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纱、机织和针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回丝及边角料经切断、开松成为具有一定纺纱价值的单根纤维,可以作为纺纱原料,也可以作为蓬垫材料或其他材料,我们把这种原材料称作纱头再生棉(以下简称纱头棉).  相似文献   

2.
党保生  王燕 《棉纺织技术》1995,23(12):31-34
纱头棉纺纱工艺及生产实践党保生,王燕(四川省广元市纺织厂)纺纱、机织和针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回丝及边角料经切断、开松成为单根纤维,具有一定纺纱价值,我们把这种原料称作纱头再生棉(以下简称纱头棉)。以往该原料多作为蓬垫材料或其它材料,近年来纺织原料资源紧...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 DTM139 1200锭细纱机设备使用价值和运行效益最大化,详细分析了该机器材配置与纺纱工艺效果、纺纱速度的优化设计,阐述了集体落纱机构的特点、卷绕工艺及集体落纱工艺的优化,着重分析了确保集体落纱留头率的生产管理要点.指出东飞牵伸系统和新型落纱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各种纺纱工艺需求,包括重定量、大牵伸工艺;在对各种原料、各品种的生产实验跟踪中发现,落纱留头率可达98%以上;纺纱断头减少是改善落纱断头的必要条件;在生产中纺纱速度设定要根据纺纱环境、条件、品种、纺纱断头及后道质量要求确定,并且应通过不断的方案优化,才能找到最合理、最有效益的设计方案;在设备安装调试正常时,还应确保纺纱环境、纺纱条件正常,保证运转中的各种基础管理,做到精、细、实,这是确保设备高质、高产、高速、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4.
王婵娟  曹小华 《纺织器材》2012,39(5):9-12,42
为实现DTM139-1200锭细纱机设备使用价值和运行效益最大化,详细分析了该机器材配置与纺纱工艺效果、纺纱速度的优化设计,阐述了集体落纱机构的特点、卷绕工艺及集体落纱工艺的优化,着重分析了确保集体落纱留头率的生产管理要点。指出东飞牵伸系统和新型落纱控制系统,可以满足各种纺纱工艺需求,包括重定量、大牵伸工艺;在对各种原料、各品种的生产实验跟踪中发现,落纱留头率可达98%以上;纺纱断头减少是改善落纱断头的必要条件;在生产中纺纱速度设定要根据纺纱环境、条件、品种、纺纱断头及后道质量要求确定,并且应通过不断的方案优化,才能找到最合理、最有效益的设计方案;在设备安装调试正常时,还应确保纺纱环境、纺纱条件正常,保证运转中的各种基础管理,做到精、细、实,这是确保设备高质、高产、高速、高效运行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棉纤维长度整齐度是棉纤维品质指标之一。纤维长度的整齐度越好纤维越整齐,在纺纱过程中游离纤维越少,纱线中露出的纤维头就愈少,使成纱的表面光洁,纱的强度提高。它对成纱强力、纺纱工艺以及制成率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使纺织材料具有拉胀性能、多功能和智能化的特点,在纺织品中引入负泊松比纱。基于负泊松比纱的组成和结构研究了其形变机制、纺纱方法及成形技术,主要涉及到二轴系和三轴系纺纱装置,分别适用于2组分和3组分(或多组分)的负泊松比纱的制备。负泊松比纱的成形属于结构复合纺纱的范畴,其纺纱原理的突出特点是可以改善芯纱体表面硬度和包缠复丝的准单层排列,通过改进结构提升成纱的拉胀效应,使最大负泊松比值(-v_(max))大于2.1,实现纺纱技术从选材到结构上的突破。负泊松比纱可应用于服装、过滤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并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紧密纺纱技术及其纺纱系统评述   总被引:14,自引:13,他引:14  
倪远 《棉纺织技术》2003,31(10):5-10
利用紧密纺纱技术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纺纱三角区,使成纱毛羽减少、单纱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改善、常发性纱疵减少。介绍了紧密纺纱技术的原理、发展及其优越性,着重解析和比较了国际上四种紧密纱纺纱系统的结构和性能;对比分析了传统环锭纺精梳纱与紧密纱的成纱质量情况;对紧密纱的效益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在翼锭纺纱系统和包缠纺纱系统上用包缠方法捻接黄麻纱,捻接纱的拉伸特性受捻接时间和捻接长度的影响,而与捻接材料无关。用包缠方法捻接翼绽纺纱和包缠纺纱接点强力均很好,特别在捻接长度增大时,残存强力同样程度地增大,在捻接包缠纹纱时,每一种捻接长度其断裂功都较大,而捻接翼锭纺纱的保留伸长较高,因为捻接的粗细比打结的粗细要小得多,所以在织造时捻接纱比打结纱引起的强力波动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立达清梳联与国产纺纱设备配套生产线的成纱质量只能达到乌斯特89公报值90%水平的原因是C4型梳棉机生产的棉条中短绒率偏高和配套国产并条机工艺配置不当。经过减少头道并合数,适当加大头道亲长机后区牵伸倍数和加大头末道并条罗拉隔距后,成纱质量有所改善,可以达到乌斯特89公报50%水平。  相似文献   

