式住区发展的经验,引发更多从政策和实践等各个层面对中国大都市住房建设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为“弱势”群体提供满足其基本生活所需住房的若干制度安排,既是社会保障制度在住房领域的延伸,也是住房制度对社会保障的体现,更是建设和谐社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各国住房保障制度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城市住房问题,尤其是需要通过政府保障政策解决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是各国政府在一定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香港的住房保障制度成功地解决了本地区的住房问题。通过对香港住房保障制度的系统分析,探求这一制度成功的原因。同时分析了内地在住房保障制度上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香港住房保障制度对内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住房制度经历了几次大的调整和变革,特别是近30年,我国一方面大力推进住房改革,同时大力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住房保障制度便成为住房体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住房保障的形式和相关制度也在不断调整。本文分析了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对各阶段保障制度的不同点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也是我国住房制度变革的30年,住房制度经历了一场由福利化分房和低租金公房制度向住房商品化、市场化、社会化的重大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住房保障制度,同样不断演变、发展,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留下了不少缺憾.  相似文献   

9.
刘志峰同志在全国房改及房地产工作座谈会上 ,针对今年房改工作 ,提出了要高度重视住房保障制度建设的问题。认为住房保障机制不仅是市场机制的必要补充 ,而且是国家社会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完善廉租住房制度。为此我们特选了一组有关廉租住房的稿件 :来自实际工作第一线的经验———上海对最低收入家庭实行房租补贴 ;来自政策研究部门的研究———关于加快廉租屋体系的建立 ;以及来自学院的探讨———洪开荣稿则对国内外廉租房政策进行了比较和概述。希望能给读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忆敏 《规划师》2008,24(4):17-20
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推行为缓解住房困难、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因政策制定方面的缺陷、执行中的漏洞及城市空间结构的低效等,我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可借鉴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及香港等城市在住房保障工作方面的经验,强化政府职责,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空间结构,推进我国大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主要特征与问题的认识,提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应转变传统的供给方式。转变方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借鉴美国包容性区划实践经验,在城市中心区普通商品房开发项目中配建一定比例的保障性住房。通过对美国包容性区划经验的学习以及中美相关背景的比较,认为我国目前采用与包容性区划性质相似的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具有较强的政策执行优势。最后,论文提出当前采用保障性住房"配建政策"尚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长春市积极响应国家保障性住房政策,推出万套公共租赁房政策,为“夹心层”这部分社会群体提供了新的住房契机与住房选择,也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建设。本文选取南湖中街公租房项目,对其规划设计、建筑立面、建筑户型、节能取暖设施设计、小区配套及商业服务、环境、景观绿化、交通方面等内容的阐述。试图探索出一条更适应我国国情发展方向的公共租赁房之路。以推动我国保障性住房体系高效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杨三超  王丛莹 《建筑节能》2012,(3):66-69,73
随着绿色建筑、绿色住宅小区的发展,我国政府逐渐加强对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推广力度,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但在实际的项目开发过程中,大部分开发商并没有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入项目的建设之中,引发了诸多问题。以绿色住宅小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管理这4个方面构建了绿色住宅小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促进我国绿色住宅小区项目评价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会正在转型,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城市大都会这种高度密集、高度综合和高度效率的聚居场所的产生是现代的社会和经济所需要的.保障性住房应运而生。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主要是依靠政府制度调配和国家资金支持。但作为我们设计师.面对量大而广的住宅设计,要对保障性住房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推敲.肩负起应尽的责任。本文通过对保障性住房公共空间设计的思考.分类探讨了居住区各公共空间的设计策略及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田莉  陶然 《城市规划》2019,43(9):53-60
分析了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制度对住房市场和城乡空间分异的影响,提出以集体土地进入城市租赁住房市场改革为突破口,逐步搭建在中国主要人口流入地城市加快培育市场化定价的租赁住房体系,并进而建立城乡转型发展的整体制度框架.通过市场化手段,为流动人口和城市“夹心层”居民提供可支付的体面租赁住房,同时优化城乡结合部的空间利用效率,提升环境品质,最终实现土地更有效率利用基础上的人口完全城镇化.  相似文献   

16.
加强住房保障,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山东省不断加强以廉租住房制度为重点的政策体系建设,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改进、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采取新建、收购、改造等方式增加保障性住房有效供应,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7.
人才保障房政策对大城市城镇化进程有重要作用。以南京市为例,将大数据(POI等)与小数据(问卷和访谈)结合,利用GIS空间分析和SPSS统计方法,总结已建(在建)人才保障房的居住空间特征和新就业人才居住需求偏好,并探析人才保障房住区和需求偏好的适配与错位;最后透过问题反思讨论人才保障房的发展。主要结论为:(1)人才保障房围绕产业园区布局,选址考虑职住平衡,却远离城市中心;周边配套设施缺乏,而内部配套又不足;住区社会空间流动性高,住户场所感低。(2)在既已形成的功能格局和基于土地财政的经济理性下,当前人才保障房居住空间难以满足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李国强 《城市建筑》2014,(8):300-300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因此,要不断推进和完善保障性住房的政策体系才能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就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经济适用住房现状进行分析,和对广州的经济适用住房进行调查研究,指出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胡刚 《福建建筑》2014,(1):21-2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关注点已从过去的室内环境逐步转移到户外公共空间与环境,而这正是目前保障性住房设计所忽视的环节所在。本文以厦门市集美滨水小区户外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并分析,借鉴国外的相关建设经验,针对现状的不足提出若干改进意见,旨在探讨如何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安全、健康的保障性住区户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