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生产、社会活动的范围和内容的扩展永无止境,人们不仅对建筑空间的“量”不断有所追求。而且对建筑空间的“质”——环境总是不断有新的追求。于是,人们采用各种手法,运用各种技巧,创造出不少新颖奇特、舒适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其中较为成功的便是“中庭空间”的设计手法。 对于建筑来说,中庭空间同时具有一种吸引力和一种辐射力,调节、缓解人的各种活动,供人际间交流,又从此中心发出新的行动和功能——中庭空  相似文献   

2.
从空间相生、虚实相成的关系出发,引入了相对的存在体--建筑及雕塑,以音乐、光线、雕塑为例阐述了虚与实、空与间的关系,探讨了建筑如何用虚实、空间、有无来展现其特性,最后论述了有关时、空、间的随想.  相似文献   

3.
空的空间(Space)与实的体块(Mass),以及附在表面的表皮(Skin)是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然而在建筑构成中,这些要素往往不处于同等的地位。打个比方,它就像做韩国拌饭一样——即使用同样的食材来做,每个人都会以个人的喜好来增减各个食材的比重来调节出自己喜欢的口味,建筑也是如此。空的空间(Space)与实的体块(Mass).以及附在表面的表皮(Skin)这些建筑构成要素也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在建筑中体现着。下文将谈到的三位韩国建筑师——承孝相、曹敏硕与张允圭也是如此.他们分别利用“空”的建筑、“体块”的建筑以及“表皮”的建筑来以不同的方式对建筑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4.
韦峰  黄向球 《中州建设》2008,(18):52-52
“城市的精华在于空”。这里的“空”,主要是指城市形体环境的公共空间和城市建筑实体的半公共空间。这是城市中最易识别、最易记忆、最具活力的部分,是城市的魅力所在。城市的公共空间和半公共空间分布广、容量大、对城市环境质量和景观特色的塑造有不可低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建筑学领域,“剖碎”是理解空间形态的一把钥匙。探讨了“剖碎”的本质是相互毗邻的“实体”与“空间”如何相互定义、相互转换。提出文丘里、柯林·罗、霍伊斯里延续前人对剖碎的讨论,将其从建筑构图方法扩展到虚实空间的转换策略,而柯布、康等建筑师的作品与空间构思也已经呈现出一种洞穴化的倾向。不止建筑与城市,自然形成的湖石也反映出多孔多窍的形态,这些空间虚实转换的操作有着内在的机制,是高维度在低维度的表现。当平面上的透明性问题继续演化为三维透明性,湖石、剖碎,都成为非空非非空的操作特例。  相似文献   

6.
建筑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给人们的审美认识提供了一种“空筐”。这里的“空筐”,不是指人类生活的空间环境,而是指建筑师通过建筑作品为人们的想象力提供的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空间,使人们根据自己的感知,情感进行再创造。哥德说过:“一件艺术作品是由自由大胆精神创造出来的,我们也应该尽可能用自由大胆精神去观照和欣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作品”、“存在”、“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从海德格尔那里可能引申出来的建筑思想。在“作品”主题下,海德格尔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天地之争”意义上的存在者之真理,而在“存在”主题下,海氏揭示了“建筑”、“栖居”与“存在”之间种本源性的内在联系;在“空司”、司题上,海氏批评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技术物理空间观,指出人居空间乃是基于“存在”和“栖居”的有意味的多样空闻。  相似文献   

8.
作品·存在·空间:海德格尔与建筑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作品”、“存在”、“空间”三个方面讨论了从海德格尔那里可能引申出来的建筑思想。在“作品”主题下,海德格尔思考的是如何建立“天地之争”意义上的存在者之真理,而在“存在”主题下,海氏揭示了“建筑”、“栖居”与“存在”之间种本源性的内在联系;在“空司”、司题上,海氏批评了现代哲学和科学的技术物理空间观,指出人居空间乃是基于“存在”和“栖居”的有意味的多样空闻。  相似文献   

