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海洋鱼油软胶囊中脂肪酸组成和比率进行分析,为合理补充DHA、EP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提供理论依据,并为鉴别海洋鱼油质量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鱼油软胶囊中主要含有C14~C22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50.8%~85.1%,特别是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如C20:5(EPA,约占10.0%~35.1%)、C22:6(DHA,约占10.7%~20.5%);鱼油软胶囊中n-3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约为22.5%~55.7%,n-6不饱和脂肪酸与n-3不饱和脂肪酸的比率约为0~0.7,EPA与DHA的比率约为0.8~1.9。  相似文献   

2.
微藻油脂是生产生物柴油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生产不饱和脂肪酸的原料来源之一。本文以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校内东湖为采样点,筛选鉴定湖中存在的微藻并研究其生长和油脂积累特性,旨在筛选出水体中可能存在的富油微藻以便后续研究分析。研究共筛选出6株绿藻,18Sr DNA鉴定显示6株绿藻中DH1、DH2、DH6均属于小球藻属,DH3、DH4、DH5均属于栅藻属,后分析构建了6株微藻进化发育树。通过藻细胞胞内油脂含量测定,表明DH1、DH2与DH6均能较好地积累油脂,尤其是DH2与DH6两株微藻。培养25 d发现其最大生物量(细胞数)分别达到2.14×10~7个/m L和2.74×10~7个/m L,油脂产量分别达到103.89 mg/L和131.69mg/L,藻细胞油脂百分含量均超过30%,表明该两株微藻是潜在的较为理想的产油微藻,可作为生物柴油制备的备用藻种资源。  相似文献   

3.
温度对海洋微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了不同温度下,三角褐指藻和等鞭金藻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三角褐指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而等鞭金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无论是三角褐指藻的EPA还是等鞭金藻的DHA,均随着培养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低温有利于三角褐指藻积累EPA和PUFAs,但PUFAs含量(W/W)在10-20℃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虽然等鞭金藻DHA含量随着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但PUFAs在20℃时含量(W/W)最高,为10.5%.不同海洋微藻不仅具有不同的生长温度,且最适PUFAs合成的温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宝石鱼为原料,利用气相色谱法来鉴定宝石鱼鱼油中的的脂肪酸组成,通过与标准脂肪酸色谱图比较共确定25种脂肪酸,其中以16:0、18:0、18:1n-9、18:2n-6、22:6n-3、20:4n-3、22:5n-3(EPA)和22:6n-3(DHA)。为主。  相似文献   

5.
DHA 是婴幼儿的成长因子,也是成年人不可缺少的保健元素。由于人体不能自身合成DHA,且在日常膳食中摄入量不足,因此需要额外服用DHA 补充产品。本文在综合中国人饮食习惯和国际权威机构DHA 相关推荐摄入量的基础上,得出我国不同人群的DHA 推荐摄入量标准。与鱼油DHA 相比,微藻DHA 不含鱼腥味、DHA与EPA 含量配比适当、不存在海洋污染和破坏生态平衡的问题,是一种天然、安全、环保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微藻DHA 在国外已有广泛的认知及应用,在国内的保健品行业和食品行业中的食用油、液态奶领域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其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问题也具有积极的研究意义。微藻DHA 作为一种新型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将成为保健品和食品行业产品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DHA单细胞油脂的总脂肪酸组成,采用脂肪酶Lipozyme 435醇解DHA单细胞油脂获得2-单甘酯(2-MAG),结合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分布,并选择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MS/MS)在电喷雾离子化(ESI)模式下对DHA单细胞油脂的甘油三酯进行了分离鉴定。结果表明:DHA单细胞油脂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DHA(51.37%)、棕榈酸(31.13%)和DPA(10.78%);sn-2位DHA和DPA含量分别为72.65%和18.21%,sn-1,3位棕榈酸含量为43.61%;DHA和DPA平均分布在甘油三酯的sn-1,3位和sn-2位,棕榈酸主要分布在sn-1,3位。DHA单细胞油脂中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是22∶6-22∶5-16∶0(12.76%),22∶5-16∶0-16∶0(8.93%),22∶6-22∶6-22∶6(8.78%),22∶6-22∶6-22∶5(6.62%),16∶0-16∶0-16∶0(6.61%),占总甘油酯的43.7%。  相似文献   

