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金磊 《建筑创作》2004,(6):13-13
2004年5月29日~31日在北京、天津、廊坊三地召开的“全国青年建筑师高峰论坛”.由于会议策划集“理性思辨、分析对话、工程考察”为一体,并能传来青年建筑师探讨与批评的声音,从而使它成为近年来有较高共鸣的一次学术会议。我刊作为论坛协办学术媒体的  相似文献   

2.
室内没计是一种创作,从某种角度上说与作家写小说、画家作画有相同之处。但是,室内设计的创作受到不少限制,诸如已有建筑空间条件、业主的要求以及使用的各种材料、设备的技术情况等的限制,这又与作家和画家的创作极不相同了。室内设计师都应经过严格的训练,既能理解原建筑设计者的意图,使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一脉相承;又能在各种条件限制下满足使用、美化要求,对建筑空间进行再创造。所以,要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室内设计师是很不容易的事。 一名设计师总会希望在设计时,能  相似文献   

3.
“地域性建筑创作”是《城市建筑》从创刊之初即关注的主题,在2008年5月,我们荣幸地邀请到王小东、梅洪元、徐千里、曾坚四位专家,分别从全球化与地域性、东北地区的地域性创作、城市与地域文化等方面畅所欲言,字里行间均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及对未来发展策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刘阳 《南方建筑》2003,(2):74-76
建筑是一种社会化现象。面对当今多元化的建筑化,我们需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化——体现传统的、有地域特点的现代建筑化.以利于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建筑创作。  相似文献   

5.
王雯淼 《建筑创作》2007,97(7):174-176
2007年4月20日,由天津大学出版社与《建筑创作》杂志社联合举行的“瑰宝丛书”启动仪式暨建筑文化研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这套丛书以记录和传承中华建筑文化遗产为主题.由冯骥才、马国馨任丛书主编。与会嘉宾纷纷表达了对这套丛书的期待并对书籍的编撰,发行给予了中肯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建筑》2011,(12):103-103
10月15日.“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在天津中华剧院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7.
10月15日.“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在天津中华剧院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承办。  相似文献   

8.
创建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玲  王芳 《四川建筑》2004,24(4):46-47
社会文化对建筑领域的影响相当深刻,建筑特色的创造必须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去探索,通过对当今地域建筑所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总结了创建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的几条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房磊 《建筑细部》2011,(5):688-688
2011年10月15日,“天津大学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在天津中华剧院隆重开幕。本届论坛由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组委会、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主办,UED杂志社承办,三方力求将本届建筑创作论坛办成中国建筑界近年来的一大盛会。  相似文献   

10.
邓焱 《华中建筑》1993,11(2):14-15,19
如何基于国情走中国建筑文化的创造之路,作者建议应抽象继承、迁想妙得;意象引进、得意忘形;自由创作、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11.
羊恂 《四川建筑》2003,23(2):29-30
从分析建筑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入手,总结了中国近年来优秀的建筑作品中的象征性表现的不同类型和手法,试图从中深入理解建筑创作的本质,以期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建筑创作构思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璐  肖大威 《华中建筑》2002,20(2):19-21
该文针对当前中国建筑创作构思中的种种现象,分析并总结了其中存在的几个主要误区,并相应的提出了克服这些不良倾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环境设计》2012,(1):98-115
"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Th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Forum of China简称CCAF)"成立于1984年,是关注中国建筑创作的全国性民间建筑学术团体。论坛中曾涌现出张锦秋、马国馨、程泰宁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时匡、崔愷等建筑大师,他们在中国建筑的不同时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正缘于此,在当今繁忙的中国建筑界,建筑师们更应该立足当下、反思自我,更为具体地思考什么是当下中国的适宜建筑。  相似文献   

14.
对话王兴田     
彭礼孝:2011年,UED杂志承办了"天津大学第18届当代中国建筑创作论坛暨首届UED中国建筑节",邀请了3位院士、6位大师、日本建筑师隈研吾,以及中国的70余位知名建筑师。请问您怎么评价本届论坛?王兴田:本届论坛是论坛历史上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很多优秀的建筑师、学者都参与其中,特别是来了不少内陆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建筑师。  相似文献   

15.
黎涛 《华中建筑》1991,(2):8-10
几年前,贝聿铬先生就曾经说过:“中国建筑已处于死胡同,无方向可寻。”不管这句话对了多少,都值得中国建筑师深思。一应该说,当今中国建筑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创作实践都还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6.
高介华 《华中建筑》1995,13(1):35-41
该文提出了应在建筑史学领域内建立“思想史“这门学科,并从五个方面就建立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证:建筑是意识活动的产物;思想是本,形制是末;思想史应成为建筑史群中的理论性主体学科;建筑师的潜创作过程乃属于意识-思想范畴;随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回归,建筑思想亦必然有所回归,因而研究中国建筑思想史是时代的需要,具有开拓性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文章还对人与建筑的关系有所探索,认为就建筑的目的性而言,生活才是最高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建筑环境中的传统“中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郑炜 《中外建筑》1998,(6):11-12
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创作的影响不言而喻。工业化社会的价值观使“国际式”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理想与普适的形象,造成世界范围建筑形式的千篇一律。而在“后工业化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的迅猛发展,亦使高技术建筑极具成为新的“国际式”的可能。本文作者着重分析产生这种可能性的主要因素,以引起广泛重视并寻求良性引导与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9.
该文是顾馥保先生和其他同志们一起编撰的忡国现代建筑100年卜书的序文,该书辑录了20世纪我国建筑创作的优秀成果,从1900~1999年约600余例,每例除作扼要介绍外,并附以每例的钢笔插图,力求作到“探寻历史的足迹,传递现代的信息,通向未来的桥梁”。黑白描图,一方面以钢笔画的细腻而精确的表现创作特色一则可降低书价,以利青年学生得以购买。书稿已交由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预计年内即将出书。伴随着19世纪后期欧洲的工业革命,在“新建筑运动”,工业化思想为基础而产生的“现代建筑”,就其创作方法、功能类型、技术要素与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20.
郑炜 《华中建筑》2002,20(4):74-75,81
由于受到注重与自然相和谐的传统哲学理论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建筑的创作思想并不强调理性化与科学化。这一方面导致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缓慢;另一方面也使其与自然相和谐,与生态环境相统一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