9.
李晨  李绍天 《华中建筑》2008,26(4):32-36
通过对潋江书院这一历史建筑群的考察以及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该文对潋江书院的历史发展及其主要建筑作了简要地介绍;深入剖析了潋江书院的建筑空间,指出该建筑群在“空间组织和轴线转折”、“空间组织与高差变化”、“尺度把握和紧凑布局”,“空间效果和手法控制”,以及“建筑特色与地方材料”等方面的特点;揭示出潋江书院建筑和空间特色,潋江书院建筑群在采用多种设计手法成功地控制空间效果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江萍  刘端 《华中建筑》2008,26(12):97-101
该文以时间为主轴线,从“架空建筑的萌芽架空形式的进化架空层的产生架空空间的发展”几个层面,探讨了国外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同时,从“古代干栏建筑近代骑楼建筑现代架空建筑”对我国住区建筑底部架空空间的发展概况及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国内外演变过程作以简单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人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开篇本文的论题是空间。之所以叫人的空间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即其中涉及作为个体的人的空间,也涉及作为个体的人化的建筑空间,因为都涉及人,故而叫“人的空间”。“人的空间”在过去的建筑理论及实践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过,其原因在于人们始终在旧的空间概念上思考,常常认为空间是客观存在的空的部分。人们常常喜爱引用老子的那段话来说明空间。就是对空间进行了分析,也往往只停留  相似文献   

12.
冯华晟 《山西建筑》2005,31(16):24-25
阐述了“空间”是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个核心元素,对“空间”概念和“空间”的本源作了介绍,通过对三位建筑史上著名人物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来阐述居住空间本源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美国当代著名建筑师斯蒂文·霍尔以其创新性的 手法积极探索空间的多种表现形式,在创作中强调对空 间的体验和感知,发展出了基于“视差”的透视空间、十 字交叉和链合空间。  相似文献   

14.
资本扩张驱动伪城市化进程使得 自然资源约束趋紧,推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势在必行。文章论述了现代城市空间模型的 生态转向,提出以绿色基础设施作为城市空 间系统的生态支撑,总结其结构和尺度的空 间特性,强调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建 构中的先导作用,探讨一种生态优先的系统 化方法,即“绿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脊柱架 构—灰色基础设施规划作为骨架搭建—地 块、建筑等作为组织填充”。结合重庆钓鱼嘴 片区项目实践,剖析该模式的建构过程,论证 重点地段城市设计中绿色先行、灰色协同的 空间结构生成逻辑。  相似文献   

15.
依据建筑设计工程实例 ,就“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 ,“富有个性魅力的建筑形象”等方面作了详尽的叙述 ,而且在“富有个性魅力的建筑形象”的表述中 ,就如何“准确把握建筑的性质” ,“重视环境、文化、氛围的利用” ,“以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科技为创作源泉”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中介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把结构主义相对层级间转换介入的“中介空间”概念应用于中国传统建筑,并深入探讨了中国传统建筑不同结构层级中的“中介空间”所呈现的形态及其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17.
电影是多维度的空间艺术,文章探究了以心理为背景下的多重空间维度,由实景空间到空镜空间再到虚无空间,分别对角色心理以及观众心理作对应的探讨,将电影空间的表现技法与人物心理状态相对应,揭示空间艺术对建筑和生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言博大精深,一个字可能有多种读音,释义与属性,因此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复杂与多元,同时也给东方文明带来了光辉与骄傲。建筑语言同样如此,复杂而多元,值得笔者去研究与挖掘。“间”是建筑理论研究中常见字之一,由它组合而成的词组如“空间”、“时间”、“间距”、“间架”等,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该文将以“间”为主题.简要探讨“间”的渊源及建筑属性。  相似文献   

19.
郭屹民 《时代建筑》2009,(6):130-137
文章将“间”的传统理解作为解读仙田满新作——上海新时达电器有限公司新厂区的一个视角。从“间”引申出对时间有无的处理、尺度变化的过渡以及外部环境的介入等,作为建筑空间构成组合的新契机。“间”的呈现使空间的场所感得到强化。  相似文献   

20.
情感建筑     
<正>随着对城市空间研究的深入,情感化、人性化的空间正一步步回归到城市生活的主题。也就是说情感空间一直是城市生活中永不改变的追求之一,只不过在某些时候被忽略了。因此,了解情感空间所蕴涵的内容使城市设计充满强烈的情感气息,将使人的社会生活变得更加丰富生动,充满活力。如果能把情感空间设计提升到应有的水准,那么,规划师、建筑师、园艺师、室内师设计的作品都能够影响人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在使用城市与建筑空问的同时,还都进行着不自觉的情感交流,是因为空间是有情的,所以我们说城市是有情的,建筑是有情的,环境是有情的,不能产生情感交流的空问是“失落的空问”,是负空间。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实践,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