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城市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对环境的要求也由原来的"绿起来"到"美起来"到现在的"忆起来"。作为一座城市必不可少的公共活动场所,城市公园已经成为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和表达地域文化的载体。作者对许昌市地域文化在城市公园中的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挖掘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整理出地域文化在公园中表达的具体手段和方法,营造出一个具有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城市公园。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7):47-53
为解决城市建设中地域文化景观特色衰退的问题,以城市公园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域文化设计表达上的常用手法对地域文化进行分类,参照植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对山西省晋东南地区长治、晋城市的城市公园中地域文化景观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整体上地域文化的丰富度不高,地域文化中缺少地域历史遗迹的保留。在5类地域文化中,艺术再创造类景观占有绝对优势,生活场景再现类景观的数量、多样性及文化表达等各项指标值都最小。地域文化艺术再创造和历史题材的借鉴类景观在设计与表达方面效果很好,表现形式主要为雕塑及景墙,文化题材丰富,但地域文化的表达在景观要素上种类单一,缺乏对地域文化表现形式的创新,地域文化内在含义挖掘不够深刻,多为表面形式展示,而缺少对文化的深层挖掘与传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2,(1)
随着信息时代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地域间的差异正在逐步缩小,部分城市的建设趋同化,城市广场也面临着地域文化缺失的危机。该文阐述地域文化与城市广场的基本定义,指出城市广场融入地域文化的重要意义,总结城市广场的地域文化表达策略与方法,以便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7)
地域文化是最具性格差异的文化资源之一。基于景观设计视角,用创意形式建立符合地域文化特征的符号表达体系,能充分发挥文化的内涵力量,进一步加强民众对民族文化、地域文化、城市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提升城市品质,增强景观的可识别性,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景观意识和地域性运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域扩散已成为当代的一个普遍现象,城市规划师的职责是对自然和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限制。在“景观”这一概念中,既有物质的内容—环境设计,也包含了对想象的认知—精神意义的解释和表达。景观文化表达了人类和自然作为一种两元关系,是如何在地域变化过程中互补和相互平衡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景观小品与地域文化的概念,以哈尔滨兆麟公园为例,阐述了通过景观小品表达地域文化的方法及内容,并针对景观小品在设计中的不足,提出了改进建议,指出景观小品不仅是城市公共艺术品,更是表达城市独特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域扩散已成为当代的一个普遍现象,城市规划师的职责是对自然和城市环境进行保护和限制.在"景观"这一概念中,既有物质的内容--环境设计,也包含了对想象的认知--精神意义的解释和表达.景观文化表达了人类和自然作为一种两元关系,是如何在地域变化过程中互补和相互平衡的.  相似文献   

8.
李毅 《重庆建筑》2012,(3):21-23
全球化对地域文化的冲击,使人们更加认识到城市景观设计中场所精神的重要性;城市景观是传递城市地域文化与精神的最直接的载体,景观的地域性和场所性的表达是通过文脉延续的方式在景观设计中营造自然和人文环境、体现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如何去运用地域元素塑造城市特有的空间环境和精神场所,是本文探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样化,人们对于城市地铁建筑的认识也不再仅停留在方便、快捷的功能性上,而是会关注地铁建筑设计的表达以及与地域文化的交融.本文本着地铁车站的空间设计和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结合以往的实际案例,对我国地铁车站中地域文化特色进行分析和探讨,以便将地域文化更好地融合在城市地铁交通的建设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地域特征的角度出发,阐述了2011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城市展园之一铜川园,如何在地域特征的引导下,进行自然和文化地域特征的提取、抽象、概括和转化,在有限的地块中艺术的表达城市个性,体现城市展园的特色。使游人在游赏的同时能够了解铜川城市的自然特征和历史文化特征,使铜川园真正成为展示、宣传和供游人参与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11.
宁玥 《城市建筑》2014,(15):50-50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愈发突出,使得湿地公园成为城市绿地系统发展的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如何使公园能传承当地的地域文化特点,是当代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及难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在多元理念介入的现代风景园林中,城市公园呈现出鲜明时代特征的同时也面临着园林空间个性的缺失。苏南各地公园凭借着深厚的造园根基和人文内涵,在景观营建上拥有深远的意境,丰富的空间,精致的建构和素雅的色彩,在中国当代公园建设中形成了富有个性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3.
马菁  杨菁  柯琨 《广州建筑》2013,(5):25-32
华峰寺是岭南佛教名刹、革命根据地和旅游胜地。以重建后的华峰寺为主体建筑的华圣公园规划设计中将公园定位于文化生态园,在充分解读华峰山山形的基础上,构建了“二横二纵”的景观格局;以“圣寺峰华”为主题,再现“华峰十景”,结合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和生态保护,对现有景观进行改造、提升。本项目将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也是寻求地域文化保护与旅游发展和谐共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良  吉训宏 《中国园林》2003,19(6):22-23,32
以一个典型的设计实例为载体,介绍了设计师在公园设计中,将公园与城市街区空间相融合;景观设计凹刻城市地域特征和文脉等层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许仁华 《华中建筑》2010,28(8):107-111
作为未来赣州市章江新区的城市绿心、重要城市开放空间,章江新区中央生态公园的景观规划设计直接影响着该城市的区域发展。该文在充分尊重新区历史文化、满足城市蓄洪排涝功能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以"自然、生态、富有人文气息"为核心设计理念,传承和弘扬赣州地域文化,将中央公园打造成为章江新区的生态绿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  相似文献   

16.
文化创意园区是文化创意产业在空间上出现群聚,产业之间连接而形成的结果。不可忽略的是,文化创意园区的形成与后工业时代都市产业结构的改变是有关的,其与都市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延续中西方文献对都市中闲置空间再利用的研究成果,结合文化产业的创新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引导出台湾文化产业与文化园区的设置,并以华山1914为例,分析台北市与设置文化园区的利害关系。台湾设置文化创意园区、对台湾的后工业时期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型,产业能量的提升、城市营销高附加价值的创造有很大的正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丁继军  杨小军 《山西建筑》2009,35(34):348-350
通过阐述纽约中央公园诞生的城市化背景及其主要问题,分析了中央公园的开创性设计理念和特点,进而引申到以城市公园的兴起为标志的新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阐明了开放的城市公园对构建现代城市空间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CCTV媒体公园,作为超大尺度建筑群基底的城市绿地公园,其具有个性特征的区域属性与社会属性作为被研究的本体,达到公园建筑与城市融合的整体性与平衡特征。  相似文献   

19.
杨雪澜 《城市建筑》2014,(21):363-363
城市公园是城市文脉的集中体现,能够准确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发展历程,是不可或缺的生态恢复空间。本文基于地域文化与城市公园改造内在关系和地域文化在改造中的价值维度,提出了城市公园改造建设的地域文化功能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湿地是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境之一。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基于对环境危机和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刻认识,在保护利用日益稀缺的湿地资源、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场地环境的自然演进过程,与地域文化内涵、风土人情和滨水活动有机结合,力求让全社会成员都能共享湿地的乐趣和魅力。基于此,本文以江苏宜兴团氿为例来探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原则和生态设计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