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魏尚卿 《门窗》2012,(6):82-83
楼梯构造是"建筑构造"课程的核心章节。因高职学生文化基础差、空间想象力缺乏,导致楼梯构造学习效果不理想。本文介绍了在教学过程中运用SketchUp软件,将抽象的图形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好的掌握楼梯构造。  相似文献   

2.
胡勇  胡玲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108-111
针对学生成绩问题,给出了学生成绩数据挖掘模型。决策树方法是数据挖掘中非常有效的分类方法。根据学生成绩数据特点,采用了C4.5决策树算法。C4.5算法是决策树核心算法ID3的改进算法,它构造简单,速度较快,容易实现。选取决策属性,挖掘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正确将学生成绩数据分类,并得到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供决策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静  蔡伟明 《华中建筑》2010,28(8):198-199
针对建筑构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尝试了重视构造原理的教学模式,采用优秀的建筑案例引导学生的构造学习,并通过构造实体模型制作强化他们的理解,实现建筑构造与建筑设计教学的横向联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针对中国高校构造教学的困境,基于作者从2009年开始主讲的"构造技术运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建筑-家具一体化设计教学是实现构造、细部和建筑设计三方面整合的一个良好切入点,进而指出这种设计教学能够积极地转变学生的设计思维,提升学生对建筑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建筑构造教学改革探索——建筑外墙设计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构造(二)课程设计(建筑外墙设计)的总结,提出建筑构造教学改革的几种思路和实施措施,抛砖引玉,以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建筑构造》(二)是一门综合性相当强的建筑学专业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四年级)讲述建筑的特殊构造做法及施工工艺,目的是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构造、环境、材料、结构等知识在设计思维过程中,解决构造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俊  江卫兵  李海东 《矿产勘查》2022,13(6):747-758
竹筒尖矿床是我国华南地区典型的花岗岩型铀矿床。矿床位于下庄矿田西北部,铀矿化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研究断裂构造地质特征与铀成矿关系对区内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F3号断裂带构造空间展布特征、构造力学性质、构造物质组成、构造蚀变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探讨了F3号断裂带与铀成矿的关系及该地区下一步找矿方向。结果表明F3号断裂带具有早期压扭、成矿期张扭性的多期次活动特征,为铀成矿物质提供运移通道和沉淀场所。在构造分支复合、膨胀收缩、弯曲变形以及构造与不同岩性接触界面的复合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该地区钻探揭露成果显示在龟尾山断裂构造、岩体、热液蚀变的“三位一体”部位为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7.
三江(云南段)地壳是一经过多期构造运动拼接起来的地壳块体。该区构造发展史中影响较大的有印支期和喜山期构造运动。矿产的形成多与上述两期构造运动有关,尤以喜马拉雅期造山运动影响最强烈,形成的大中型矿床占比例最大。研究聚矿构造是寻找中、大型矿床的捷径。聚矿构造可划分为3种基本类型:1)以构造圈闭型为主的聚矿构造;2)以岩性层序圈闭性为主的聚矿构造;3)以岩性层序及构造圈闭性联合控制的聚矿构造。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汽车构造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没有进行创新、教师素质不高、缺乏汽车构造的立体性教学以及教学模式单一,从而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汽车构造是一门综合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复杂学科,它的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不同.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汽车构造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帮助,有助于学生对汽车构造的感性认识,因此,本文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汽车构造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电子模型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钢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学习中,对钢结构的复杂构造及抽象概念常常感到难以理解,文章建议引入电子模型技术辅助传统教学来解决这一难题。在课程教学中,可采用电子模型辅助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钢结构复杂构造及抽象概念的认知,加深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理解,以达到最终掌握钢结构设计原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陈锋 《建筑节能》2011,39(5):49-52
根据所撒播的草种或种植的植物所处位置的不同,种植构造可以设计成3种:上置式构造、中置式构造和下置式构造.由于这3种种植构造的土层铺设位置不同,设计的施工流程也有所不同,但主要涉及几个环节:基层处理、铺设(填充)营养土、植物种植.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验证施工流程的可行性,为绿色生态混凝土的施工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孙建平  江涛 《山西建筑》2014,(11):269-271