10.
发展我国高档次转杯纱的若干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引 言  在新型纺纱体系中转杯纺发展最快 ,技术比较成熟 ,纺纱质量好 (条干均匀、纱疵少 ) ,最终产品受到市场欢迎。由于转杯纺纱可取消粗纱及络纱工序 ,缩短了工艺流程 ,为实现纺纱自动化提供有利条件 ,因此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全世界目前约有 80 0万头转杯纺 ,美国有 90万头 ,其转杯纺产量约占纺纱总产量的 42 % ,预计 2 0 0 0年后转杯纺产量的比例要突破 50 %。高级转杯纺纱机生产的转杯纱大多用于针织及机织。德国赐来福全自动络纱机生产的纱 42 %用于针织 ,58%用于机织 ;美国约 72 %的转杯纱用于针织。从发展趋势看 ,转杯纱今后…  相似文献   

11.
1970年以来,转杯纺纱技术已取得很大的发展与提高,目前在短纤维纺纱领域里,转杯纺纱能力已占20%。 德国的Autocoro全自动转杯纺纱、络纱联合机全世界已有150万头,在市场上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 1.它所以能被广泛接受,主要原因是; (1)实际生产能力比环锭纺高; (2)取消了粗纱机及络纱机,简化了工序; (3)自动化水平高; (4)成本效果明显。 此外,转杯纺纱在所有纺纱工艺中,适应性最强,仅需要改变一些纺纱元件,如转杯、阻捻盘及开松罗拉等。同一台转杯纺纱、络纱联合机,可以加工任何短纤维原料,纺纱支数可以从13~200特(3~46英支),这些技术优势必然会产生相当的经济效益。 2.成本效果 德国赐莱福斯特近10多年以来,已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纺纱生产中遇到的吐硬头问题,详细分析了牵伸部位吐硬头原因及处理措施;指出钳口咬合期是纺纱不稳定因素的高发期,胶圈、压力,牵伸倍数、摇架弹簧、隔距块规格都是影响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应使其合理配置才能改善成纱质量.  相似文献   

13.
减少环锭纺纱毛羽的新思路——错位纺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减少环锭纺纱线毛羽的方法,介绍了采用错位纺纱减少成纱毛羽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采用右错位纺纱可以减少Z捻纱的毛羽,而成纱强力、条于和常发性纱疵略有恶化.  相似文献   

