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1960—2009年昌吉市观测站的降水量和20 cm口径小型蒸发皿资料,采用累积距平曲线和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对昌吉市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市年、季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年际变化明显;近50 a昌吉市年、季降水量都有显著的线性变化趋势,其中年、春、夏、冬季的降水量有明显的增加趋势,秋季呈略下降趋势,蒸发量均有显著的线性减少趋势,受此影响,近50 a昌吉市气候总体趋于干向湿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1960年以来长江流域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长江流域147个站点的气象数据,利用气候学计算方法估算1960年以来的太阳总辐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1960年以来太阳总辐射在长江流域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太阳总辐射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太阳总辐射在整个长江流域(除去上游源头区金沙江流域)自东向西递减,且上游地区变化波动大,中下游地区下降趋势显著;自1960年以来太阳总辐射在长江流域呈现下降趋势,1990年以后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近50a来太阳总辐射的减少趋势与云量和大气水汽含量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水面蒸发的同化处理是分析水面蒸发时空变化规律的前提和基础工作。基于澜沧江流域典型站点的水面蒸发同步观测资料,分析了不同蒸发皿实测水面蒸发量之间的转换关系。结果表明:(1)澜沧江流域不同站点的蒸发折减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中上游站点的蒸发折减系数小于下游站点;蒸发折减系数在春季较小,在冬季相对较大;(2)不同蒸发皿观测值之间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3)不同蒸发皿水面蒸发量之间的转换关系能够有效地进行澜沧江流域水面蒸发的同化处理,水面蒸发量的计算值与实测值非常接近,能够满足水面蒸发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文章选取了皖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水文试验站的长系列实测水面蒸发和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检验。分析结果表明,风速是导致蒸发皿蒸发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对玉树站1961—2010年实测太阳总辐射资料分析表明,玉树太阳总辐射50年来呈逐渐减少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玉树站的太阳总辐射突变点出现在1978年,此前总辐射量呈增加趋势,1978年以后,总体呈减少趋势,太阳总辐射处于相对偏少的时段,突变年后比突变年前平均年总辐射量减少了583.89MJ/m2.玉树各月总辐射减少幅度各不同,8月减少幅度最大,6月减少幅度最小.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与太阳总辐射的变化趋势一致.分析其对气候的影响可知,玉树站总辐射和年平均气温、夏季降水量、年蒸发量均呈负相关.若总辐射减少100MJ/(m2·a),年平均气温将升高0.03℃,5—9月降水量将增加3.0mm,年蒸发量将增加21.0mm.  相似文献   

6.
水面蒸发量昼夜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测资料为基础,对20m^2蒸发池和E一601、φ20cm蒸发皿蒸发量的昼、夜变化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近43a潮州市蒸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潮州市气象观测站1969—2011年蒸发量、平均气温、降水、总云量、平均风速、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资料,采用距平百分率、累积距平、Mann-Kendall、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潮州市蒸发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潮州市蒸发量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最多,90年代最少,四季蒸发量的波动比较明显;突变检验表明,20世纪70年代日照时数出现突发性上升,但是没有出现明显突变点;通过对全年和季节蒸发量的周期分析,在比较显著的时间尺度上蒸发量目前处于偏多的时期;年蒸发量减少与平均气温增加关系密切,同时也和夏季日照时数的增加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期间裸土蒸发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8年在宿州市轮作区采用4种不同封底规格微型蒸渗仪(ML)开展土壤蒸发测定,并基于Pearson相关分析探究不同驱动要素对裸土蒸发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①双纱封底处理条件下,土壤蒸发量与气温、地温在总体上均呈现正相关,且地温的相关性比气温的好;②四纱封底处理下,地温与土壤蒸发的正相关性较好;③气象因素对土壤蒸发的影响为地温气温地表含水量气压潜在蒸发量平均风速相对湿度;④部分气象因素对土壤蒸发没有产生明显影响,但是微型蒸渗仪不同封底的处理对土壤蒸发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性水平,且蒸发量表现出单纱封底处理双纱封底处理四纱封底处理密封底处理。  相似文献   

9.
在热湿气候风洞内,用正交实验研究了一定初始含水率下加气混凝土蒸发换热的影响因素。从对蒸发换热量影响的显著性和持久性来衡量,太阳辐射居首,其次是试件厚度,再者是风速,最后是温度,而相对湿度的影响较小,温度和相对湿度的交互作用亦不显著。太阳辐射、风速、温度及试件厚度对材料蒸发换热量影响最显著的水平分别为400w/m^2、1.5m/s、30℃、100mm。其原因是太高的辐射和温度导致了材料表层温度过高,表面蒸发过快而“干化”,从而阻碍材料内部水分向表层的迁移;而过高的风速和过厚的材料也对其自身蒸发换热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疆近50 a气候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新疆地区具有较好代表性的23个气象台站1960—2009年的历史气候资料,运用线性倾向估计对新疆地区近50 a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0 a来,新疆地区能量供给因子中的最高、最低和平均温度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而日照时数、温度年较差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云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并略有下降;空气动力因子风速的下降趋势显著;湿度因子中空气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略有上升趋势,而水汽压有明显上升趋势.受此影响,近50 a新疆地区气候总体趋于干向湿发展的趋势,气候朝暖湿方向变化.  相似文献   

