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德威  施养杭 《工程力学》1996,(A03):357-362
本文简要分析两座面板碓石坝混凝土面板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及徐变应力,对影响面板开裂的两个主要因素(温度收缩和干缩)进行了初步度探讨。  相似文献   

2.
玉市白杨河水库面板堆石坝高66.8m,为目前酒泉地区同类坝型最高。大坝经过近十年的运行,积累了丰富的监测资料。监测数据分析和有限元计算结果均表明,坝面产生的裂缝为非结构性表面裂缝,不影响坝体面板稳定。文章对面板裂缝的产生和处理工艺做了作了介绍,并针对面板的裂缝处理提出措施。  相似文献   

3.
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工艺进行创新,通过经验总结和方法探索,解决当前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技术面临的问题意义重大。通过有效措施对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进行严格管理也是控制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质量的有效手段。本文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工艺创新及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管理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
大河边水电站工程量大,施工工期短,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按期完成了工程建筑,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5.
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加速度反应、残余变形和破坏是土石坝动力分析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狭窄河谷中猴子岩高面板堆石坝的特殊结构形式,设计、制作了高达1米的大坝坝段模型和整体模型,进行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大坝加速度反应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对坝体加速度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了大坝地震残余变形和破坏的发展过程和破坏机理。研究表明:面板对堆石坝体的加速度反应有明显的限制作用,不对称河谷中高面板堆石坝两岸侧坝体的加速度反应水平差异明显;高面板堆石坝的地震残余变形量值相对较小,坝体抗震性能良好,但猴子岩水电站开关站所在下游压重体平台是整个大坝结构抗震的薄弱环节,应当在设计中重点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新理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混凝土面板堆石坝40多年经验设计及其不完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新理念,即针对坝址的地形地质条件与料源情况,进行稳定安全设计、渗流安全设计和变形安全设计,阐述了稳定、渗流、变形安全设计的原则和要点,强调了变形协调原则和理论指导设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某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为例,采用有限元计算的方法,分析面板坝垂直缝止水失效后的渗流场,研究垂直缝失效后等势线和水力坡降的分布规律及失效缝的几何尺寸对其影响情况。本文计算中面板裂缝宽度假定为mm量级,计算成果详尽、精确,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指标,具有工程代表性,可以为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8.
程嵩  张建民 《工程力学》2012,29(8):80-86
采用Parkfield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在清华大学50g-t土工离心机振动台上中进行了一组面板堆石坝动力离心模型试验。试验在50倍重力加速度条件下完成,采用加速度传感器测量了模型不同位置动力响应的加速度时程并且采用应变片测量了面板的应力-应变,通过改变地震波输入的幅值和是否蓄水分析研究了面板堆石坝的震动响应及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面板坝自下而上存在地震响应放大现象,靠近上下游坝坡位置的加速度响应要大于同高程处坝轴线附近的加速度响应;地震作用下面板产生较明显的压应力,最值发生在面板中上部;面板中部出现较明显的弯矩;改变输入地震波的幅值大小对坝体加速度响应的分布规律、坝体位移变化的分布规律以及面板应力变形的分布规律没有影响,但地震波输入幅值的增加会减弱地震波的加速度放大效应;竣工期的地震加速度响应比蓄水期的要大,说明蓄水可以削弱地震波对坝体的加速度响应,但蓄水会导致坝体和面板的变形增加。  相似文献   