7.
从钝顶螺旋藻(SPP)、小球藻(CPP)和拟微绿球藻(NOP)中分离到3种微藻蛋白,研究pH值(1,3,5,7,9)对其乳化能力和界面性质的影响,比较并评价用SPP、CPP、NOP稳定的DHA藻油乳液的稳定性、流变学特性和形貌结构。结果表明,SPP、CPP、NOP在等电点(pH=3)附近表现出最小的溶解度、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最大的表面疏水性,NOP和SPP比CPP具有更高的溶解度和乳化稳定性,NOP和CPP具有更好的乳化活性,尤其是NOP。以pH值为7的微藻蛋白溶液为连续相,以油相比例为10%的DHA藻油为分散相,经超声乳化制备成纳米乳液,由显微图像和SEM图像可观察到明显的水包油结构,通过XRD和FTIR证实DHA藻油在3种微藻蛋白中实现成功包埋,DSC和TGA结果证明其热稳定性良好。其中NOP稳定的乳液平均粒径最小,分散最均匀,并且体系的流变特性、表观黏度和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CPP和SPP,具备作为优质植物蛋白乳化剂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微藻生物柴油是当前生物能源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一种新型能源,为更好地开发微藻生物柴油,筛选出适合制备生物柴油的富油微藻,以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通过甲醇-氯仿(体积比为2∶1)称量法测定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中的总脂含量,将从微藻提取的油脂经过甲酯化反应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及含量。结果表明,10种热带富油微藻中Chlorella vulgaris CJ15和Desmodesmus sp.WC08更适合制备生物柴油。  相似文献   

9.
利用有机溶剂法对鳗鱼肝脏和骨中所含油脂进行提取,比较研究提取鳗鱼肝油和骨油的感官表现、理化指标及其所含脂肪酸成分的差异。结果表明:提取鳗鱼骨油比肝油的感官评价好,但二者均达到鱼油标准SC/T350 2—20 00《鱼油》中精制鱼油一级标准。相比较而言,提取鳗鱼肝油较鳗鱼骨油饱和脂肪酸含量少(分别为24.3%和34.9%),二者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接近(分别为48.0%和49.6%),鳗鱼肝油较鳗鱼骨油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多(分别为12.1%和3.3%),特别是EPA含量(分别为1.90%和0.6%)和DHA的含量高得多(分别为9.0%和1.6%),未定性脂肪酸含量鳗鱼肝油也略高于鳗鱼骨油(分别为15.7%和12.1%)。因此,从脂肪酸种类和含量来看,鳗鱼肝油较鳗鱼骨油营养价值更高、品质更好。  相似文献   