14.
涡流纺纱     
上棉卅一厂中长纤维新型纺纱科研小组,在一份资料上见到波兰利用吸气产生涡流进行纺纱的消息,引起他们的极大注意。该小组在既无具体技术资料,更无详细工艺数据的条件下,学习了大庆人的雄心壮志,发扬勤俭办科研的精神,群策群力,土法上马,先后搭起二台单头机进行摸索,获得较快的进展。纺制粘胶时品质指标可达1300左右,纺纱支数是18~S,目前引纱速度已达160米/分。 涡流纺基本原理:它是利用一只静止的纺纱器,下端由真空泵抽气,二边切开线长槽孔进气,强制气流在纺纱器内形成一股强大的涡流。被气流吸入的纤维,由于涡流的作用,产生高速度回转,形成纤维环。如用一根纱引近纺纱器顶端的纺纱头小孔处,即自动被吸入纺纱器中,同时,纱头立即与聚棉处的纤维环连接起来,因为纱头上面是握住的,所以在纺纱器内的纱尾由于涡流的作用,产生高速度回转而进行加拈。如纤维从小孔中连续输入,纱条从纺纱器头子中连续抽出卷绕在筒子上,这就是涡流纺纱的全过程。 涡流纺的技术特征: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粗梳羊毛纱在地毯产品上主要是用作绒头纱线,现代的一些化纤纱如聚酰胺或聚酯纤维已逐步取代了部分羊毛纤维制作簇绒地毯用纱,但纺纱方法却仍然沿用粗梳毛纺环锭纺纱工艺。不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用作绒头纱,纤维都应为短纤状态,因而仍采用粗梳毛纺环锭纺纱工艺。但该纺纱方法生产效率低,生产过程不灵活,因而生产成本高,地毯价格比较昂贵。而应用DREF-Ⅱ摩擦纺纱体系,可生产中粗支摩擦纱,纺纱速度很高,纺纱前的准备工序比较简单,可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6.
错位纺纱减少环锭纺纱毛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达到减少环锭纺纱线毛羽的目的,采用了错位纺纱的试验方案.结果表明,采用右错位纺纱可以减少Z捻纱的毛羽,而成纱强力、条干和常发性纱疵略有恶化.  相似文献   

17.
探讨钢丝圈钢领的合理选配对集体落纱留头率的影响。研究了纺纱过程及落纱后钢丝圈、钢领、纱线的受力情况。据此选配钢丝圈钢领并通过用户使用表明:在保证纱线通道合理的情况下,选择精度高、重心较低、钢丝圈较窄、开口尺寸较小、耐磨性较好的钢丝圈,配合集体落纱专用钢领,集体落纱留头率可提高到98.5%以上,纱线断头率减少30%~50%。认为:针对集体落纱,合理选配钢丝圈钢领,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纺纱质量。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山西省棉纱产量呈稳中有升趋势,棉纺纱绽由2000年的53万绽发展到现在的63万绽,棉纱产量由91080t发展到101713t。从下表中可以看出,细特纱、特细特纱所占比例上升,粗特纱、中特纱所占比例下降。纺纱结构的变化,要求棉花的断裂比强度高、长度长、整齐度好。  相似文献   

19.
Solospun纺纱方法在棉纺中的应用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毛纺Solospun纺纱技术在棉纺环锭纺上的应用.对纯棉品种Solospun纱与传统环锭纱在不同纱号、捻度、钢丝圈等条件下进行了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Solospun纺纱方法用于棉纺设备上是基本可行的.棉纺Solospun纱的毛羽比传统环锭纱有明显减少,纱的条干接近传统环锭纱,纱的强力总体稍逊于环锭纱.在纺中粗号纱时Solospun纺展现了其优越的性能,毛羽明显减少.虽然条干、强力有所降低但仍然可以达到要求;但Solospun技术在纺细号纱时适纺性较差.作为一种新型的纺纱技术仍有一些不成熟的地方需要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0.
我厂于1984年研制成单头上行式喷气纺纱草样机一台。接着在单头草样机的基础上,研制成32锭双面上行式喷气纺纱机样机一台。于1984年12月由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组织进行了鉴定,对该机作了基本肯定,也指出其不足之处。为了促进这种新型纺纱方法的发展,本文作一些初步探讨。关于成纱原理的探讨 喷气纺纱所以能成纱并具有一定的强力,主要是纱芯处的包缠纤维所形成的。纱芯纤维基本上是平行的,或稍有S向、Z向倾斜。由于喷气纱的纺纱工艺要求,在喂入纺纱器以前,必须保持纱条的周围有一定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