9.
堆石坝具有工程量小、安全性能佳、施工方便、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已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流坝型。随着工程技术的发展,施工方法得以改进,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正向着更高、更大的坝型发展,但是面板混凝土裂缝是个影响工程质量及安全的关键问题,该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本文介绍了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裂缝成因及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坝基开挖处理中,针对不同的地质缺陷采取相应的处理设计以满足面板堆石坝的地基要求。斑纹针对面板堆石坝基础开挖及处理设计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拱坝地震动随机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河谷地震动随机场半解析展开为正交函数随机过程及采用简化的地基模型,应用振型分解法可直接求得拱坝-地基-库水系统的各种随机响应及功率谱密度。本文方法不仅考虑地震动的空间随机性,山体放大作用及行波效应,而且考虑非比例阻尼的拱坝振型之间的相关性;地震动随机场只须分解一次,计算过程简单,是大型拱坝结构随机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沟后面板坝修复工程中 ,根据现场的实际条件选用硐室爆破开采筑坝石料。文中介绍了爆破方案设计 ,包括药室布置、爆破参数选择、药量及装药结构、起爆网路等。随机抽样统计结果表明 ,大块率为 7%~ 8%。此外 ,对硐室爆破成本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工程爆破》2022,(4):60-63
减小大孔径中深孔爆破地震波的危害,关键在于控制最高一段起爆药量及产生的爆破振动的能量。本文阐述了在不同的爆区环境下,通过采用孔内分段间隔起爆、孔间分组传爆、排的延时传爆及调整起爆顺序等减振技术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深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危害。  相似文献   

14.
对于非一致地震动作用下隧道纵向地震反应问题,采用地下结构横断面地震反应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的基本原理,给出了一种根据自由场地震反应确定隧道纵向反应最不利变形和最不利内力发生时刻,即最不利时刻的确定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地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分析的整体式反应位移法。该方法通过自由场静力分析模型,根据隧道埋深位置处的自由场最不利变形确定等效地震作用,通过隧道结构-地基整体模型的静力计算获得隧道结构的最不利地震反应。以北京某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结构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和动力时程分析方法进行了出平面剪切波入射下隧道结构纵向地震反应计算,并将二者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纵向整体式反应位移法概念明确、过程简便,具有良好的计算精度,可用于非一致地震动输入下隧道等长线型地下结构的抗震分析。  相似文献   

15.
将地震载荷作用下的液化区埋土管道模拟成受到液化土弹性力作用下的直梁模型,将管道两端约束等效化为两端弹性支承,考虑管-土间的相互作用和管内流体与管道之间的流固耦合作用,采用梁模型一般振型函数实施模态叠加法对液化区埋地管道进行地震响应的动态分析,探讨了管道、流体和液化土参数对管道上浮反应的影响。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埋土管道在地震作用下砂土液化时的上浮位移,随液化区管道长度、管外径、管内流体流速、液化砂土的密度和管截面受到的轴向压应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管内输送流体的密度、液化土的相对弹性系数、管材的粘弹性系数和管截面受到的轴向拉应力的增大而减小,地震加速度幅值对管道上浮位移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6.
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曲线梁桥的平面不规则性引起的弯扭耦合效应,导致了地震响应的复杂性.对弹性支座上的刚性桥面系统建立了具有刚度偏心的简单曲线梁桥模型,给出了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曲线梁桥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和计算图表,可以在抗震初步设计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新精细积分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将Newmark法中常平均加速度法的基本假定与更新精细积分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新精细积分法,并应用于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中。推导了该方法的计算公式,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与更新精细积分法相比,在实现动力微分方程降阶后,矩阵尺度和方程个数减少一半;并且迭代公式直观,可以非常方便地求出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提出的方法虽然是条件稳定的,但是其稳定性条件极易满足。算例表明方法的有效性及对地震作用的较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8.
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Newmark精细耦合级数显式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Newmark-β法中常平均加速度法的基本假定与精细积分法耦合,对积分项的计算引入指数矩阵的Taylor级数展开式,提出了动力方程的显式耦合级数解,设计了相应的时程积分算法,并应用在结构的地震反应分析中。分析表明,由于该方法是显式的,在质量矩阵为对角矩阵时,不需要计算耦联的方程组,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内存占用和机时耗费。该方法的稳定性条件显然满足,其精度可根据Taylor级数展开式的截断阶数进行灵活控制。算例表明该方法对地震作用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沉管隧道纵向地震响应分析是沉管隧道抗震设计的关键。根据沉管隧道结构的几何特征和结构特点,基于合理假设建立了沉管隧道的多刚体-弹性阻尼铰-阻尼铰动力学模型,并运用多体动力学理论中的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法(MS-DT-TMM)推导出了其数学模型及表达式。通过算例进行了沉管隧道纵向地震响应的时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传统有限元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了MS-DT-TMM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快速实现沉管隧道抗震计算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