10.
富油微藻是制备生物燃料和提取高附加值不饱和脂肪酸的理想原料。为筛选具有高产油潜能的微藻,开发经济高效的微藻油脂提取工艺和检测方法,本文对7种富油微藻进行超临界CO2提取,并结合三氟化硼-甲醇衍生化、GC-MS分析了各微藻提取物中的35种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添加乙醇夹带剂后,各藻类的油脂收率由54.60 % ~ 82.16 %提高至75.61 % ~ 104.46 %。微藻中共检出18种脂肪酸,C16 ~ C18系列脂肪酸含量均在55.97 %以上,其中小球藻、三角褐指藻和青岛大扁藻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分别为36.25 %、31.81 %和26.85 %,是生物柴油理想的替代品。牟氏角毛藻的不饱和脂肪酸UFAs含量达到91.15 %,可作为绿色医疗保健品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1.
硝酸银硅胶柱分离纯化蛇鲻鱼油中的EPA和DH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aOH-乙醇皂化再硫酸酸化的方法制备蛇鲻鱼油混合脂肪酸,然后用硝酸银硅胶柱色谱分离纯化EPA和DHA.结果表明:15 g硅胶与1g硝酸银充分混合后装柱,置于5℃的恒温层析柜中,待色谱柱平衡后,上样0.75 g混合脂肪酸,然后依次用100 mL石油醚,2%,4%,8%,10%无水乙醚-石油醚溶液各100 mL进行洗脱,洗脱液流速为0.5~1.0 mL/min,收集200 mL以后的洗脱液,进行旋转蒸发,EPA和DHA的质量分数分别从4.43%和13.94%提高至21.47%及70.13%,总质量分数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浅议DHA、EPA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和EPA(二十碳五烯酸)属ω-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有着重要的生理作用,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阐述了DHA、EPA的分子结构、代谢途径以及它们的生理作用。此外,介绍了其生物来源、应用和当前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3.
深海鱼油中EPA、DHA的快速测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使用极性固定相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 HP- INNWAX,测定 EPA、 DHA绝对值 (mg/g)的方法。用 C17∶ 0作为内标物,可用于深海鱼油中 EPA、 DHA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生产EPA和DHA藻株的选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秋会  马莺 《中国油脂》2004,29(6):30-32
为筛选出高产EPA和DHA藻株,对8种海洋微藻(硅藻门3株,绿藻门2株,金藻门2株,红藻门1株)进行培养,测定了它们的最佳吸收波长和生长曲线.藻体在对数期末收获,经过提取脂肪,进行皂化、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测定EPA和DHA的含量.结果表明,EPA高产藻株为新月菱形藻,产量为16 mg/L,占粗脂肪重的26%,占细胞干重的3.3%;等鞭金藻为DHA高产株,DHA产量为3.2 mg/L,占粗脂肪重的9.1%,占细胞干重的5.2%.  相似文献   

15.
酶法合成EPA/DHA型卵磷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秦德元  张鹏 《中国油脂》2004,29(9):45-47
蛋黄卵磷脂和精制深海鱼油在正己烷介质中,lipolase固定化脂肪酶的作用下,通过发生酯交换反应,获得含有ω-3型多不饱和脂肪酸EPA(二十碳五烯酸)和DHA(二十二碳六烯酸)的卵磷脂.研究表明,在正已烷介质(含微量水,V水:V正=1:1000)中,蛋黄卵磷脂和鱼油底物浓度比为1:4,脂肪酶酶活为6.9 U/mL,在45℃恒温水浴中磁力搅拌反应12 h,用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卵磷脂中EPA和DHA的含量分别为1.40%和5.43%,总含量为6.83%.  相似文献   

16.
鱼油中的特征脂肪酚EPA(廿碳五烯酸)和DHA(廿二碳六烯酸)对人体的医疗保健作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综述了近年来人们对超临界二氧化碳(SC-C02)与鱼油脂肪酸相平衡的研究概况,分析了温度、压力、夹带剂等对SC-CO2从鱼油脂肪酸混合物中萃取提纯EPA和DHA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多不饱和脂肪酸与居民营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人体有保健功能。本文主要综述了PUFA对人体的作用,并展望了PUFA强化食品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对鱼油的提取工艺、鱼油的功能性研究和市场开发进行了综述,鱼油中DHA和EPA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以罗非鱼加工下脚料提取鱼油不仅能提高罗非鱼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还能促进罗非鱼养殖加工产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水产品中的EPA和DHA的主要功能和应用价值,对加工过程中影响EPA和DHA氧化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EPA和DHA在加工过程中的保护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乳制品中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含量的方法。采用色谱柱为脂肪酸型色谱柱DB-2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化了色谱条件。结果表明,DHA,EPA,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分离效果很好。DHA的最低检出限为0.02g/L,回收率为100.1%,变异系数(CV)为0.82%;EP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8%,变异系数为1.04%;亚油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7%,变异系数为0.82%;亚麻酸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7%,变异系数为0.96%;AA的最低检出限为0.01g/L,回收率为99.9%,变异系数为0.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