11.
对敞开式太阳能集热再生器建立理论解析模型,理论求解发现溶液在常温下再生时存在一个最佳单位面积流量使单位面积蒸发率最大.溶液入口温度和室外风速是决定最佳流量值的2个最重要参数,溶液浓度和太阳辐射强度对最大蒸发率影响最明显.当溶液出口温度低于入口温度时,最佳流量不存在,溶液流量越大再生效果越好.当室外风速为2 m/s时,溶液再生蒸发率最大.文章全面揭示了影响敞开式集热/再生器性能的各项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黑河流域及其周边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1958~2005年黑河流域上中下游潜在蒸散发变化的不同趋势及气象因子的不同影响.黑河流域上游山区潜在蒸散发具有弱增大的趋势,主要表现为辐射项的增大;中下游绿洲潜在蒸散发具有显著下降的趋势,主要表现在空气动力学项的减小.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太阳辐射和平均气温是辐射项的主要因素,而风速和相对湿度是空气动力学项的主要因素.气温升高对上游山区潜在蒸散发的增大具有显著影响,而风速下降对中下游绿洲潜在蒸散发的影响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3.
南海岛屿气象参数与建筑能耗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海洋气候下东沙群岛、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部分岛屿的温湿度、风速风向和太阳辐射等气象参数特征,并与临近陆地城市(广州、三亚)进行对比;通过DeST软件模拟比较了典型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在陆地站点和岛礁站点的能耗差异。结果表明,岛礁温湿度较高且年较差小,全年保持相对高温高湿,年平均风速高于陆地站点,太阳辐射多分布在强辐射范围,对于居住建筑和办公建筑岛礁建筑能耗均远高于陆地。  相似文献   

14.
石脑油及原油边界层蒸发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环境风速、蒸发面积和蒸发液池与地面相对位置3方面分别对石脑油和原油的蒸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风洞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石脑油在低风速和液面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石脑油的蒸发受风速和液面面积的影响明显,增加风速或增大液面面积后,影响减弱。这表明石脑油的蒸发在一定程度上受边界层蒸发控制。原油的蒸发几乎不受风速、液池面积的影响,这说明原油的蒸发受边界层条件控制的程度很小,其蒸发速率主要由其自身性质(如分子扩散系数、蒸气压等)所决定,其蒸发过程是受基本蒸发过程控制的。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石脑油的蒸发质量随时间表现出乘幂的变化关系,幂次大约为0.70;原油的蒸发质量随时间表现出乘幂或对数的变化关系,其幂次大约为0.55。  相似文献   

15.
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水体蒸发对室内环境的营造起到了积极作用。根据水体蒸发热平衡,建立民居室内水体蒸发模型,用实地连续测试的蒸发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的计算徽州传统民居室内水体蒸发过程,计算和测试的水体蒸发量之间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41.5 g/(m2·h)和4.2%。环境参数中地面温度、太阳辐射、风速、相对湿度和气温对水体蒸发的影响程度逐渐降低,蒸发量和环境参数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9、0.779、0.736、-0.654和0.622。  相似文献   

16.
两组分液体蒸发过程动力学特性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多组分的蒸发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蒸发过程是分3个阶段进行的。利用环境风洞分别对苯-甲苯以及苯-乙醇两组分液体在不同风速、不同蒸发面积以及不同的液面与地面相对位置下的蒸发动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苯-甲苯以及苯-乙醇混合溶液的蒸发过程容易受环境风速、蒸发面积以及气流紊乱程度的影响,这表明其蒸发过程是受边界层蒸发控制的,因此,在建立蒸发速率预测模型时,只须考虑环境风速、蒸发面积、地表粗糙度等因素对蒸发的影响。通过对蒸发质量随时间变化的分析,得知两组分之间蒸发性能越接近、体积比越接近、环境风速越大、蒸发面积越大,蒸发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越容易表现出乘幂的变化关系,且平均幂次约为0.80。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聚光器、接收器和斯特林机等模块进行分析,得到了各模块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能量传递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碟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斯特林机压力与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呈线性增大关系;当斯特林机热头温度保持在设定值范围内时,系统净输出功率随斯特林机压力的增大而升高;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斯特林机效率和系统净输出功率均有所升高,但系统净输出功率升高幅度不大;当风速增大时,接收器效率及系统净输出功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风光资源是可再生能源,研究其互补性对于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二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以山西省11市(县)一年各月平均风速实际数据分别对这11个地区风能资源储能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气象学模型对这些地区水平面太阳辐射总量及最佳倾角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最佳倾角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然后将这些地区各月最佳倾角下倾斜面上太阳辐射总量与风能储能做互补性分析,并以山西清徐为例对风光互补发电系统进行了优化匹配分析。通过分析各地区风光资源在时间上的互补性和互补系统优化匹配设计,为山西地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东省沿海测风塔70 m高度完整1 a的观测资料计算分析风能资源参数特征.结果表明:山东沿海地区平均风速与有效风功率密度分布特征相似,烟台沿海区域平均风速及有效风功率密度最大分别达到6.7 m/s、463.5 W/m2,沿海北部地区风能资源最为丰富,日照地区最少;受海陆风作用,春季风能资源最好,其次是冬季,夏季最差,风速最大值基本出现在14—16时;年有效风能时数及百分率分别为7 440 h、85%;风能密度分布基本以偏北或偏南方位较大.沿海区域风能资源分布特征与长年代评估结果及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