介绍了3D教学法的特点以及在实施3D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课前必要的准备,利用家具造型设计课程中的两个实践案例分析了3D教学法在家具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情况,研究结果显示3D教学法通过有效的情景设计把知识点融入到场景中,通过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而成为课堂的主体,提高了教学效果,达到了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岩土工程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边坡工程、地下工程、工程岩体等复杂“立体式”结构,传统“平面式”教学的效果往往不佳,学生难以具体且形象地掌握边坡或地下等复杂工程的结构特征。针对这一难题,探索结合虚拟场景和3D打印技术的“虚实结合”教学模式和平台建设,并在课程教学中结合岩土工程实例进行实践应用。实践表明:学生在虚拟场景学习岩土工程的复杂结构,有效解决了学生现场考察面临的成本高、周期长、潜在风险高等不利问题,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3D打印技术,将虚拟场景和数字模型实体化,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岩土工程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在新工科建设要求背景下,也为学生课外创新性试验等活动提供了平台,有利于教研相长和师生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土建类专业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总结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经验,指出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措施,如引入了BOPPPS教学方法,应用模型和多媒体技术展示空间形体和工程构筑物,工程实例中正确做法与错误做法均举例,应用Solid Work建立立体模型库,另外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实践表明,上述教学措施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14.
从野外地质实习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其特点和需求,应用3D全景技术为野外地质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利用高分辨率全景影像重现真实的野外环境和地质现象,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般的学习体验,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进而探索一种野外地质实习与3D全景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3D打印在土木工程行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在目前的教学中鲜有涉及。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结构建模大赛中首次引入了3D打印节点装配模型的制作。以湖南科技大学参赛作品为例,从3D打印节点的设计、优化和安装等角度,阐述了3D打印在大学生结构建模中的应用。构件由3D打印节点采用"卡""插""楔""套"4种方式进行组装,效果良好。大赛对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普及3D打印技术、拓展专业视野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程造价专科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趋向,分析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强化结构概念设计、设计公式、工程参数的理解,加强图表能力训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基本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4)
【目的】 研究原创性交互式三维动画课件在耳鼻喉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作者应用专业制作软件构建耳部解剖交互式三维动画课件;编制耳鼻喉科课件评分表;在教学中,由同一个老师采用两种不同形式课件讲解相同授课内容,由医学生采用专用评分表评估三维动画课件与二维课件教学效果的差异。 【结果】 成功制作原创性交互式耳部解剖三维动画课件;成功编制耳鼻喉科课件评分表。共发放评分表74份,收回74份;评分为5分制,二维课件总体得分3.52±0.97,三维课件总体得分4.45±0.70,三维课件得分明显高于二维课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结论】 由作者设计和原创的交互式三维动画是一种可行、有效的教学课件,在耳部解剖教学中教学效果显著优于传统二维课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开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8.
针对工程造价专科学生的特点和就业趋向,分析工程结构课程的教学特点,提出在教学中强化结构概念设计、设计公式、工程参数的理解,加强图表能力训练。综合运用多种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举措,以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科专业大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动机与期望、教师合适采取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机制等大学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关键现实问题,对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5个工科专业计112名处于专业课学习阶段的高年级本科生、低年级硕士生、高年级硕士生和部分博士生进行了跨年级、跨专业的问卷调查。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学生学习工科专业课程的目的,对科研工作能力内涵与外延的认知,愿意接受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考核方法及大作业选题方式等调查结果,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实现教学研一体化的教改思路提出了4点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二维形式引导教学,难以让学生建立空间思维模型以及掌握建筑的整体概念,把建筑信息化模型BIM引入教学实践,利用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三维化、参数智能化等优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建立对建筑的整体概念。在推进建筑业信息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的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领域的新技术,开拓学生对建筑行业的新视野。BIM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时代推动建筑业的新动力。因此,培养BIM人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