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岩石薄片的利用价值、鉴定弊端阐述与研究现状的简介;指出了开展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字化意义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岩石薄片照相的常用方法技术思路;指出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工作设想。阐述了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技术在现场录井中的作用,并对影响岩石薄片显微图像鉴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图像采集后形成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据管理,其成果产品可服务于地质及相关行业生产、研究和大专院校教学、地学科普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实物地质资料岩石薄片的利用价值、鉴定弊端阐述与研究现状的简介;指出了开展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字化意义的重要性;着重论述了岩石薄片照相的常用方法技术思路、流程和工作方式,指出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进一步工作设想。探讨了图像采集后形成岩石薄片显微图像数据管理,其成果产品可服务于地质及相关行业生产、研究和大专院校教学、地学科普等。  相似文献   

3.
传统岩石薄片图像采集是在观察薄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图像采集,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代表性,但也有观察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不能反映出整张薄片的性质。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称实物资料中心)开展的全幅面采集,是对岩石薄片整张全自动采集,包括自动移动、自动聚焦、自动拼接等,图像采集过程区别于常规显微图像采集方式,是实物薄片信息采集、保存、分析的革命性新方法,满足了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采集到的图像还适用于薄片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及回溯性鉴定、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4.
传统岩石薄片图像采集是在观察薄片的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图像采集,虽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但也有观察人员的主观性和随机性,不能反映出整张薄片的性质。自然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开展的全幅面采集,是对岩石薄片整张全自动采集,包括自动移动、自动聚焦、自动拼接等,图像采集过程区别于常规显微图像采集方式,是实物薄片信息采集、保存、分析的革命性新方法,满足了实物地质资料数字化的原始性、真实性、完整性,采集到的图像还适用于薄片矿物分析、粒度分析及回溯性鉴定、专题研究等。  相似文献   

5.
岩石薄片全幅面采集(简称薄片面采集)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把岩石薄片显微信息全部真实的、完整的采集下来,达到长期保管保存的目的,提供原始信息服务。国土资源实物地质资料中心(简称实物资料中心)进行的薄片面采集技术的研究,起始于2010年岩石薄片显微图像采集之初,在地调局计划项目的支持下,从实践出发,采取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的思路开展工作,于2016年初见成效,是实物地质资料信息提取技术方法的突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文东油田沙三中亚段岩芯观测、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压汞资料分析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不同渗透率的真实储层模型水驱油实验,分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驱油效率的关系,及其对微观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影响,进一步研究了低渗透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机理。  相似文献   

7.
西部凹陷曙光油田曙三区为构造岩性油藏,综合运用钻井、岩石薄片、物性分析、铸体、压汞、测井二次解释等资料,从层内、层间和平面对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曙三区沙四段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主要受控于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8.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显微镜利用紫外光或蓝光在正交光下观察井壁取芯或钻井取芯样品制作成的岩石薄片,可准确判断泥岩、油页岩的裂缝和裂缝进水程度,而岩层构造裂缝和泥岩、油页岩受注入水浸泡引起体积膨胀是造成套管损坏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录用荧光显微图像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套管损坏位置,为准确预防套损和修复套损位置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CT图像处理技术的岩石损伤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更社  刘慧 《煤炭学报》2007,32(5):463-468
以岩石材料的CT图像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CT扫描图像资料中的信息,提出了一种CT图像分析方法.首先利用数字图像增强技术实现了CT图像的伪彩色增强,并根据数字图像灰度直方图技术分析岩石损伤演化规律,不仅从视觉上可直观地观察到岩石的损伤演变情况,而且可准确、定量地分析损伤演变过程;然后根据数字图像分割技术提取岩石中的空隙、裂隙和岩体颗粒,获得CT图像的真实细观结构,准确地描述了岩石材料内部介质的空间分布;结合损伤理论定义了以损伤面积作为损伤因子的损伤变量,损伤变量与偏应力间的曲线关系符合岩石损伤演化特性.  相似文献   

