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正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能源短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建设低碳城市的压力也日趋增大。调整能源结构,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占比,提高能源开发和利用效率,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途径。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电能替代战略,对于优化能源布局、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24):6573-6573
为满足我国节能减排重大需求,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需要调整能源结构,实现能源生产与消费方式的革命。新型能源系统将能够实现能源效率、能源环境、能源结构、能源安全的协调发展,建立以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低碳技术为支柱的能源可持续发展体系,推动能源革命与信息革命融合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中,基于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能源系统是未来新型能源系统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球能源系统和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交通系统和能源利用逐步向电气化和绿色化发展。智能电网下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对保障能源安全、防治大气污染、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电力电子化的特点,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充满挑战。文中对智能电网结构及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互动进行了描述。在分析了二者发展对电网产生的影响后,对解决不同问题的关键技术包括智能充电技术、协同调度技术和能量管理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对二者协同发展所产生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能源发展面临能源安全、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诸多问题。未来较长时期,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能源电力需求将持续增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应对能源需求增长、优化能源结构和布局、实现清洁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分析中国可再生能源资源状况和中长期能源需求基础上,指出了未来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的目标、重点、时序和消纳市场,提出了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凤起 《上海电力》2005,18(6):554-560
国际社会出于能源安全、环保、就业和经济发展等一系列因素考虑,已将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当作21世纪能源发展的基本选择。中国出于类似考虑及发展西部等特定需要,同样需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文章分析了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条件,总结了国际社会的相关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详细目标和发展战略。并对相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大力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积极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对于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十二五"以来湖南电网风电发展迅猛,湖南风电装机容量达216.9万千瓦,但因调峰约束以及电网结构约束等问题导致了弃风现象的发生。随着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解决新能源消纳问题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7.
政策与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概要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非化石能源。国家将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列为能源发展的优先领域,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目标和采取相应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国家鼓励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依法保护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者的合法权益。国家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相似文献   

8.
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为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提供了重要途径,也为电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重点研究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电)开发利用与电网发展和改造、节能发电调度及需求侧管理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风电规模从小到大,风电技术不断升级,风电发展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网风电跃居世界第一,取得了令人振奋的发展业绩。当前,新一轮能源科技创新方兴未艾,新能源产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大力发展包括风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既是抢抓世界新一轮能源革命先机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调整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把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可再生能源占比不断攀升,可再生能源安全问题和消纳问题日益凸显,提高可再生能源有功控制能力十分关键。因此,针对高占比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带来的新特征,提出了大规模集群可再生能源有功分层协调控制策略,涵盖调峰控制、调频控制、断面控制、市场交易和风光协调模式,协调优化系统运行安全性、消纳经济性和控制公平性。所提策略动态评估全网乃至各断面可再生能源最大消纳能力,确保电网安全运行;按照全网层、场群层、场站层顺序逐层优化有功控制指令,拓展可再生能源消纳深度和广度;针对性配置合理有功分配权重系数,保障不同可再生能源场站群、同断面风光发电之间消纳公平。冀北电网的实际运行情况证明了文中所提可再生能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电池工业》2005,10(2):127-128
制定可再生能源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行业     
正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文件要求大力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支撑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温室气体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革命。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加强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互联网+"节能、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技术,重点加强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大型先进风电机组、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生物质发电供气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广泛分布着可再生能源资源基地。除了水电资源被大规模开发外,澳大利亚风电增势迅猛。基于对能源安全的高度关注,澳大利亚鼓励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以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成立可再生能源管制办公室(ORER)负责监督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目标(LRET)和小规模可再生能源计划(SRES)。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能源供应、能源安全、能源效率、能源环境等问题日益凸显。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保障能源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性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为应对上述挑战,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极其重视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新能源发电呈现出大规模集中开发、高压输送、大规模消纳与分散开发、低电压接入、就地消纳并举的发展趋势。前者为大型电站,后者为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发电是充分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理想方式,是大电网远距离传输电能的有效补充,是在用电侧就近利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供能方式。  相似文献   

15.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6.
正非洲启动了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作为非洲大陆对巴黎气候峰会的贡献。该项目的目标是到2030年生产300 GW可再生能源电力,通过确保大众能获得足够清洁、适量和负担得起的能源,帮助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幸福感和良好的经济发展。该项目也将帮助非洲国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在提高经济和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对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云南是可再生资源的富省,积极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是培育以水电为主电力支柱产业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社会对能源安全、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的日益重视,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的比例将会持续走高。然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间歇性,其大规模并网将给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和控制带来挑战。挖掘、发现和分析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的特性,认识和掌握其变化的统计规律,研究描述特性的数学方法和技术,可以为电力系统的预测、规划、运行和控制提供重要的基础参考信息,从  相似文献   

19.
面向配额制的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构建低碳社会的战略选择。本文在分析典型国家配额制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推行配额制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实施配额制的发展路径,并设计了与中国电力市场发展进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平相适应的配额制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20.
正储能的应用能够改变我国传统供能用能模式,对推动我国能源结构转型、消费侧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储能的发展已经受到我国政府主管部门、电力系统、新能源、交通等多行业、多领域的普遍关注和支持。储能的成长不再是一个孤立技术的发展,它已经在近期发布的多个国家政策中被定义为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以及电力系统的支撑技术和重要组成部分。储能系统在大型地面可再生能源电站、输配侧、以及用户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