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共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公共空间建设,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是新时期上海实现发展转型、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从公共空间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估分析入手,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袖珍广场、活力街巷、文艺复兴、街区更新等规划设想和举措,探索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心城区既是城市历史发展的精华地区,也是公共空间品质差距较大的地区,是新时期上海加强公共空间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地区。结合袖珍广场设计竞赛的相关研究和设计成果,对上海中心城公共空间建设的路径和设计方法进行了探索和总结,认为中心城应当走存量空间挖潜的道路,通过多种方式因地制宜地开展“针灸式”的改造,以激发地区活力,推动城市更新。公共空间设计应以满足市民休闲活动需求为基本目标,注重提升文化艺术品质,统筹城市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3.
现今的城市广场已经超出原有的意义,成为服务混合功能、构筑城市骨架、表达城市性格和提升公共生活品质的集中体现,城市中心广场在区位上的特殊性更加强了这个特点。以上海五角场城市副中心三个广场为例,分析城市中心广场的设计要素与手法,进一步确定功能定位,塑造场所感和提升空间品质等在城市广场设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生活的舞台,也是城市设计的核心领域。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对于促进社会交往,展示城市形象特征,构建安全、舒适的城市生活具有重要价值。2013年上海以“袖珍广场”为题,组织设计竞赛,在用地紧张的中心城区建立服务于城市生活的公共空间,提供市民休闲、活动、交流的“城市客厅”。介绍清华大学在小广场竞赛设计中对上海城市公共空间的一些思考,藉此探讨公共空间如何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提升城市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品质。  相似文献   

5.
文章剖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博物馆布局的新要求。博物馆布局应突出三个重点:(1)突破基本公共产品和非基本公共产品的概念,控制性规划与引导性规划并重;(2)丰富博物馆类别,扩大博物馆布局范围,打造博物馆之城;(3)拓展博物馆建设与旅游业充分融合发展。本文以西安为例,提出博物馆布局突出构建城市活态博物馆,构建属于日常文化设施的博物馆,构建特色博物馆空间体系的策略,并构建了"宏观山水格局——中观博物馆空间结构——微观博物馆布局一体化"的城市博物馆体系。  相似文献   

6.
面向全球城市的上海文化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设施到文化空间,是当前国内外城市文化规划的重要趋向.通过对国内外城市文化规划前沿经验的借鉴,结合当前上海文化空间的现状评估,形成面向全球城市的上海文化空间规划编制的思考,即促进城市空间体系与文化空间体系相对接、促进文化空间适度集聚与均等化布局相协调、促进文化空间规划与各类专项规划相衔接、促进政府能力建设与社会活力激发相互动,力求对上海在新时期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全球城市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5,(8)
在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下,北京需要培育世界一流的游憩空间,在量和质的双重要求下,应从全局的角度整理存量和提升质量。文章结合休闲学中的"畅游"理念和四大世界城市游憩空间发展战略的经验,对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游憩空间体系和规划方法提出建议:从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视角出发,实行全用地休闲化改造;从基于服务半径的点式分级布置,向更具多样性的畅游带转化,提升游憩行为选择的多样性;从区域协同发展出发,布局北京游憩副都心,以及相匹配的国家公园。  相似文献   

8.
魏景 《中州建设》2004,(5):61-61
城市中的广场是城市公共空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空间的变迁往往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形态,城市的文化以及城市观念处在全面深刻的变革之中。城市不再仅仅是对人的地域归属的表达,而是从真正意义上归属了本位主体:居民。因而城市的公共空间也越来越体现出这种归属的变化。城市的市民生活摆脱了从居所连接办公室以及连接到极少数个人节点空间的点线游戏,开始在公共中伸展。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广场见证并影响着这种城市公共空间的优化。  相似文献   

9.
《园林》2018,(11)
正随着城市人口密度,建筑密度的上升,城市用地破碎化加剧,人地矛盾越来越尖锐。2017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开展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行动,其中重点强调要增加公共空间,"积极拓展公园绿地、城市广场等公共空间,完善公共空间体系。"城市微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  相似文献   

10.
"十八大"提出了提高城镇化质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上海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领跑城市,在未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内涵式发展,进一步聚焦发展质量、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充分学习借鉴国际经验,坚持"以人为本",强化中心城公共空间建设,强化城市软实力提升,建设"魅力上海"。  相似文献   

11.
与现代主义盛行时期对城市公共空间有所忽视的大不相同,从70年代起,与城市未来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公共空间越来越引起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的重视,城市地下空间通过整合城市街区、广场及外部空间,可以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外部公共空间,通过对城市未来发展的前瞻性分析,和对城市形态与功能的特征分析,从理论上探讨地下公共空间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以实现让城市公共生活回归城市新空间,新公共空间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12.
城市广场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达城市风貌的突出节点。塑造特征鲜明的广场性格是体现城市特色的关键。本文就目前国内城市广场建设普遍存在的可识别性设计问题,从城市文脉、人的行为、空间构成等方面对广场性格的塑造做出简要分析,提出营造个性化城市广场设计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3.
浅析城市广场设计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阎日松 《山西建筑》2007,33(2):46-47
分析了城市广场建设的必要性,针对目前我国“广场热”的现象以及在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场设计要求,介绍了城市广场的设计方法,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结合广场建设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能够为城市中心的交通和商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文章根据功能定位的不同对公共活动广场和交通集散广场这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广场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晓莹  陆邵明 《规划师》2006,22(11):50-53
广场作为城市的公共交往空间,在古今中外各时期均有不同特点.当前我国的广场景观设计与建设应注意挖掘地域的文化特色,应综合考虑视觉信息传达与空间弹性使用两个层面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广场新景观,弘扬我国的广场文化.  相似文献   

16.
金访 《山西建筑》2010,36(7):28-29
分析了城市广场的起源、构成、特征,以城市广场为核心,进一步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广场的紧密联系,以及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广场与人的活动的紧密关系,并据此提出当前城市规划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杰武 《山西建筑》2007,33(25):47-48
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是目前国内城市规划的热点问题,重点对华侨城生态广场这一成功的案例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套企业开发管理公共空间的模式——华侨城生态广场模式,以利于对现阶段中国企业开发管理公共空间做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