10.
SH322区块的开发层位为扶杨油层,埋藏较深,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低,砂体分布零散,吸水差,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水淹层解释较为困难。通过对井壁取芯的岩石热解、饱和烃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分析等录井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地区油层水淹状况的解释评价方法。2014年,应用该解释方法对该区的11口井进行了精细解释评价,根据投产资料分析,应用效果较好,展示了该项技术在综合判断油层水淹程度上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荧光显微图像技术是在荧光显微镜技术基础上结合扫描成像系统发展起来的录井解释评价技术。主要依靠图像解释人员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描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发展为定性描述与图像特征参数结合应用。但是,由于石油中只有芳烃及部分非烃发荧光,而饱和烃和沥青质成分基本不发荧光,因此,对于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齐家向斜北部(以下简称齐家北)地区的高台子和扶余油层原油饱和烃含量高的特点而言,该技术存在局限,对流体性质判断有偏差,为了解决此技术难题,结合反映原油丰度及流动性的岩石热解评价技术,有必要对荧光显微图像解释方法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2.
岩石学特征是判断油气储层性质的重要标志,也是进行有利储层划分的重要基础。通过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吉木萨尔凹陷东斜坡梧桐沟组吉7井区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研究区梧桐沟组吉7井区取芯段87块岩石薄片观察及统计得出研究区砂岩为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胶结物中碳酸盐岩矿物组分以泥质、方解石、铁方解石和白云石组合为特征。胶结类型主要以接触-孔隙型、孔隙型、孔隙-压嵌型等胶结方式,胶结程度表现为致密和中等致密。支撑类型主要为颗粒支撑,颗粒间主要点接触为主。孔隙类型以剩余粒间孔为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托兰州市道路地下病害体探测项目实践,根据丰富的探地雷达图像资料,对地下病害体探地雷达图像的波组形态、振幅及相位与频率进行了详细解译与分析,总结出一套地区性地下病害体探地雷达图像特征的判读经验,为兰州市全面开展城市地下灾害探测普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地质条件类似的其他地区开展地质灾害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资料,对白豹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进行研究表明,该套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溶孔-粒间孔组合为主,储层物性较差,排驱压力和中值压力较高,喉道半径小且分选性较差,孔隙结构总体较差。储层发育程度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综合影响,认为岩石类型,云母等组分含量,粒径是决定储层发育的基础,北部物源影响的砂岩物性较好。早期环边绿泥石胶结作用和后期较弱的溶蚀作用促进储层的进一步发育。硅质次生加大和碳酸盐矿物、粘土矿物的胶结作用使储层储集性能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5.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研究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重要部位,出露大量古生代花岗岩体。苏左旗准和热木音苏木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其北部分布大量的钾长花岗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中—细粒钾长花岗岩、角闪钾长花岗岩,呈岩株状产出,形成于晚石炭世。依据区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野外地质踏勘、剖面测量和区域地质填图等方法,通过对钾长花岗岩进行样品描述、岩性薄片鉴定,确定该区岩石类型及其岩相学特征。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讨论了钾长花岗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区内钾长花岗岩体的岩石成因及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研究区内大量岩芯、铸体薄片及物性等资料分析,认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造成塔里木盆地满东1并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的主要原因.并以满东1井为例详细分析了压实作用、方解石决状分布的碳酸盐胶结物、石英次生加大、网状粘土对志留系储层物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用岩芯、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多种资料,对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玛南地区乌尔禾组储层物性的差异性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控制,沉积对储层物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水动力强度方面,水动力强的沉积砂体原始储层物性较好,而后期成岩作用尤其是溶蚀作用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是造成下乌尔禾组和上乌尔禾组储层孔隙度相当,渗透率却相去甚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煤岩测试标准方法存在速度慢、效率低、测试主观性强、对操作者技术素质要求高等问题;由于过分追求测试速度,同时在鉴定原理和自动调焦技术等方面存在缺陷,现行煤岩自动测试方法的精度难以满足实际要求;以上两种方法均存在测试结果不能追溯的问题。根据目前显微数码照相机、自动载物台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发展现状,笔者分析了实现煤岩自动测试的系统内外部可用资源,提出了基于显微图像采集技术实现煤岩自动测试的技术路线,以及实现煤岩自动测试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9.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岩石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特低孔特低渗透油气藏因地质认识程度低,油层压裂改造措施针对性不强,油田开发经济效益不理想。鉴于此,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的镜下观察资料对储层的岩石学特征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安棚油田深层系储集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成岩作用强烈、储层填隙物以碳酸盐为主。储层的这一岩石学特征,为下一步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利用岩心观察、粒度分析、岩石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解释成果,对尚店油田东部沙四段储层非均质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分析认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滨浅湖沉积环境下不同沉积微相的储层非均质性模式,为油田开发方案的编制和调整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